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忠
构思在考场作文中有特定的含义,指的是在审题准确的前提下,作者立意、选材、定体等一系列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作文构思应力求新巧,即新颖、独特、巧妙;用作家王蒙的话来说,便是“亏他想得出来”。
【思路导航】
构思是个微妙复杂的问题。老师平日里向同学们交代的,例如“要以小见大”“要于平淡中寓以深刻的含义”等,都属于构思的范畴。下面着重谈一谈虚实相生这种技法。虚实相生包括两种情况:由实入虚与化虚为实。
1. 由实入虚。由真实的脚印联想到人生的足迹,由脚下的道路联想到成长的历程,由房屋的窗户联想到对外开放,由山涧的桥梁联想到感情的沟通,由竹之有节联想到人的节操,由霏霏春雨联想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诲,由登高望远联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这类从眼前实在的事物、景象写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寓意的手法,就是由实入虚;虚化,便是作品主题的升华。如作家尤今的《鸡粥》,文章的由头是女儿爱喝婆婆煮的鸡粥,由鸡粥想起美国畅销书《心灵鸡汤》,进而再讲述新民中学李校长精心烹调精神鸡汤(“笑脸说故事”)的事件。三个材料一实两虚,均由鸡汤这条红线贯串,它们的共同点是都给人以滋养,身体上的或精神上的。作者抓住鸡汤这根文脉,思路就畅通了,布局就清晰完整了,行文也就迅捷了。
2. 化虚为实。会写文章的人,通常不喜欢平淡呆板,总喜欢把虚化的概念、单调的事物想象、描述成真切可感的另一种事物,使文意更为生动、明白。设置精妙的譬喻,拿一件切近的、已知的事物来形容笔下所要阐述的主体,是化虚为实的有效手段。如鲁迅先生的《春末闲谈》,从自然界极其平常的现象“细腰蜂捕获青虫”入题,对中外统治者奴役人民,想尽一切办法禁锢、麻痹人民的行径给予了尖锐的批判和无情的嘲讽。文中写到,统治者的种种麻痹术与细腰蜂的毒针十分相似——毒针麻痹青虫的运动神经,使其呈不死不活状态;统治者对人民施行各种统治方法,也想使他们甘心成为被奴役、榨取的机器。但细腰蜂之于青虫,只需要它不动,这比较容易;统治者之于人民群众,要使其无知觉而能运动,却是无法统一的矛盾,所以说一切麻痹术是不能十分奏效的。取譬设喻的精巧运思,使文章说理形象,析理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