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艳
【字里行间】有的古人比较大胆,吐槽起当官的就像脱了缰的野马:“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相打长伏弱,至死不入县。”
因为在辛亥革命中,晚清江苏巡抚程德全为显示“革命必有破坏”,让人拿着竹竿,捅掉了巡抚衙门屋顶上的三片瓦片,而被鲁迅披上了“小丑”的色彩。其实扒扒这位小丑的“黑历史”,就会发现称他为英雄一点儿也不为过。
19岁那年,程德全完婚后,外出教书赚点生活费。几年后,母亲去世,弟弟妹妹也稍长,为了摆脱穷困的生活,程德全把家托付给妻子,一个人外出寻找机会。他一路北上,来到北京寄住在四川会馆,入国子监学习,打算走科举之路,先考个举人,再取个进士……
理想很美好,却没想到,连续两次乡试,程德全都名落孙山,本来就穷困潦倒又老是落第,免不了受人嘲讽。不过,如此困窘的程德全,一直抱着读书不宜死读,应经世致用的想法,敏感地注意到了当时东北的紧张态势。备考之余,他格外关注东北问题。
一个偶然的机会,程德全结识了一位旗人,两人相谈甚欢。这位旗人惊奇地发现,眼前的这个落榜生,没有出过关却对东北问题了如指掌,而且有独到的看法,不禁暗自欣赏,随后将他推荐给黑龙江副都统做幕僚。原来,这位旗人不是别人,正是寿山将军。
程德全总算找到了工作,幕僚做得非常出色,生活也稍有改观。1899年,寿山担任黑龙江副都统,特意请程德全来当幕僚。1900年,寿山升任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也被委以重任,任黑龙江银圆局总董兼将军文案。刚正经八百地当上官,过上几天安稳日子,程德全就被时代的浪潮裹挟着,站到了风口浪尖。
1900年对于中国来说,无疑是多事之秋。义和团运动还没镇压下去,列强又以义和团为口实,组织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一直在北边对中国虎视眈眈的俄国,这下子像打了鸡血般躁动起来,一边积极参加联军行动,一边磨刀霍霍向东北大举进兵,对居住在海兰泡与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居民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俄军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面对残暴的俄军,寿山率军顽强抵抗,无奈敌强我弱,节节败退之后,退守在齐齐哈尔城内。身在前线的程德全看到将士伤亡惨重,已经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为避免更多的伤亡,向寿山建议请和。恰巧此时,卷着铺盖逃了一圈的慈禧重回北京,决定向八国联军议和,诏令寿山与沙俄议和。于是,议和一事落在了程德全的肩上。
这天,程德全只身前往俄营,提出让俄军承诺不攻城、不杀无辜、不掠财物,以保一方百姓,狡诈的俄军无论如何都不同意,议和陷入僵局。程德全第三次进入俄营时,拔刀架在自己脖子上,以死相逼,要俄军同意以上几点。俄军迫于程德全的气势,终于同意。
俄军来到齐齐哈尔城下时意欲炮攻,程德全见状,用身体挡住炮口,恳求俄军停止攻城,并甘愿留下充当人质,以确保俄军和平入城而不伤及百姓。可是一进入齐齐哈尔,俄军义就开始大肆掳掠。寿山悲愤不已,将后事托付给程德全后自尽了。
为了达到长久控制东北的目的,俄军想让程德全出任黑龙江将军。然而程德全十分清楚,这可不是沙俄的“好意”,如果点头同意,自己就成了他们操纵的傀儡,国土和百姓就成了别人的掌中之物。他以违背国家体制为由严词拒绝,为了让俄军死心,纵身一跃投江自尽。被救起后,程德全抱着最后的希望给沙皇写了一封信,要求俄军撤军,信中还列出不伤害生灵、不夺人财产等九项恳求。
俄军对软硬不吃的程德全没有一点办法,便将他挟持回沙俄,以图再作打算。谁知半路上,程德全经不住严寒病倒了,俄军无奈将他释放,他这才得以脱离虎口,回到齐齐哈尔。以一人之躯同俄军周旋,保住了百万公里国土,程德全赢得朝野上下的赞誉。
1903年,慈禧召见程德全,破格提拔他为黑龙江副都统—八旗的高级军职授予了一个文官。随后又在1905年,任命他为黑龙江将军。黑龙江将军是清代黑龙江地区的一把手,这个清朝“龙兴之地”的最高官员向来都是由清朝宗室或旗人担任,而由汉人出任,程德全是有清一朝唯一一位。
凭着实干,程德全从一个科举落榜生当上封疆大吏,敢于和沙俄斗智斗勇的他可不是脑筋陈腐的官僚。所以当革命之火有燎原之势时,程德全就意识到大清朝走到了末路,于是,已调任江苏巡抚的他改变策略,以保护地方经济与人民生活安定为目标,转而与革命党人合作,唯一的条件是:“务必秋毫无犯,勿扰百姓。”程德全剪发辫脱官袍,亲自用竹竿挑去几片瓦以示革命,促成了江苏的独立,成为第一个反清的前清大吏,重要的是没有流一滴血。
由一名清朝的封疆大吏,“闹革命”而成为民国的开国元勋,程德全也许算不上“忠君爱国”的典范,但不论与沙俄抗争还是与革命党人合作,为官期间都以生灵为念,他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官员,那个时代的英雄。
二次革命后,对于政局深感无能为力,程德全便脱离政坛,吃斋诵佛,1926年在常州剃头出家,四年后悄然去世,被安葬在苏州寒山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