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俊菊
摘要:云南滇西北高校包括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理大学等,在高校中的学生主要由白族、纳西族、彝族、藏族等众多少数民族构成,通过对健身气功在民族地区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得出其影响和制约健身气功开展的原因,对下一步在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健身气功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滇西北 高校 开展 健身气功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3—0109—03
国家体育总局于2003年将健身气功正式批准为我.国第97个体育运动项目。健身气功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组成部分,它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并通过三调即(调身、调息、调心)为主要表现形式,配合呼吸吐纳与心理调节,通过自身的形体活动达到整体健康的目的。目前,在高校中习练健身气功的年轻人较少,对健身气功也普遍缺乏认识,健身气功是我国古代就流传下来的养生健身方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要求练习时呼吸自然,意随形走,动作简单易学,而且健身效果较明显。大学生具有创造力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应该承担起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任务,在高校开展健身气功课程对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1高校开展健身气功的意义
1.1充分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
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健身气功具有健身、教育、娱乐、观赏、竞技比赛等多种功能,它动作简单易学,柔和缓慢,对练习的场地和器材要求也不高,不受年龄的限制。左蓉,林宏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可行性研究》一文中指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载体,也是体育教学中不可多得的优质的体育教学素材,不仅可以丰富体育教学的教学资源,还能推动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通过在学校开展和组织健身气功竞赛可以整体提升它的功能作用,從而推动广大师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大家对体育运动的多种需求。
1.2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节奏快,压力加大,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多。出现厌学情绪,人际关系交往不顺利。健身气功强调“三调”合一,是一种对自我精神和形体的主动调节,可以缓解身心不适,在健身的同时也可以健心。在心理问题增多的学校群体中,具有独特的健身价值,长期习练可以改善体质促进其自身体系的完善,可成为终身锻炼的休闲体育项目之一。
1.3继承传统,弘扬民族体育精神
教育部在2002年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从中表明了体育课程的性质、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等,明确了体育课程的五个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也是新时期对高校开展体育课程改革的依据。《纲要》明确:(1)文化性与健身性相结合。(2)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3)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4)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的等原则表明,汲取世界各地优秀体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集中凸显出具有民族性的中国特色。
健身气功作为一项流传了近千年的健身方法,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非常显著的健身功效,比如:五禽戏不仅能够使全身肌肉和关节得到充分的舒展,还能够提高心肺功能,促进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八段锦对于腹腔五脏有柔和的按摩作用,还能改善神经体液调节和加强血液的循环;易筋经通过上肢运动来运气壮力,可以舒经活血影响全身。它以传统中医学养生理论为基础,蕴含儒释道等追求卓越和修身养性的理念,还融入了古代哲学思想,强调人与社会的整体和谐及追求人体自身的和谐发展,从而达到真正的身心和谐、保健养生的目的。高校担负着发展文化、传递知识的责任,充分利用高校教育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传播,这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很有必要的。
2滇西北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体质状况现状调查
在云南滇西北地区生活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高海拔地区,所处地带海拔相对较高,所处环境空气中含氧量低,较为稀薄的空气使得机体肺活量和肺容积增大,产生了对高海拔环境的一种本能的积极反应。该地区的人群呼吸机能水平与载氧能力比平原地区要高。同时,该地区的饮食结构很单一,主要以蔬菜、水果和粮谷类居多,对肉类的摄入量很少。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摄入的氨基酸和脂肪酸量少,对肌肉的生长发育存在不利。朱永利对云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表明云南大学生在身体形态上,身高与体重不成正比;运动机能如速度、耐力、爆发力、等素质有逐步下降趋势,说明云南省学生身体运动机能水平太差。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我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对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学校体育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在健身、健心养生这一基础上体现其价值与特点的。如太极拳、武术、养生气功、传统导引术等。它在调节修身养性和调理身心、康复保健等方面有显著的功效。
3滇西北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健身气功现状
滇西北高校总共有3所大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都把健身气功作为锻炼手段参与其中,但是把健身气功作为主干课程来进行,仅有1所学校。可以看出在各高校对推广健身气功的力度和重视程度还不够。在实施的过程中,许多学校不仅不清楚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组成部分,部分老师也认为教育部没有明确规定高校必须要开展健身气功的课程教学,在学校的教学大纲中也没有设置健身气功相关的教学内容,在教育部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中已经确定了体育课程的内容,原则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充分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大力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现具有民族性得中国特色。
4影响和制约健身气功发展的因素
4.1统编教材的缺乏
普通高校没有统一编制的适合学校进行健身气功教学方面的教材,教学课本的缺乏,也是影响健身气功在高校课题开展的主要原因。
4.2对健身气功的了解不够
普遍高校对健身气功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没有完全领会教育部颁发的文件精神,在高校中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和实施推广重视程度不够。
4.3对传统文化理论基础薄弱
在普遍高校体育中,大部分教师对健身气功项目传统文化理论基础了解不深,没有进行系统的传统文化学习,如天人合一观、五行学说、经络学等说法不一。在这些方面是有待加强的。
4.4体育教师在健身气功方面培训较少
虽然国家体育总局每年都举行健身气功方面的培训,但是在云南滇西北地区高校中,有机会参加培训的体育教师非常少,主要是培训方面的文件没有直接发到学校中来,相关的培训都是发到各地州市的体育局或者健身气功协会,以至于本应该在学校中对广大师生传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于体育教师没有得到培训,故而在学校也无法得到很好的开展实施。
5健身气功开展对策与建议
5.1加强高校举行健身气功方面的赛事
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除了常规教学,还要对健身气功的运动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才能在体育教学中探索出一条独具风格的道路,掌握其规律性,从而推动健身气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高校中开展健身气功比赛,对促进学生和教师掌握健身气功教学有着积极影响,以这样的方式激励体育老师在教学、训练、科研方面的提升,打造了健身气功推广和学生实践的平台。
5.2成立高校健身气功协会
目前,在各高校中均未成立健身气功协会。高校若是成立了健身气功协会,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还成为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完全突出了高校健身气功协会的作用与地位。
5.3在高校开展健身气功知识讲座
在高校中对传统文化健身气功的内涵了解不够深入,大家对于它的健身效果和文化传承的意义模糊,在学校也没有起到积极的影响效果。因此,如果能在高校定期举办讲座,让广大师生能够增加对健身健身气功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健身气功的健身机制与原理,提高大家对健身气功的认识和兴趣。
6结论
建议高校多开展健身气功方面的培训与赛事活动,编制出适合在高校使用的教材书籍。毕竟,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所特有的民族性、地域性以及具有的丰富历史文化,和独特运动的训练方法对改善在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丰富和充实着体育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