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孕育涵养

2018-06-22 01:36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创新初级中学冯悦多
师道(教研) 2018年6期
关键词:本心国学文言文

文/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创新初级中学 冯悦多

国学经典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语文课堂如何利用文言文教学引导学生开展 “寻根”之旅,通过国学经典的浸润,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

一、反复吟诵,潜移默化感悟文言文的精气神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 “有用”的语言形式,而且还要通过反复诵读国学经典,让学生在熟读中有所悟、有所得。教学中,可以帮助孩子用最轻松、最快捷的方式,如竞赛式、填白式、接龙式、故事会等,熟背 《三字经》《论语》 《弟子规》等大量中华优秀的经典名篇,在摇头晃脑的反复诵读中使学生沉浸于祖国源头文化的熏陶。同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让学生终身受用。

二、迁移学习,结合生活迁移升华人文内涵

语文课是文化教育,文言文尤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一些经典的文化成果,都是建立在以文言文为代表的国学经典基础上的。如在教《鱼我所欲也》,首先把握中心:本文提出在 “生”和 “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 “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 “本心”罢了。

然后结合实际生活,向学生明确:本文节选自 《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 “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意近 “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 “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

这种迁移学习,从现实意义上来说,是提高学生人文内涵,完善人格的有效手段。

三、古为今用,拓展运用中培养现代语文素养

在文言文教学中,把学习国学经典和现代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是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的有效途径,能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如在教 《愚公移山》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用图表把内容提纲列出来作为案例指导学生进行记叙文的作文练习。

课文案例: 《愚公移山》内容提纲: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这种随着情节的发展由表及里地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运用表格形式把内容整理出来,当记叙文内容提纲的案例,既简洁易懂,又受到古人这种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的感染,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闭幕词中引用了这个寓言故事,把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比作两座大山,把共产党比作愚公,人民比作天帝,并指出: “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这一引用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是 “古为今用”的范例。以这篇文章的内容为案例,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感染,“精气神”就由心而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塑造了人格。

以文言文为代表的国学经典是一种 “雅语”,历经千百年的锤炼和沉淀,它成为一种最为精炼的语言。它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这种智慧甚至比现代汉语更为精彩。我们诵读些经典时,总会被一种智慧所感动,被一种情怀所牵引,心灵自然而然地飞翔起来。

长此以往,初中语文课堂渗透国学经典的精髓,学生在背诵、积累、运用当中长期受到经典诗文的道德熏陶、文化积淀、思想感染和智慧启迪,自然就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长大后就会真正成人成才,语文教育也实现了它的人文性。

猜你喜欢
本心国学文言文
“垂”改成“掉”,好不好?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岁月更迭·设计本心”——WAD广州设计分享会圆满举办!
做动保,最重要是“守得住本心”!众乐坚持打造贴近一线需求的产品
VIKI_LEE:保持本心,随心创作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