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媛媛
(太原市第七人民医院内科 山西 太原 030009)
糖尿病是一类高发的代谢性疾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4大类,临床中以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占到90%以上。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为胰岛素抵抗伴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相对减少),多需通过药物治疗调整胰岛素抵抗,进而降低血糖水平。本次实验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2例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就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给药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现作如下总结。
将我院收治的82例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所有病例均选自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按照硬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47~71岁,平均(60.1±5.4)岁。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46~73岁,平均(60.8±5.6)岁。统计学分析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以上基线资料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可行。
对照组采取磺脲类药物+二甲双胍治疗,餐前口服格列齐特,每天2次,每次40至80毫克,所用药物为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制剂厂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10983143;餐后口服二甲双胍,每天2次,每次0.50至0.75克,在用药一周后可适量减少用药剂量,所用药物为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51894。
观察组采取胰岛素+二甲双胍治疗,在晚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诺和灵30R,每天1次,剂量为30R 0.2U/(kg·d),所用药物为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J20050012;餐后口服二甲双胍,剂量每天2次,每次0.25至0.50克,在用药一周后可适量减少用药剂量。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半年。
1.3.1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情况(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1.3.2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
以SPSS19.0软件处理两组患者相关实验资料,其中计数资料分别使用标准差(x-±s)、百分率(%)表示,并分别开展t值和χ²检验,在P<0.05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各项血糖指标均无明显区别,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x-±s)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3%)相比于对照组(31.7%)更低,组间比较P<0.05,详见表2。
表2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糖尿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典型特征为高血糖,患者多可见多饮、多食、多尿、消瘦、肥胖、疲乏等症状,并可引起心、脑、眼、肾、血管等多方面的并发症,会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临床中多采取药物对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但可供选择的药物种类较多,其疗效和安全性各异。二甲双胍属治疗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可有效提升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可增强肝脏、脂肪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可有效抑制肠道吸收葡萄糖。诸多研究认为在采取二甲双胍治疗的同时及时补充外源性胰岛素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和高葡萄糖产生的毒性,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1]。磺脲类药物能与胰岛β细胞膜受体相结合,可促进胰岛素早期释放,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但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延长胰岛功能会逐步减退,口服降糖药的疗效会出现降低,而必须改用外源性胰岛素进行治疗[2]。本次实验证实,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相比于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更佳,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更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仅为7.3%,且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具有显著差异,P<0.05,本次实验结果类似于杨帆[3]的实验结果。
可见,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型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尚军洁.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7):94-95.
[2]牛东升.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33):62-63.
[3]杨帆.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2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