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斯顿:首批进入新中国的美国科学家

2018-06-24 10:30何玉
文萃报·周五版 2018年38期
关键词:哥伦比亚大学竺可桢人民公社

何玉

阿瑟·高尔斯顿是美国的植物生理学家,也是耶鲁大学生物系教授。他是第一批获准进入新中国的美国科学家。

20世纪40年代,高尔斯顿发现,喷射稀释的2,3,5-三碘苯甲酸能使大豆多长10倍的花苞和豆荚,但浓度过高,则会引起畸形发育,他把这些发现写进了博士论文。几年以后,他得知美国军方把和这种药品有关的2,4-D和2,4,5-T发展成有效的武器,并在印度支那广泛使用。这个发现让他感到非常不安。

高尔斯顿决心申请到越南去,亲自去看看这场化学战所造成的危害,并带回能够搜集到的资料。1971年初,他得到通知,说可能被批准作为一个科学家代表团的成员到北越访问,但最后安排的结果是,代表团缩小到只有两个人:他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病毒专家、微生物学家伊桑·西格纳。

1971年5月,二人在访问了北越之后,得知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的消息。这个信号让他们想到可以利用中国紧邻北越的有利条件,申请到中国去。很快,他们的申请得到批准。1971年5月19日,周总理与郭沫若亲切接见了他们,在两个多小时的谈话中,周总理不仅谈到了美国政府的内外政策,而且对高尔斯顿和他们的科学工作很感兴趣,对美国的政治和社会问题也很熟悉,这使他们感到惊奇而又高兴。

高尔斯顿自1971年5月访问中国后,与美国的华人建立了密切联系,经常接到大量团队的请求,希望他能讲讲访问中国大陆的印象。第一个邀请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纽约保钓行动委员会。由此,他开始了解并关注中国的台湾问题与钓鱼岛问题。1971年7月9日晚,高尔斯顿在哥伦比亚大学演讲,主题是“生活在今日的中国”,并放映中国实况最新幻灯片。令他震惊的是,讲座的当天,会场听众至少有700多人。

耶鲁保钓会得知高尔斯顿1972年将再次访问中国后,委托他给郭沫若带去信函和一些资料。第二次访问中国时,高尔斯顿一家受邀去人民大会堂,跟郭沫若夫妇及教育与科学领域的其他官员进行交流。

高尔斯顿两次来华的消息,新华社、《人民日报》当时也都有报道。第二次接见在1972年7月10日的竺可桢日记里也有记载。时年82岁高龄的竺可桢对高尔斯顿的评价颇高:

美国耶鲁大学生物学教授高尔斯顿第二次来我国,昨晚郭老招待他,崔瀓、秦力生、潘纯等出席。高尔斯顿此来为了解我国的人民公社以及针灸疗法等。他是第一个美国人可说是虚心学习中国革命以来新事业的。

之所以有这样的评价,是因为高尔斯顿第二次访华,全家在北京的卢沟桥人民公社,跟当地的农民一起吃住、共同劳作了两周,中国广大群众的协作精神,激起了他对中国的热情敬仰。

(摘自《新文学史料》)

猜你喜欢
哥伦比亚大学竺可桢人民公社
中国物候学创始人竺可桢
毛主席来过的小山村
——舒城舒茶人民公社
求是前行的竺可桢
哥伦比亚大学 客户是上帝,学生是王道
留美生与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施吹耳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在高考试题中重新理解历史知识——以2015年山东高考文综卷第39题“人民公社体制”为例
FOOD FIGHT
Food Fight
竺可桢与胡适赌寿命
竺可桢学——《竺可桢全集》催生的一轮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