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描摹,意蕴深远

2018-06-23 05:22冯慧敏冯汝汉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比分数炊烟饭菜

冯慧敏 冯汝汉

范文示例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江一刀

写下这个题目,我仿佛又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黑,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时,最迫切的愿望,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点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飘散的几缕炊烟中,默默地守望着。

其实,母亲所能煮的,也就是“饭”而已。自每年春三月下秧,到秋八月才有新谷入仓。在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里,一天三顿,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有时,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仿佛她真是不该只煮出这样的饭食。

虽然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着碗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每当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那时,母亲最大的快乐,或许也和我们一样,就是逢年过节。因为,她终于能给我们煮出一顿好吃的饭菜来。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啰,开饭啰!”那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而是凝望着我们,嘴里喃喃着,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终于能够天天都这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烧火做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饭菜自然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没。父亲又讲,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说看啥时能回来,她做给你们吃。

“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绵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潮湿,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前,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的初源。

(选自《心灵的质地》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7年3月版,有改动)

亮点借鉴

这篇文章记叙的是母亲一生为儿女们的“吃”而忙碌的忧与乐,事情虽小,但表现了母亲无私、善良、慈爱这一深刻的主旨。为了突出这一主题,在写法上主要有三点值得借鉴:

首先,抓住细节,精心描摹。作者抓住“母亲”细微而又具体的动作与神态,加以生动细致地描写,凸显了母亲的性格特征。如“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着碗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一句,这是对母亲动作的细节描写,“慢腾腾”并非母亲天性动作缓慢,“似乎在品尝品味”“又似乎难以下咽”也表明母亲并非挑食、不想吃,而是在生活困难的时期想让给儿女吃,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无私、慈爱与隐忍,也反映出当时农村生活困难,给母亲带来的一份忧伤。又如“饭菜自然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一句,这是对母亲神态的描写,物质丰富了,生活富裕了,母亲的脸上本应挂满笑容,但她脸上依旧“黯淡和讪然”,传神地展现出我们远离父母之后,母亲对我们生活的牵挂和对儿女的思念,进一步突出了母爱的伟大、无私这一主旨。

其次,抒写真情,体验独特。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并有作者自己的独特体验。如文末“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的初源”一句,蕴意深厚,告诉我们:母亲将深沉的爱融注在“吃”上,她一生都在为儿女吃好穿暖而日夜操劳,殚精竭虑;母亲将真挚的情幻化成那一缕缕炊烟,用她生命的光束铸造我们的生命,照亮我们的前程。由此我们便会感悟到人生的况味,此之谓“文有尽而意无穷”。

再次,标题别致,意蕴深远。“一缕炊烟”,既是全文的叙事线索,又是母亲形象的化身。以“总与一缕炊烟有关”为题,富有诗意,意蕴深远。

练兵文题

请以“比分数更重要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

佳作亮相

比分数更重要的

苏冯睿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经历过许多事,大多都已淡忘,唯有那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心头。

记得初二下学期的月考刚结束,我就垂头丧气地开始收拾着书包:“又考砸了!分,分,分,我的命根啊!”想到妈妈那“满怀期待”的责备,想到爸爸那令人畏惧的“铁砂掌”,想到发试卷时身为数学课代表的我那难堪的样子,我好害怕,真的好害怕。

“苏冯睿,下午到办公室来帮我改卷子。”一个人影闪了进来,是数学老师。“好的。”我无精打采地答应了一声。——一个可怕的念头在我脑海中滋长了。

下午,我“鬼使神差”地帶了两支笔——一支红的,一支蓝的,早早地来到办公室,迅速而紧张地翻出我那张试卷,对着标准答案,抽出蓝笔……

突然,门被推开了,原来是数学老师的宝贝女儿。她今年才五岁,十分可爱。她甜甜地说:“姐姐,我妈马上来。”她顿了顿,又说:“你先给我讲个故事吧!”不等我答应,她已经把一本小人书塞到我手中。

书里讲的是一个小朋友把妈妈最喜爱的花瓶打碎了,撒谎嫁祸于小猫,后来在妈妈的教育下,承认了错误的故事。讲着讲着,我感到自己的脸在发烫。这时,她天真地说:“姐姐,你讲得太好了,那个小朋友没有撒谎,是个好孩子。”说完,她便一蹦一跳地走了。

我心里矛盾极了,这分数究竟改还是不改呢?想想我刚才讲的那个小故事,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不能改!诚实比分数更重要啊!”可虚荣心支配着另一个声音:“改掉吧!分数不高,多丢面子!”

两种声音在我耳边交替响着,这道“关于诚实”的考题,我究竟是得零分,还是得一百分……

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我想了很多,很多,我想到了做老师的妈妈的口头禅:“比分数更重要的是诚实。”是啊,分数很重要,但诚实价更高啊。于是,我毅然抽出红笔,在试卷上做错的地方打了个鲜红的叉……

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是它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特别是“比分数更重要的是诚实”这句话,时时鞭策着我。

(江苏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

点评

这篇作文主要有三个亮点:

一是主题深刻。小作者记叙了自己考试失利后的不同寻常的经历,从带着红笔和蓝笔帮老师改试卷的小事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比分数更重要的是诚实。”

二是精心描摹。小作者运用内心独白法,并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层层深入,真实细腻地写出自己由“分数很重要”到“诚实价更高”的心理转变历程。

三是运用倒叙。作文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的起讫,收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猜你喜欢
比分数炊烟饭菜
梦里炊烟
小小筷子八寸长
睡在炊烟里的等待
出走的炊烟
我最喜欢的作业
心静听炊烟
比分数更重要的
文明餐桌 不剩饭菜
比分数更重要的(2)
石器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