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贵阳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的十分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几乎50%的男性在50岁以后,即会出现前列腺肥大,至80岁及以上时该比例可超过80%;而60岁以上男性在未来20年内有39%的几率会因BPH而需要进行手术[1]。因此,BPH及其所致下尿路症状的防治工作一直以来均是泌尿外科医生的重心之一。下尿路症状并非危及生命,然而诸如尿意频繁、排尿等待、尿不尽感、尿线变细等无不深深困扰着广大BPH患者,大大降低了其生活质量。西药坦索罗辛是一种高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临床中广泛运用于改善BPH患者下尿路症状。中医学中的“癃闭”“淋证”相关描述与BPH下尿路症状相似,基于整体观念笔者运用中药复方治疗后,发现大多BPH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均可得到明显的改善。中西医结合是目前的热门话题,该文则拟通过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探讨中药联合坦索罗辛治疗BPH的临床可行性及有效性。
80例BPH患者均来自2016年4月—2017年7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泌尿科。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年龄为(67.42±5.23)岁、病程(53.15±35.02)月,对照组年龄为(65.91±5.42)岁,病程(52.36±35.74)月。以上两组年龄、病程和病情轻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4版)》[2],拟定BPH的诊断标准如下:①临床症状:夜尿次数增多,尿频、尿急,排尿等待、不畅甚至排尿困难,尿线细而无力,射程缩短,尿后滴沥;②直肠指检:前列腺体增大,表面光滑,边缘清楚,中央沟变浅或消失,质地柔韧而有弹性;③B超检查:可以了解前列腺形态、大小、有无异常回声、突入膀胱的程度,以及残余尿量(postvoid residual volume);采用经直肠B超测量前列腺三径,前列腺体积(V)=0.52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④尿流率测定:排尿量在150 ~ 200 mL,最大尿流率(Qmax)在10~15 mL/s;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西医结合男科学》中“前列腺增生症”一节[3]的相关内容拟定。
①年龄在50~80岁之间;②符合中医脾肾两虚且兼湿瘀证型的辨证标准;③符合BPH的西医诊断标准;④尿动力学检查:10 mL/s
①年龄不在纳入标准范围之内者;②Qmax正常者;③服用药物后过敏或不耐受者;④合有神经源性膀胱、前列腺癌、尿道狭窄等疾病患者;⑤有盆腔外科手术或外伤史的患者;⑥非药物疗法适应症者;⑦正在服用可能影响膀胱逼尿功能的药物。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予以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每日1次,每次1粒(0.2 mg),饭后口服。治疗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联合服用中药复方,中药复方主要由炙黄芪15 g,党参12 g,炒白术12 g,茯苓10 g,车前子10 g(包),乌药10 g,益智仁10 g,萆薢10 g,石菖蒲10 g,炙水蛭0.5 g(研末冲服),升麻6 g,柴胡6 g,川牛膝10 g,肉桂5 g(后下),炙甘草8 g组成,中药均购自本院中药房,复方均由医院煎药房代煎,每日1付,分2袋温服,每袋150 mL,上下午各1次。两组均根据要求观察治疗60 d。
1.6.1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①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I-PSS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判断BPH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最佳手段。IPSS患者分类如下:轻度症状0~7分;中度症状8~19分;重度症状20~35。②生活质量(QoL)评分:QoL评分(0~6分)是了解患者对其LUTS水平的主观感受,其主要关心的是BPH患者受LUTS困扰的程度及是否能够忍受。③膀胱残余尿量。④前列腺体积。
1.6.2 总体疗效判定
治愈:小便通畅,症状及体征消失;好转:症状及体征改善;未愈:症状无变化。
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进行检测、记录,同时记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
参与本研究最终有效病例共为72例,其中对照组35例,治疗组37例。
两组疗效比较如表1所示,治疗组显效率为8.11%,总有效率为70.27%;对照组显效率为2.86%,总有效率为45.72%,两组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
表1 两组治疗后总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如表2所示,两组患者治疗前I-PSS评分、Qol评分、膀胱残余尿量及前列腺体积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两组在I-PSS评分、Qol评分及膀胱残余尿量上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前列体积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I-PSS评分及Qol评分改善方面更为显著(P<0.01),而在膀胱残余尿量及前列腺体积变化上则无明显差异(P>0.05)。
表2 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或Q2(Q1、Q3)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两组患者均有脱落现象,其中5例患者无明确原因自动中断试验,3例患者因地域原因未能继续进行试验。配合完成试验的72例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出现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异常情况。
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往往伴随着前列腺肥大和下尿路症状。一般认为,膀胱出口(部分)梗阻是导致BPH患者排尿症状的关键因素。因此,大部分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均旨在解除梗阻。然而,在临床接触的不少患者即使接受了前列腺剜除术,却仍然持续存在储尿期症状。近年来,针对BPH患者的下尿路症状,不少学者已将目光转向膀胱功能障碍。实际上,在BPH临床进程中,除了前列腺体的增大,膀胱逼尿肌的结构和功能亦在发生变化,这与下尿路症状密切相关。这就提示临床医师,治疗BPH时不可仅将视角局限于前列腺,保护、改善膀胱功能也是十分重要的[4-5]。
中医学的特色之一即是“整体观”,根据BPH下尿路症状的特点和相关文献考证,中医认为BPH应归属于“精癃”范畴。该病的中医基本病机是三焦失司,膀胱气化不利。就脏腑而言,肺的治节肃降、脾胃的运化和肾的气化统摄着人体水液代谢。小便的排泄与三焦气化功能的正常与否紧密相关,三焦气化功能又有赖于肺、脾、肾三脏功能的健全;同时,肾与膀胱互为表里,脏腑联系甚密,膀胱气化不利自然可从调肾一端治理。值得注意的是,年龄与BPH临床进展密切相关,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的主观症状会进行性加重。《黄帝内经》记载,丈夫“五八”之时肾气即开始衰败,同时,“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医圣仲景认为:“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用药遣方无不注重阳气的运通。邛崃名医郑寿全先生认为:“阳统乎阴,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毕生重视阳气,以肾阳为本。反观BPH,患者群体往往是中老年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下尿路症状的几率越高,这与患者阳气(肾气)渐衰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此外,BPH病程较长,属于慢性病,叶天士提出的“久病入络”学说值得临床医生在用药改善BPH患者下尿路症状时进行参考、运用。
笔者认为临床治疗BPH时,应重视其虚实夹杂的特点,在调理肾、脾、肺三脏的同时,注重平补阳气兼以化瘀泄浊。本临床研究中,治疗组所运用的中药复方即是根据以上理念组合而成,其基本方由炙黄芪15 g,党参12 g,炒白术12 g,茯苓10 g,车前子10 g(包),乌药10 g,益智仁10 g,萆薢10 g,石菖蒲10 g,炙水蛭0.5 g(研末冲服),升麻6 g,柴胡6 g,川牛膝10 g,肉桂5 g(后下),炙甘草8 g组成,该方由补中益气汤和萆薢分清饮组合化裁而得,其中炙黄芪、党参、炒白术、茯苓健脾肺之气以利湿;乌药、益智仁、萆薢、石菖蒲温固肾气、分清化浊;水蛭破血逐瘀以利水道;升麻、柴胡配伍以升举阳气;川牛膝、肉桂配伍以引诸药下行、引阳气归原、助膀胱气化而通利小便;炙甘草既可补养中州,还可调和众药。纵观该方,有如下几个特点:①温性中药居多,这与BPH患者大多阳气渐衰的身体状态相呼应,而方中并未使用附子、乌头一类热性较强的中药,主要是考虑到阳衰的同时必伴随阴亏,如临床无明显虚寒证候,则不可妄投热药;②补泄兼施,一是因为虚实夹杂本身就是BPH临床证候的特点,二是因为前列腺当属“精室”范畴,而“精室”又属于“奇恒之府”[6],其生理特点是“藏”“泻”兼并,故运用药物调理时应与其生理功能相契合;③注重气机的升降,升麻与柴胡配伍主升发,川牛膝与肉桂配伍主收降,如此配伍可以较好地模拟人体生理状态下的气机升降状态,气升则宣肺,继而又降归于肾,气化通达则小便利。基于上述,笔者治疗BPH时拟该方作为基本方,临床遣方时再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后加3~5味中药。
在本次临床试验中,治疗组除了使用上述中药复方,亦联合了西药坦索罗辛,坦索罗辛是一种高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其主要通过阻滞前列腺和膀胱颈部平滑肌的肾上素腺能受体而松弛平滑肌,达到缓解膀胱出口动力性梗阻的作用,为缓解下尿路症状的常用临床药物。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记载坦索罗辛引起心血管系统副作用的发生率较低,但是异常射精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在本次临床观察中,无患者反馈上述副作用,当然这也可能与样本量小相关。
综上所述,本临床试验表明中药复方联合坦索罗辛能有效地改善BPH患者I-PSS评分、QoL评分及膀胱残余尿量,缓解相应临床症状,并一定程度上证实本文涉及中药复方联合西药坦索罗辛在BPH治疗上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但是试验中的观察样本量较小,还待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此外,中药复方起效的机制亦需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一步研究。
[1] Chughtai B,Forde JC,Thomas DD,et al.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J].Nat Rev Dis Primers,2016,5(2):16031.
[2] 那彦群,叶章群,孙颖浩,等.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45-262.
[3] 张敏建,郭军.中西医结合男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53-259.
[4] Mirone V,Imbimbo C,Longo N,et al. The detrusor muscle:An innocent victim of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J]. Eur Urol,2007,51(1):57-66.
[5] 杨博宇,夏术阶.应高度重视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膀胱问题[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22):1681-1682.
[6] 朱勇,陈强,杨凯,等.精室理论在慢性前列腺炎临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3):122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