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利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桑褶翅尺蛾的病虫害的防治展开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对桑褶翅尺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详细的了解,再对幼虫虫口数量和失叶率的相关关系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对该害虫的测报指标的发生(危害)程度的分级标准进行了确定,依据其生活习性,采取了物理器械、人工、化学药剂综合防治的措施,以此为今后桑褶翅尺蛾虫害的防治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桑褶翅尺蛾;生物学特性;发生(危害)程度;营林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233179
1 桑褶翅尺蛾的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
通常情况下,桑褶翅尺蛾的生命体态总共分为5个生命周期阶段,即成虫、卵、幼虫、蛹、茧。每个阶段的形态各不相同。成虫时期是黑灰、棕灰色飞蛾形态。卵时期为深灰色中央下陷的椭圆形形态。幼虫时期,老熟幼虫一般为体长30~35mm,胸足呈现淡绿色,头部为褐色,身体分为多节,背部长有储黄色腹节刺突,以2~4节突刺较长。蛹时期呈现的主要形态是长14~17mm红褐色纺锤形形态。茧时期15~20mm长的灰褐色椭圆形茧状。
1.2 危害状况
通常情况下,桑褶翅尺1~2龄阶段的小幼虫时期主要以食害果树、花卉的叶片为主,食量随着幼龄的增长而增大,3~4龄食量最大,飲食植物叶片严重时会将树木的叶片吃光,给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果树的开花坐果都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造成植物的死亡。
1.3 生活史、生活习性
桑褶翅尺蛾生长周期1a1代,通常情况下,幼虫在树干基部树皮上作茧化蛹,以蛹在树干基部5~10cm深土层或者树皮下、树干基部伤口愈合处的茧内越冬。一般孵化盛期为3月份中旬,幼虫孵化在4月中上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的时期为5月中下旬。
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假死性特性,通常情况下成虫羽化产卵部位是在枝梢背下光滑部位沿枝条排列成长块状,每一个卵块大约有300~800粒,产下的卵初期颜色为红褐色,随后变为灰绿色,卵期20~30d。幼虫孵化后,共分为4个年龄阶段,身体颜色随着年龄段变化着,依次为黑色、红褐色、绿色。1~2龄幼虫一般昼伏夜出,4月下旬—5月初是危害盛期,受惊后吐丝下垂。3~4龄幼虫昼夜都出现,食量大增,危害严重。5月中旬,成熟后的幼虫下树在树干基部附近或者根皮附近土壤内作茧化蛹越夏、越冬。
2 桑褶翅尺蛾发生(危害)程度分级
通过对人工室内饲养以及室外自然条件下的桑褶翅尺蛾各阶段性的成长习性以及特点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通过对桑褶翅尺蛾老熟幼虫至预蛹期,虫口数量和失叶率的相关关系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参照相关的研究文献(1~3),对桑褶翅尺蛾(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进行了确定。以老熟幼虫虫口数量为测报指标,其中,轻度危害的标准为38条/株以下,中度危害标注为70条/株以下,重度灾害标准为71条/株以上。最低成灾标准是虫口数量达到71条/株,失叶率达到60%。
3 桑褶翅尺蛾综合防治措施
3.1 人工防治
主要方法有:对林木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性;于晚秋或早春用人工对树干基部和周围部位进行翻土挖蛹,提高越冬蛹死亡率达,减少成虫羽化数量;查找卵枝,剪除卵枝,清除林内下木和寄主附近杂草,集中烧掉,以消灭其上幼虫或卵等;在地下铺以薄膜,利用幼虫的吐丝下垂习性,摇动树干,将落下的幼虫消灭。
3.2 物理防治
通过充分的运用桑褶翅尺蛾所具有的趋光性特点,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应尽力保护利用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微生物药剂在防治林业害虫技术上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病原微生物对抑制幼虫危害起着很大的作用。
3.3 药剂防治
每年的4月下旬,将40%氧化乐果原液等农药,在树干基部进行打孔注射,防治效果显著;通过采用飞机超低量喷雾的方式,将一些常用的植物性源农药如:3.6%烟碱、苦参碱、10%吡虫啉、25%灭幼脲3号、10%苦·烟乳油等无公害化学药剂进行喷射与树叶上,防治效果可达 90.0%;通过运用一些胃毒剂、触杀剂、菊酯类等化学药物进行防治,如:80%敌敌畏1000倍喷雾、5%溴氰菊酯2000倍喷雾、B7乳剂400倍喷雾等;采用烟雾剂或烟雾机喷药剂进行烟雾防治,一般烟雾机比较适合大面积的片林防治,通过将烟雾药剂如:10%林虫敌烟雾剂、溴氰聚酯、1.2%苦参碱乳油烟雾剂等。通过运用背负式烟雾机,将药剂以烟的形式飘到树叶上,由于烟雾粒径小,穿透性好,雾粒数多,分布均匀等特点,可以将树皮缝隙内以及茂密树冠中的幼虫杀死,大幅度提高防治效果,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器械。
4 结语
通过分析桑褶翅尺蛾的生物特性以及发生(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对防治措施的选用一定要科学、合理,通常情况下,现在都倡导无公害防治,在危害程度较轻的情况下,还是以人工与生物防治为主,以学防治为辅,综合性的采取合适措施,进行病虫害的彻底防治。
参考文献
[1]孙雯艳.三坪农场桑褶翅尺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新疆农垦科技,2016,39(8):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