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作家”勃列日涅夫

2018-06-24 08:03李有观
文萃报·周五版 2018年38期
关键词:列日涅夫米亚塔斯社

李有观

1980年,苏共中央总书记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以回忆录“三部曲”——《小地》《复兴》和《处女地》荣获列宁文学奖。

在政治局委员的眼里,勃列日涅夫的作品犹如肖洛霍夫的史诗,写作风格堪比屠格涅夫。

鲜为人知的是,这三部作品并不是勃列日涅夫本人所写,而是别人代笔的。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刊披露了勃列日涅夫的“三部曲”出炉内幕。

大事办好

据知情人回忆,有一次,塔斯社社长列昂尼德· 扎米亚京和刚当上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康斯坦丁·契尔年科(后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陪同勃列日涅夫乘火车到苏联各地巡游,三人同处一节车厢,遥远的路途勾起了勃列日涅夫早年的记忆。

勃列日涅夫说了许多,从饥饿、战争,一直谈到爱情和诗歌。

扎米亚京和契尔年科立即附和道:“这不正好是国家和人民的鲜活历史吗?您应该写本书,我们可以帮您。”

勃列日涅夫推辞了一番,也就同意了。

为了把这件大事办好,有关方面进行了精心安排:退伍老兵作家阿尔卡季·萨赫宁负责写作《小地》,书中内容是上校政委勃列日涅夫在二战中建功立业的故事;《消息报》著名记者、纪实文学作家阿纳托利·阿格拉诺夫斯基负责写作《复兴》,内容是“亲爱的勃列日涅夫”在扎波罗热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工作与生活情况;介绍勃列日涅夫在哈萨克斯坦从事党务工作的《处女地》,则由曾在《真理报》担任过记者的亚历山大·莫尔津负责执笔。

如今,这三名真正的作者都已去世。

莫尔津的女儿马林娜回忆说:“我父亲认为,为国家领导人写文学性纪实回忆录是新闻工作者正常的工作。事实上,我父亲只见过勃列日涅夫一次,时间仅10分钟。”

一字未动

勃列日涅夫以一副相当不错的形象出现在作品中:年轻英俊、善良、富有人情味儿。书中的勃列日涅夫口才极佳,不论什么话题,他都能不用讲稿口若悬河地说上几个小时;他不仅洁身自好不喝酒,而且工作十分勤奋;他不仅鄙视空谈,还废寝忘食地真抓实干。

莫尔津曾经对人说:“我用了整整一个月写出了《处女地》。我是在家里写的,有专人在我的住所和塔斯社大楼之间递送稿件。”

一开始,这三位作者以为,勃列日涅夫应该会亲自对初稿进行修改。到后来他们才知道,他们写出的东西一字未动。

名噪一时

1978年,勃列日涅夫的“三部曲”出版后,发行量达到天文数字般的4亿册,并被翻译成65种语言,一举登上苏联畅销书冠军的宝座。勃列日涅夫得到的著作版税有近18万卢布,这在当时可是个大数目。由于这三部书,勃列日涅夫名噪一时,声威大震,确实达到了预先的目的。

1980年3月31日,苏联电视观众目睹了本国又一位“大作家”的诞生:苏联作家协会主席格奥尔基·马尔科夫向勃列日涅夫颁发了特制的1号会员证。同年4月,“因在文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勃列日涅夫获得政府颁发的列宁文学奖。后来,勃列日涅夫的“三部曲”被苏联中小学指定为课外文学必读书目,被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图书馆收藏,并被搬上舞台和银幕。

“三部曲”真正的作者则默默无闻。他们甚至连“青年作家”勃列日涅夫的合作者和助手都算不上。

(摘自《文史博览》2018年第7期)

猜你喜欢
列日涅夫米亚塔斯社
愿望实现之前
杀狗
杀狗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对华和解政策探析
勃列日涅夫时期政治体制倒退及其严重后果
米亚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