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8-06-23 06:43范丹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三十三病房北京100029
系统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失败率满意率心肌梗死

范丹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三十三病房,北京 100029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心肌急性、持久性缺血,最终造成心肌坏死,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若抢救不及时将会直接危及患者生命[1]。为此,如何有效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正确把握拯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濒死心肌的“时间窗”,成为急诊科关注的重点。急诊护理是在急诊科室率先发展起来的一种护理模式,主要目的是为抢救患者的生命争取有效的时间,然而以往传统的急诊护理大多遵医嘱进行,缺少一定的预见性与计划性,急救效果并不理想,而根据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特点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完善的急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优化急性心肌梗死的各项急救流程,有效缩短患者的各项抢救时间,挽救濒死的心肌[2]。基于此,该次研究将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该院2017年1—12月接收的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中,同样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病例来自该院急诊科接收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具备自主沟通能力;对该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全身器质性病变;血液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类疾病;近半年内有手术史;拒绝参与该次研究。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将急诊护理路径实施前(2016年1月—2016年12月)与实施后(2017年1月—2017年12月)各自接收的45例患者分别归为对照组与路径组,对照组男∶女为 27∶18,平均年龄(64.7±4.6)岁,发病时间(3.4±0.7)h;试验组男∶女为 26∶19,平均年龄(64.5±3.4)岁,发病时间(3.3±0.9)h。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实施紧急抢救,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并加强对患者的环境护理、吸氧护理、生活 护理、疼痛护理等基础护理,路径组则在此基础上又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具体如下:1.2.1组建一支急诊护理路径小组 组建一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急诊护理路径小组,组内成员包含护士长、科主任及相关责任护士等,安排权威专家对组内成员进行系统化培训,要求所有成员充分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知识点,如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急救知识,通过情景模拟演练,不断提高所有成员的临床操作技能,培训结束后对所有成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入组。并联合举荐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执行等级责任制专职化管理,改变以往传统的固定8 h排班模式,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执行弹性排班,组内所有成员通过开会讨论,以循证医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以往的护理程序进行评估,制定一个新型的急诊护理路径。

1.2.2 急诊护理路径的具体实施 ①受理:接到患者或家属的急救电话后,需在3 min内安排“120”急救车迅速前往目的地,并在途中通过电话不断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指导家属紧急抢救技能。②接诊:患者入院后安排责任护士在1分内迅速评估患者病情,详细记录病情情况,迅速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先抢救再挂号,通知相关医务人员做好急救准备,迅速将患者送往急救室,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对病情进行严格的动态监测,实时观察其病情变化、发展,确定急救方案,遵医嘱给予吸氧处理,若患者发生胸痛,需立即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不必遵医嘱后再检查,并其采取相应的急救处理,对需采取手术治疗患者,术前需通知手术医生及相关医务人员做好术前准备工作。④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发展较迅速,患者通常合并有剧烈的胸部疼痛及呼吸急促,濒临死亡感,极易伴随着焦虑、恐惧等不安心理,加重心肺梗死症状[3]。为此,在对患者进行急救治疗时,护理人员需做好患者心理工作,密切观察其情绪变化,告诉患者不良的情绪对疾病的影响,让患者以最佳的情绪配合治疗。此外,需同样重视对家属的心理疏导,避免家属不良的情绪影响到患者。⑤出院指导:协助患者办理相关出院手续,告诉患者出院后要注意自我保健,纠正其不良的行为方式,指导患者适当进行康复锻炼,告诉患者定期回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球囊扩张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并对两组患者的抢救失败率及护理满意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抢救失败率及护理满意率通过[n(%)]表示,给予χ2检验,各项抢救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通过(±s)表示,并给予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路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分诊评估时间(min)急诊停留时间 (min)球囊扩张时间(min)平均住院时间 (d)路径组(n=45)对照组(n=45)t值P值0.5±0.3 2.8±0.5 7.070 0.008 40.5±2.4 55.7±5.3 8.015 0.005 68.1±12.3 120.2±74.2 9.412 0.002 9.6±2.7 13.2±2.3 8.086 0.004

2.2 两组患者的抢救失败率及护理满意率

路径组患者失败率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抢救失败率及护理满意率[n(%)]

3 讨论

临床有研究发现[4],90%的急性心肌梗死是由高血压、高血脂症及肥胖等引起的。可见对急性心肌梗死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可以有效避免疾病发生发展的,而一旦发性急性心肌梗死,其在发病早期的死亡率是最高的,对其进行争分夺秒的抢救及护理,是避免血凝发生,挽救濒死的心肌,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5]。急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主要是针对急诊科室的特点,以传统临床护理路径为基础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急诊护理程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效率,杜绝各个急救环节衔接时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为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进而保证抢救效果[6-7]。该次研究对路径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后,路径组患者的各项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路径组的抢救失败率为2.2%,对照组为13.3%,路径组的满意率为97.8%,对照组为84.4%,这一研究结果与陈群等[8]研究相符合。

以往传统的护理程序缺少明确的目标,及对各项护理操作时间没有明确要求,缺少规范化的护理流程,责任不明确,经常会因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在同一等级上而导致急救质量参差不齐,且若出现紧急情况时,极易造成医务人员手忙脚乱的情况,延误最佳救治时间,出现意外后找不到责任人,彼此推卸责任[9]。而急诊护理路径的开展,不但使得护理人员在受理、接诊、转运、救治等各个环节中的护理措施都提前得到规划,有效避免各个环节的时间浪费,让患者在“时间窗”内可以得到及时的救治,且采用等级责任制专职化管理模式,责任到人,使得医务人员的分工更为明确,配合紧密,有效提高抢救效率[10]。此外,该次研究中在对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的同时,同样重视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情绪变化,及时给予疏导,有效地缓解了病人的情绪障碍,提高急救满意率。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效率及抢救成功率,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值得推荐。

[1]刘丽,董兰,吕君.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3):78-79.

[2]张晓芬,袁承军,何玲.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评价[J].河北医药,2016,38(8):1272-1274.

[3]朱颖利.系统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238.

[4]武国涛.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7,31(21):2681-2683.

[5]吕素华.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1):1405-1407.

[6]李瑞艳,张沁莲.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单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研究,2018,32(1):45-48.

[7]蒋进枝.评价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抢救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1):121-123.

[8]陈群,王敏芳.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0):229-231.

[9]王萌.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的应用分析[J].全科护理,2017,15(8):961-962.

[10]李梅.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7,30(10):175-176.

猜你喜欢
失败率满意率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种植体早期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
失败率33%
失败率33%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把失败率99%的事坚持做它1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