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宴斌
电视剧《康熙王朝》再现了军事家、政治家姚启圣等人当年收复台湾的种种艰辛和壮举,但为了剧情需要,对姚启圣的早年事迹进行了一定的改写。那么,早年间的姚启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据《清史稿》记载,出生在浙江会稽的姚启圣,少年时期并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也没有要在官场上有所作为的想法。他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可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为此,他曾放弃学业,整日游荡在大街小巷,希望可以让自己的英雄豪迈得以施展。
渐渐地,他发现这样游荡下去是不行的—毕竟一切开支都由自己出,而且这一行风险系数很大。所以,姚启圣就放弃了这个梦想,开始安心读书,希望可以考取功名,不仅可以光宗耀祖,还能解决今后的生活问题。
然而,就在姚启圣的生活步入正轨之后,现实却给了他重重一击—清军入关,天下大乱。既然书读不成了,姚启圣干脆离开家乡,四处游历。
在北京附近的通州,姚启圣被当地的一个土豪欺负了。对于一般人来说,自己跑到千里之外去游玩,受点委屈,咽到肚子里面也就算了。但姚启圣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在哪里受了委屈,就要在哪里把仇报了。于是,他只身一人投奔了驻扎在当地的清军。可清军认为他不适合当兵,加上他的文化背景,就委任他做了通州知州。
虽然没当成兵,但姚启圣的势力已远远超过之前欺负过他的那个土豪。于是不久后,姚启圣找了个机会,把那个土豪抓来杖杀了。既然大仇已报,姚启圣便轻轻挥了挥衣袖—辞职回家不干了。
回家之后的姚启圣发愤图强,终于在康熙二年(1663年)的乡试中一举夺得魁首,成了一名举人。由于当时极度缺少有学问的官员,所以姚启圣以举人的身份就任了广东省香山县知县。上任后,姚启圣本可以把前任欠下的一笔巨款赖掉,但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在任期内如数进行了偿还。但就是这样一位好官,却因为想为老百姓增加些收入,擅自开了海禁,而被其他官员弹劾,最终被罢免了香山县知县一职。此后,姚启圣经历了七年的经商生涯,积攒了一些钱财。纵观姚启圣青年时期的这些经历,是他由任性到成熟的过渡阶段,为他后来的大展宏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不得不说,青年时期的姚启圣,绝对是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