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艳丽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2003-2015年期间省级层面数据,实证研究商贸流通业效率对消费总额产生的影响。利用整体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商贸流通业效率的提升显著推动了全社会消费总额的增长。考虑到各个地区间商贸流通业效率和消费总额间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进行实证回归。结果发现:商贸流通业效率的提升对东部地区消费总额产生了促进作用,而对中部和西部地区消费总额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外资流入规模、城镇化水平、教育水平和交通状况等因素也都对消费总额产生了显著影响。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 生产效率 消费总额
引言
通过国内消费规模拉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商贸流通业又是沟通生产和消费的重要桥梁,因而有必要研究商贸流通业的生产效率对消费总额的影响。
当前,部分学者已经就商贸流通業对消费产生的影响展开了分析。宋则和王雪峰(2010)认为我国由于长期以来体制的制约,商贸流通业效率低下,制约了消费规模的扩大,因而当前应加大对商贸流通业的改革,促进全社会消费规模的扩大。王浩澂和熊曦(2015)在对中国少数民族集聚区商贸流通业和居民消费的协同情况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协同状况较差,而二者之间的协同有助于消费规模的扩大。任保平(2010)认为商品从生产到出厂再到顺利到达消费者手中的这一段过程中需要发挥商贸流通业的关键引导和枢纽作用。因而,为了扩大社会总需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对消费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张艳(2015)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促进了消费规模的增长。孙英(2016)认为虽然中国商贸流通业经过了长期的快速发展,但内部结构上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发展现代化的商贸流通业有利于促进消费规模的扩大。谢乔昕和宋良荣(2016)发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农村地区消费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城市地区,因而为了实现消费规模的快速增长,就要加快发展农村地区的商贸流通业。
通过对文献梳理发现,还未有学者就商贸流通业效率对消费总额影响展开分析,因而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弥补当前研究的不足。
商贸流通业效率对消费总额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
为科学分析商贸流通业效率对消费总额的影响,本文建立计量模型:
consumit=α+β1tfpit+Σβcontrolscontrolsit+εit
其中consum代表消费总额,tfp是商贸流通业的全要素生产率,controls代表其他影响消费总额的控制变量。下标i代表省份,t代表年份,ε代表误差项。
被解释变量。采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对数值来衡量消费总额。
核心解释变量。本文采用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计算的批发和零售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商贸流通业的效率。在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计算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两个投入指标分别为批发和零售业的从业人数和资本存量,而产出指标为批发和零售业的增加值。资本存量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得到,即:Kt=It+(1-δ)K1t-l。
控制变量。此外,本文又选取了另外7个对消费总额有重要影响的控制变量。外资流入规模(fdi),采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与GDP的比值表示。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生产的大量消费品是用于出口或在当地市场直接销售,都会对当地市场消费总额产生影响。城镇化(city),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城镇人口往往收入高消费能力强,因而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往往消费总额越大。交通设施(traff),采用单位面积上交通总里程的对数值表示。交通网络越发达,商品运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时间就越短,产品消费越便利,则越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教育水平(edu)采用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对数值来表示。教育水平越高,劳动者的收入越高,则消费能力越强。经济发展水平(pergdp),采用人均实际GDP表示。经济越发达,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越高,购买力越强,则越容易推动总消费额的增长。商贸流通业集聚水平(agglo),采用区位熵指数衡量。商贸流通业集聚(agglo)=(某地区商贸流通业增加值/该地区的GDP)÷(全国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全国的GDP)。商贸流通业集聚水平会影响到商贸流通业企业的经营成本,进而影响产品提供服务,并最终影响消费总额。第三产业发展水平(third),采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值表示。当前商品的消费都涉及到售后服务,而这一部分属于第三产业,因而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高低,容易影响消费总额。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
本文回归中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经网数据库、2003-2015年期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本文所使用的变量都为比值或对数值,可以有效降低异方差性。所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在表1中。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文首先利用中国总体的省份层面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回归,回归结果显示在表2中。表2的第(1)、(2)、(3)列分别采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和混合回归方法进行回归。由于,首先进行的Hausman检验和F检验显示固定效应方法最为科学合理,为此,本文主要对固定效应回归结果进行分析。
由表2可以发现,全要素生产率(tfpch)的系数为正,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这表明商贸流通业效率的提升显著促进了消费总额的增加。商贸流通业效率的提升之所以能够拉动消费,主要可以归因以如下几点:首先,商贸流通业在产品的生产到最终消费者对产品进行消费的过程中的中间媒介作用。商贸流通业的运行效率越高,商家生产出来的产品越能够及时运输到市场上进行销售。较高的商贸流通业效率可以使市场上的消费者拥有较多的产品选择空间,这样消费者更容易挑选到他们喜欢的商品,他们实际收入能力的提升可有效转换为消费能力的提升。其次,当前越来越多的商品是消费者通过网络购买完成的,商贸流通业的效率越高,产品从下单到最终到达消费者的时间就会越短,以此提升消费的便利性,进而增加最终的消费规模。
控制变量中城镇化水平(city)水平的提升显著促进了全社会消费总额的增加。城镇居民较农村居民拥有更多的购买力,因而城镇化越高,城镇居民占比越高,购买能力越强,则越易促进全社会消费总额的增加。交通发展水平(traff)的提升显著促进了全社会消费总额的增加。消费者购买产品时很重要的一个考虑因素便是消费的便利性,如果交通设施落后,交通拥堵,购买产品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出行上,便会降低消费欲望,因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有利于提升全社会消费总额。教育水平(edu)的提升显著促进了全社会消费总额的增加。教育水平越高意味着劳动者的整体技能水平越高,拥有更高的工资收入。商贸流通业集聚水平(agglo)的提升,抑制了全社会消费总额的增加。这表明当前商贸流通业的集聚水平较为低端,无法达到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反而造成拥挤效应,进而不利于消费规模的扩大。第三产业发展水平(third)的提升显著促进了全社会消费总额的增加。当前很多商品的消费都涉及到产品的销售体验和售后服务,而这一部分都属于第三产业的一部分,因而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越高,越容易提供良好的销售体验和售后服务进而促进全社会消费总额的增加。
中国不同地区间商贸流通业的生产效率和消费能力差异较大,为此本文进一步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组进行实证分析。由表3可以发现,商贸流通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对东部地区全社会消费总额产生了促进作用,而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全社会消费总额的影响不显著。东部地区由于劳动力成本、用地成本等都要高于中西部地区,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只能努力发展高端商贸流通业,提高商贸流通业的生产效率。当前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生产效率已经得到较高发展,进而有效促进了全社会消费总额的增加。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劳动力等成本相对较低,商贸流通业企业面临的效率提升压力较小,为了快速占领市场,仍然采取粗放的扩张型战略,生产效率提升有限,进而难以通过效率提升促进全社会消费总额的增加。
控制变量中外资流入规模(fdi)对中部地区全社会消费总额的增加起到了抑制作用,但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当前在中部地区投资的外资企业主要是寻求中部地区便捷的交通和廉价的劳动力,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用于出口而不是面向当地消费市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city)对中部地区全社会消费总额的增加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当前中部地区城市化发展速度要快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大量的农村人口转换为城市人口,进而促进了该地区消费总额的提升。交通发展水平(traff)的提升对东中西三个地区全社会消费总额都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消费品快速便捷运到消费者手中的前提,直接影响着各个地区的消费规模。教育水平(edu)的提升对东部和西部地区消费总额的增加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对中部地區的影响不显著。东部地区高等教育人数增长速度较快,而这部分群体的超前消费意识较强,进而教育水平的提升易于促进该地区消费规模的增长。西部地区教育水平的提升,使得大量的低技能劳动者更容易接受技能培训,提升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进而促进该地区消费规模扩大。经济发展水平(pergdp)的提升对西部地区全社会消费总额的增加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对东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这表明当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了劳动者收入和消费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了西部地区消费规模扩大。商贸流通业集聚水平(agglo)的提升,抑制了西部地区全社会消费总额的增加,而对东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这表明当前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集聚较为低端,未能有效降低经营成本,进而对消费总额产生不利影响。第三产业发展水平(third)的提升对三个地区消费总额都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越高,意味着消费者消费商品过程中的其他相关配套服务越完善,消费体验满意度越高,进而促进消费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结论及建议
本文利用省级层面数据实证分析了商贸流通业效率对消费总额产生的影响。首先利用整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商贸流通业效率的提升显著推动了全社会消费总额的增长。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进行的实证回归发现:商贸流通业效率的提升对东部地区消费总额产生了促进作用,而对中部和西部地区消费总额的影响不显著。
商贸流通企业传统的低水平、粗放式增长方式不利于消费总额的增长,因而政府应当鼓励商贸流通企业改进技术发展现代商贸业。此外,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商贸流通业服务,难以建立健全的商品配送体系,因而即使农村地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提升了,也难以转化为实际消费规模的提升。为此,商贸流通企业应当提升效率,将服务更多的惠及农村等偏远地区,从而促进消费总额的增长。
参考文献:
1.谢乔昕,宋良荣.商贸流通业发展影响城乡居民消费二元性的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16(2)
2.孙英.商贸流通业现代化水平对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6(15)
3.张艳.商贸流通业发展对我国消费增长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16)
4.王浩,熊曦.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2(6)
5.任保平.发挥商贸流通业在后危机时代扩大总需求中的作用[J].贵州社会科学, 2010(5)
6.宋则,王雪峰.商贸流通业增进消费的政策研究[J].财贸经济,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