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婷婷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推理等方法,在梳理国内外课堂管理研究现状基础上,对普通高校体育课内外双课堂联动机制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表明,要构建大学生体育教育双课堂联动的决策与计划机制、资源运作机制、激励机制、监督与控制机制、创新机制等管理机制,才会实现普通高校体育双课堂的良性互动,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计划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内外;双课堂;联动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8.02.004
1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校对第一课堂有系统和标准的设计和管理,是各个高校办学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进行高等教育的主阵地。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针对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越来越凸显其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大学生第二课堂的作用由最初的仅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到现在提倡第一、第二课堂联动发展,第二课堂在某些方面对学生的培养作用甚至超过了第一课堂。构建科学的大学公共体育教育课内外双课堂管理机制,利于发挥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社团活动、各级课外业余体育训练和竞赛等高校体育第二课堂的育人价值,不仅是对公共体育教育课堂的有益补充,更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与技术、养成良好的体育健身与锻炼习惯等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抓手。
2 文献简述
国内外课堂管理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2]:一是行为研究,将调控与引导学生的行为作为课堂管理的目标,还包括对需要与人性的分析,影响学生积极行为的因素分析,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内容;二是课堂环境研究,集中对课堂的物理环境的分析,深入到班级社会心理环境的内容如争胜、合作、学校教育气氛等方面内容;三是课堂管理策略研究,包括课堂环境设置策略,对学生心理的研究,课堂常规和规范的制定与执行,课堂管理评价,及课堂问题行为等方面内容。
已有的研究在大学生第二课堂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3]-[14],给后续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和基础。但从总体来看,此研究领域在研究深度上还不够深入,如大学生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联动管理机制;在研究宽度上,虽然已经出现各学科的专门研究,但触角还暂未涉入体育教育研究领域。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以大学公共体育教育双课堂的管理机制为研究对象,涉及联动决策与计划机制、资源运作与共享机制、激励机制、监督与控制机制、创新机制等方面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CNKI等数据库、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查阅大学生课堂管理与第二课堂管理相关书籍、论文和网站,了解本领域研究现状,为界定大学生双课堂及其管理机制构建提供文献基础和分析思路。
3.2.2 专家访谈法
就研究主题研制专家访谈提纲,对10-15名领域专家进行访谈,搜集目前大学体育双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思路等方面信息,为构建大学生公共体育教育的双课堂管理机制提供重要素材。
3.2.3 逻辑推理法
根据文献梳理和专家访谈结果,就研究主題的各个方面内容进行内容构建,并对各个方面的关系进行推理验证,构建完整的大学生公共体育教育第二课堂管理机制。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结合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意见,在大学生公共体育教育双课堂的管理机制方面,需要着手完善以下管理体制机制。
4.1 决策与计划机制
首先在大学生体育教育的顶层设计和规划上,要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放在一个框架里进行决策和计划(如图1、图2)。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设计本科生一年级与二年级的体育必修课程时,就要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联动机制贯通,将传统的第一课堂与体育单项俱乐部第二课堂设计成必修学分,让学生在“启程”和“腾飞”体育教育中找到适合自己水平和兴趣的体育学分获取方式。其次,在课堂的覆盖面上,要将大学生三年级以上及研究生的体育课堂进行联动设计,使大学生不但能掌握大学必修阶段的体育教育知识、技能和方法,还能在与研究生的俱乐部或活动课学习中,提前了解相关知识,拓展学科知识和提升跨年龄交际能力,打破传统的同年级、同性别、同专业的班级授课模式,第三,在内容上,将课外体育竞赛、俱乐部活动、体育活动课等形式统一纳入课堂教学体系,打破原先课内、课外的界限,形成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体系和模式。最后,在课程内涵的关注点,由原先的体能、技能、兴趣等方面扩展到学术专业、实践水平等方面,将学生涉及校园体育的内容全部纳入到管控范围。
4.2 资源运作机制
在协调运用大学生体育教育资源时,要建立起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资源运作协调机制。在师资的有效组织方面,在师资条件富足的条件下,可打破传统的大统一教研室建制,分运动项目建设项目团队(如图1),以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为措施,发挥每个教师的长处和教学优势,形成合力,将大学生同一运动项目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包括课堂教学、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业余竞赛、体育活动、健康监测等方面打包运作,做到省时高效,专人专管。
在体育场馆现代化管理方面,要进行学校体育场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可以包括教师上课预约及学生课外活动预约管理功能,并提供互联网远程预约和手机移动预约功能,通过与预约管理系统的无缝整合,实现对体育场馆的门禁的智能控制,当场馆预约审核通过后,系统自动与智能门禁交互信息、学生在预约时间到体育场馆的智能门禁上刷卡开门,同时系统自动记录用户的刷卡使用记录,并保存到远端的系统服务器上,供体育大数据的统计与研究分析等等。同时,根据在室内和室外的体育场馆部署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可实现对体育场馆的实时监控,以及对体育场馆的使用视频的记录与保存。既提高了场馆管理员的多场馆的实时远程管理能力,同时也提供了对场馆使用记录的回溯查询,提供了强大的现场还原监察能力,有效避免体育场馆中意外情况发生后的失控状态与监控的空白。
4.3 激励机制
卓越的管理要包括好的激励措施和手段。大学生体育教育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激励机制要从两个层面来建立。首先,要建立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堂的激励机制。不但要设计和挖掘那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进入体育教育的第一课堂,吸引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和学会学习,还要在第二课堂里贯穿第一课堂的内容,激励他们将课堂所学运用到课余的校园生活中去。其次,目前部分高校体育部(院系)按项目教学团队设计体育课堂的各个环节,则要建立起标杆体育课程教学团队,利用标杆的榜样和示范作用激励全体体育教师积极投入到大学生公共体育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建设工作中来,组建一支支高效、积极的项目团队。
4.4 监督与控制机制
监督与控制是大学生公共体育教育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高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如在第一课堂中的课堂教学、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属于第二课堂的院系体育赛事、体育嘉年华、校运动会、体育节、体质健康测试与咨询、阳光体育运动代表队训练与竞赛等方面,均需要建立专门的监督与控制小组,如聘用学校督导组成员或体育部(院系)退休老教师成立监督小组,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开展前、开展中、开展后均要有适时跟踪与控制,确保每一个课堂、每一个活动均有效顺利执行。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沟通解决并完善方案,避免重大事故和责任事件的发生。
4.5 创新机制
创新是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管理发展的动力源泉。大学生体育教育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管理需要不断创新,才具备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首先要能维持已有的创新成果,善于减少大学生公共体育教育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各个环节之间的结构摩擦,保持此系统管理的有序性。其次,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发展,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联动系统的局部或全局进行调整,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如上海少数高校已经开设的高尔夫课堂,由于传统的“高大上”形象,使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根本无法相信这个项目已经开始走进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不少高校高尔夫精品课程的建设正是为推进这个亲民项目而量身打造,因此高校高尔夫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管理短时间内是需要系统化建设和推进,为有效开展高尔夫运动提供基础条件,而有关高校高尔夫教学团队下一步需要考虑的则是如何高效开展高尔夫运动,相应俱乐部的建立和运作应该怎样设计等管理新问题,从而进入下一个维持阶段。
5 小结
大学生体育教育双课堂联动管理是高校两课堂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大学生体育教育第二课堂目前还存在管理主体不统一、管理对象不明晰、管理方法不科学等方面问题[14],但只要借鉴第一课堂的成熟而系统的管理方法和模式,构建大学生体育教育第一、第二双课堂联动的决策与计划机制、资源运作机制、激励机制、監督与控制机制、创新机制等管理机制,就会实现大学生公共体育教育双课堂的良性互动,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计划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家访.课堂管理理论研究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02 (10):70-72.
[2] 侯玉桃.美国中学课堂管理研究述评[J].甘肃科技纵横,2012,41(3):136-137.
[3] 丁丁.高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时代教育.下半月,2013 (9):101-102.
[4] 曹冰雪,杨蕾,陈波,常雯婕,杨宝嘉.高校第二课堂学分制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0 (8):382.
[5] 宁见红.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7-59.
[6] 王远恒.项目化管理在高校第二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 (10):175-175.
[7] 高记.高校第二课堂项目管理的现状与创新模式的构建[J].文学教育(中),2013 (12):33.
[8] 刘海瑛.运用“三标一体”管理模型?开发建设大学英语第二课堂[J].中国成人教育,2008 (9):190-191.
[9] 刘荣国,胡红萍.基于微博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管理探微[J].咸宁学院学报,2012,32(5):130-132.
[10] 李宾,董永辉.浅谈高校农林专业类学生第二课堂管理[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 (4):40.
[11] 关呈俊,?赵乐天.高校第二课堂教育学分化管理的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8 (6):104-105.
[12] 熊红斌.学校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管理和指导方法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2 (5):97-98.
[13] 李一鸣,高明星,吴慧.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北方经贸,2010 (11):119-120.
[14] 秦海权,吴韶光,陆亦农.简论高校体育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J].运动,2015 (8):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