通秘丸治疗胃肠积热型便秘的作用分析与探讨

2018-06-25 02:41:54周鹏飞颜帅刘佃温杨会举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00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苏州5009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8
中医药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大肠胃肠结肠

周鹏飞,颜帅,刘佃温,杨会举(.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苏州 5009;.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较为难治的慢性疾病,常以大便干燥,排出困难为主要症状,其形成原因复杂,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具有诱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结肠炎和结肠癌等疾病的风险。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1-2]发现,便秘的发病率为5%~20%,并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年升高,女性发病人群明显高于男性。

便秘的病因复杂,西医尚无明确的理论对其病因进行详细的定义[3]。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本病是人体各个脏腑相互作用的结果,《素问·五脏别论》[4]中的“魄门亦为五脏使”说明了便秘的形成与多脏器相关,是人体一系列脏腑功能失常引起的。《素问·灵兰秘典论》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说明便秘的病位在大肠,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常。

通秘丸是由刘佃温教授组方并研发,专攻于胃肠积热型便秘的一种中药组方制剂,刘佃温教授治疗便秘有20余年的临床经验,所研发的通秘丸以泻热导滞,行气润肠通便为基础,在治疗胃肠积热证便秘的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对通秘丸的组方、药物作用机制及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以冀为胃肠积热型便秘的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

1 胃肠积热型便秘的病因与治疗研究现状

便秘的成因复杂,寒、热、燥、湿、血瘀、饮食失节及情志失和等均可导致;其病位在大肠,与肺、脾、肾等脏器均有关系。中医对便秘的研究记载较多,早在《内经》就已经将便秘描述为“大便难”“后不利”;《医学启源》称之为“热闭”“实闭”;清代沈金鳌首次在《杂病源流犀烛》中提出“便秘”病名[5]。便秘的证型分类较多,分为胃肠积热证、气机郁滞证、阴寒积滞证、气虚证、血虚证、阳虚证和阴虚证[6]。胃肠积热型便秘为较为常见的一种。中医认为胃肠积热型便秘患者多素体阳盛,过食辛辣食物,过服阳热之品;火热之邪聚集于胃,上扰于肺,下传大肠,耗伤津液引发本病。火热之邪上行,引起口干口臭、口渴多饮,甚至口唇干裂等症状;火热之邪下行,大肠热盛,灼伤津液,津血同源、气血同源,津液的耗损引起人体气血津液失衡;气虚大肠无力传导粪便,血虚津液不能润泽大肠,肠道干涩,推动乏力,引起大便排出困难。除此之外还伴有腹胀腹痛、心烦不安、小便黄赤、舌红苔黄燥及脉滑数等症状[7]。

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年龄、精神心理因素、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等有关[8]。近年来西医治疗便秘的方式不断更新,但疗效并不显著。诸如饮食调整、生物反馈、外科手术、粪菌移植等疗法都具有其局限性:饮食调整取决于患者的自律性,并未在临床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生物反馈受治疗次数与患者病情的影响,临床疗效反馈不佳[9];外科手术仅仅改变局部形态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便秘的问题,且术后并发症较多[10];粪菌移植是近年来最为火热的议题之一,但是肠道用菌的制备工艺并不简单,且菌种来源牵涉安全性问题、伦理问题等[11]。因此单纯局部治疗思维模式的局限性,注定西医诊疗体系疗效不佳。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近年来在临床治疗便秘的过程中逐渐凸显优势,中医以整体观念看待疾病,运用中药调整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的平衡,从五脏六腑出发,从根本上解决便秘的问题,且治疗后疗效持久,不易复发。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便秘的病因研究逐渐加深,对此类便秘的研究深入到肠神经、细胞受体等因素。在“脑肠轴”理论的研究中,便秘患者结肠肌间神经丛的病理改变、神经丝蛋白的聚集和神经间质的增生被认为是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此外,便秘的发生还包括结肠组织中神经内细胞核变异、神经丝减少、肌间丛神经元和Cajal细胞变性、S-100蛋白免疫活性异常增高、血管活性肠肽阳性反应、神经纤维密度下降等因素[12]。经查阅相关文献,将与引起便秘相关的肠神经因素总结见表1。

由此可见,结肠组织间神经递质和神经元功能的异常,直接影响结肠的功能,导致便秘的发生。

2 通秘丸的组方配伍与药物作用机制

便秘发生后,患者早期治疗不规范,长期服用番泻叶、果导片等泻药,且剂量逐渐增大;损害肠道正常形态与功能,形成恶性循环;损害神经系统,使结肠动力减弱,加重便秘的病情;产生药物依赖性,继而引发结肠黑变病,增加结肠息肉的发生率,引起结肠癌。

在多年临床经验的积累中,刘佃温教授组方通秘丸进行治疗胃肠积热型便秘,药物组成包含大黄、芒硝、槟榔、芦荟、厚朴、枳实、木香、火麻仁、甘草。制备方法:将上述药物粉碎混匀,以水泛丸。本方制备工艺简便,使用方便安全,疗效好,无副作用,同时又携带方便,便于保存。临床应用时也可在上述药物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症状临证加减。

表1 与便秘发生相关的肠神经因素

通秘丸根据胃肠积热证的病因病机,合理配伍,以促进肠道恢复正常蠕动,建立正常的排便规律为目的[19]。结合相关文献,将通秘丸的药物组成、配伍方式、药物作用总结见表2。

表2 通秘丸的药物组成、配伍方式、药物作用

结合药物作用机制分析可知,通秘丸通过调节结肠组织间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元的传导,调控结肠功能,从而改善患者排便困难及其他合并症状。

3 临床病案

胡某某,男,36 岁,某公司职员, 2017 年 5 月 25 日于门诊首诊。患者诉大便干结、排出困难,反复发作9年余,大便4~7日/次,排便后肛门口灼热感,易上火,口干,小便黄,舌质黄苔黄燥,脉弦数。中医诊断:便秘(热秘)、胃肠积热证;西医诊断:功能性便秘。以泻热导滞,润肠通便为治则,方用通秘丸。由于患者强烈要求带草药自煎,给与通秘丸原方加减进行治疗。具体药物组成:大黄10 g,芒硝15 g,槟榔15 g,芦荟15 g,厚朴15 g,枳实15 g,木香9 g,火麻仁30 g,天花粉30 g,甘草6 g,10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温服。并嘱患者清淡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忌辛辣。2017年6月3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后大便性质明显变软,排出顺畅,肛门灼热感减轻,大便1~2日/次,口干口渴状况改善,小便色黄症状改善,舌淡红苔黄,原方芒硝减为10 g,厚朴减为9 g,继续服用1周。2017年6月13日三诊:患者诉大便成形质软,1次/日,口干症状消失,肛门灼热症状消失,为巩固临床疗效,方中大黄减为6 g,继服15剂。随访1月,患者排便情况基本恢复正常。

按:患者青年男性,素体阳盛,嗜食辛辣食物,导致火热之邪内蕴,损伤机体津液。火热之邪上传则口干口渴;火热之邪下行则大肠津液耗伤,引起大肠传导功能失司,导致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症状。通秘丸在治疗胃肠积热证便秘时,以大黄、芒硝为君,生津润燥、泻热导滞;厚朴、枳实为臣,行气通便、攻守兼施;佐以槟榔、木香、芦荟、火麻仁行气润肠通便;甘草为使,缓和药性;诸药合用缓解大肠火热证的同时还能生津润下通便,避免攻伐之力过猛引起不良症状,是为治疗胃肠积热型便秘的良方。

4 总结与展望

通秘丸治疗胃肠积热型便秘的疗效显著,应用至今已经使众多胃肠积热型便秘患者摆脱便秘的折磨。近年来对通秘丸的研究逐层加深,临床[31]将通秘丸与生物反馈等方式结合,在实热证伴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杨会举[32]将通秘丸应用于临床,对实热证的便秘患者进行用药观察,有效率高达95%以上;刘瑞丽[33]结合小鼠动物实验分析通秘丸功效,研究结果表明通秘丸具有缩短小鼠排便时间,增加排便颗粒数量的作用。

通秘丸的临床疗效突出,但对于通秘丸的深层次研究尚且不足。目前相关性研究仍在进行,通秘丸的拆方分析,通秘丸对肠神经与组织的作用机制,通秘丸作用于机体产生的信号蛋白以及通秘丸如何激发并调控肠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通秘丸对“脑肠轴”是否有影响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加深研究。

[1] Suares NC,Ford AC.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chronic idiopathic constipation in the community: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mJ Gastroenterol,2011,16(9):1582-1591.

[2] ZhaoYF,Ma XQ,Wang R,et al.Epidemiology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and comparision with 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the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in China(SILC)[J].Aliment Pharmacol Tlier,2011,34(8):1020-1029.

[3] 吴义春. 基于无监督数据挖掘的功能性便秘证候分布及组方规律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4] 田代华. 黄帝内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23.

[5] 马传玉. 加味五仁汤治疗胃肠积热型便秘的临床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

[6] 陈红风.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97-298.

[7] 曾令奉. 推拿结合振腹法治疗小儿肠道实热型便秘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7,35(6):210-212.

[8] 王佩佩,罗雯,禹铮,等. 慢性便秘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3):370-374.

[9] Jiang C,Xu Q,Wen X,et al.Current developments in pharmacological therapeutics for chronic constipation[J].Acta Pharm Sin B,2015,5(4):300-309.

[10] 刘宝华.慢性便秘外科手术治疗原则[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3,2(1):10-13.

[11] 徐元红,苏连明,庄彦华.粪菌移植临床研究新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7):635-636.

[12] Schouten WR,TenKate FJW,Graa FEJR,et al.Visceral neuropathy in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An immuno-his technical in vestigation with monocolone anti-bodies against neurofilamnent[J].Dis Colon Rectum,1993,36(12):1112.

[13] 高广周,郝英霞.神经递质调节剂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7,25(34):3025-3031.

[14] 丁义江,哈楠林,丁曙晴,等.结肠慢传输性便秘与突触素和P物质级血管活性肠肽的临床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4,7(6):485-487.

[15] Tomita R,Fujisaki S,Ikeda T,et al.Role of nitrie oxide in the colon of Patients with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J].Dis Colon Rectun,2002,45(5):593-600.

[16] 程晓雯,郑清华,李小玲,等.血管活性肠肽与某些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内在关联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237-241.

[17] 王金阳,严祥,刘永铭,等.内吗啡肽对泄剂结肠大鼠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2):167-168.

[18] 俞媛洁,陈继红,罗和生,等.5-羟色胺与结肠动力关系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1):99-103.

[19] 周艳阳.通秘丸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30例[J].现代远程教育,2009,7(7):100-101.

[20] 李丽,肖永庆.大黄饮片炮制前后物质基础变化规律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4):803-812.

[21] 韩刚,郭肖菲,赵会新,等.芒硝在重要组方中对大黄蒽醌类化合物溶出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72-77.

[22] Lin Y R,Chen H H,Ko C H,et al.Neuroprotective activity of honokiol and magnolol in cerebellar granule cell damage[J].Eur J Pharmacol,2006,537:64.

[23] Zhai H,Nakade K,Oda M,et al.Honokiol induced neurite outgrowth promotion depends on activation of 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s(ERK1/2)[J].Eur J Pharmacol,2005,516:112.

[24] 黄爱华,迟玉广,曾元儿,等.枳实黄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2,23(6):612.

[25] Xie D P,Chen L B,Liu C Y,et al.Arecoline excites the colonic smooth muscle motility via M3 receptor in rabbits[J].Chin J Physiol,2004,47(2):89.

[26] 蒋志,陈其城,曹立幸,等.槟榔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1):1684-1687.

[27] 孙培.芦荟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4):79-80.

[28] 魏华,彭勇,马国需,等.木香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2,43(3):613-620.

[29] 闫晓丽.火麻仁化学成分及其生物火星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6.

[30] 杨柏灿,方瑜.甘草在调和药物性能中的应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6):91-94.

[31] 刘芳芳,刘佃温.通秘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肠道实热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8):81-83.

[32] 刘佃温,刘翔,杨会举.通秘丸治疗肠道实热型便秘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4,29(199):1820-1821.

[33] 刘瑞丽,刘佃温,楚慧.通秘丸治疗小鼠实热证的药效学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210):1636-1638.

猜你喜欢
大肠胃肠结肠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基层中医药(2020年4期)2020-09-11 06:30:30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基层中医药(2018年9期)2018-11-09 01:20:42
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分析与探讨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大口喝水促排便
家庭医药(2015年11期)2015-05-30 13:37:08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
“泻剂结肠”的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5年2期)2015-01-22 09:09:46
大肠俞穴调理肠胃大肠俞 通络调水止病痛
中老年健康(2014年7期)2014-05-30 09: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