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才是老师最好的扶贫场所

2018-06-24 10:30
文萃报·周五版 2018年38期
关键词:扶智公职人员农村教师

《半月谈》近日发布了一封教师的来信。这名来自安徽某乡镇中学的数学老师称,从2017年三四月开始,上级就要求农村教师与学校所在村的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之后,任务不断加码,甚至要求“包户”老师不上课也要去扶贫。2018年5月以后,上级直接从农村教师中抽调人员,与学校脱钩,吃住在村。这名教师发问:教师的阵地在三尺讲台,丢下学生去扶贫,是否过分?

这名教师的疑惑,不难理解。正如此前参与过扶贫工作的教师吐槽,一个普通教师,“一无资金二无技术,怎么扶贫?三填表格四凭嘴巴五靠跑脚,如何帮扶?”

身为公职人员,教师也属于财政供养的群体,在当下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战中多一份贡献,是可以的。但是,术业有专攻,教师有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教书育人是其天职,绝不能随意偏离主业。这样的“停课扶贫”,就是一出荒唐的闹剧,是不折不扣的瞎折腾。其实,农村教师尽职履责,用最大的热忱与智慧,把教育搞好,让农村多出人才,这本身就是在以“扶智”促“扶贫”。

很多人都有感受,一些地方的农民之所以深陷困境,且长期沉溺于“代际贫困”而难以摆脱,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可以说,农村教师只要在岗位上,只要手不释卷,本身就是最迫在眉睫、一刻也不能停的扶贫。若一位贫困户通过教师的宣讲了解了一些扶贫政策,几十名学生却因此遭到了学习上的损失,这笔账划算吗?

一些地方面对脱贫攻坚的任务,不是去想办法、求实效,却每每把工作搞成了花架子。不仅被帮扶的农民不满意,各级公职人员也怨声载道。更关键的是,实际效果仍十分有限。对此,有关部门理应行动起来,以雷霆手段,切实杜绝扶贫中的形式主义。同时,也要构建正常的政府伦理,加快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步伐,还农村教师一份安静。

(综合《半月谈》、澎湃新闻)

猜你喜欢
扶智公职人员农村教师
3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走进遂宁“扶智”
扶贫扶智 点亮希望——平凉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扶贫·扶志·扶智
张怀芝减薪有高招
安徽一公职人员成“黑老大”获刑20年
尊崇法治,从国家公职人员做起
“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助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公职人员家庭财产申报主体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