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 谭凤
(天全县中医医院 四川 雅安 625500)
下肢静脉曲张属于临床常见病,病变部位包括小隐静脉、大隐静脉及其分支,多数患者均发病于大隐静脉。临床表现为静脉出现伸长、扩张、蜿蜒屈曲,好发于从事站立工作、体力劳动者中,在临床治疗上,由于患者对病情了解程度不够,易出现多种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从而影响治疗及预后效果,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1]。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与进步,临床实践表明,将中医护理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应激反应,辅助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评价中医护理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汇报如下。
随机抽取66例本院自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下肢静脉曲张诊断标准,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3)和干预组(n=33)。对照组男15例、女18例,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为(54.3±10.7)岁、病程0.4~15.9年,平均病程(8.2±3.2)年,其中高血压15例、冠心病5例、脑梗死后遗症7例、糖尿病6例。干预组男16例、女17例,年龄29~79岁,平均年龄(54.5±11.5)岁,病程0.3~16.0年,平均病程(8.1±3.5)年,其中高血压14例、冠心病5例、脑梗死后遗症8例、糖尿病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与我院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确诊病情后,均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给予患者病情护理、活动指导、饮食护理等常规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情志护理: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多数为年龄较大者,且在交流能力、行动能力中有所减退,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主动与其交流、沟通,应用耐心、认真的态度与患者交谈,语气应温和,再加上下肢静脉曲张病情较长,部分患者会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及不良情绪,从而影响治疗及预后效果,故护理人员应多安慰、鼓励患者,疏导其负面心理及不良情绪,使其保持乐观、稳定心态接受治疗及护理,同时向其讲解治疗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健康教育:主动了解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向其讲解下肢静脉曲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目的、相关注意事项,使其明白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辨证护理:根据患者病情,采用相应的中药实施外敷护理,如患者为气滞血瘀者,宜应用通络止痛、活血化瘀;如患者为气血两虚者,宜适用通络、补气养血;阳虚冷凝患者宜袪寒止痛、温阳通脉;如为热毒蕴结者,宜化瘀通络、清热解素,在此基础上,所有患者需配合三阴交、血海等穴位给予按摩护理[2]。饮食护理:提醒患者不可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应多食用一些含有维生素的果蔬。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进行评价,包括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技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四个维度,每项10分,分数越高证明护理满意度越高。
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住院时间比较干预组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比较(x-±s;n=33)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临床表现为下肢表浅静脉扩张、伸长、迂曲,同时患肢还会出现酸胀,乏力,沉重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小腿溃疡或浅静脉炎等并发症,对其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故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临床实践表明,在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联合有效的中医护理,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促使患者病情尽快康复。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与进步,通过中医辨证护理,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有效辅助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显示,住院时间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评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针对患者负面心理及不良情绪,给予相应的情志护理,应用温和的语言鼓励患者,疏导其负面心理及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向其讲解下肢静脉曲张发病原因及相关注意事项,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治疗效果;给予辨证论治护理,针对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给予相应的中药外敷及穴位按摩护理,辅助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缩短住院时间。给予饮食指导,促使患者病情康复[3]。结合上述护理措施,措施患者信任感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中医护理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1]闫月.中医护理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01):127-128.
[2]张玉萍.临床护理路径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9(9):154-155.
[3]黄铮,朱莉.益气解瘀保健操在下肢静脉曲张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6,30(10):1235-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