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定点整脊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2018-06-22 10:42王遵来左海峰
吉林中医药 2018年6期
关键词:整脊特发性定点

陈 涛,王遵来, 张 盼 ,左海峰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北辰北门医院,天津 300400)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并伴有椎体旋转和矢状面上后凸或前凸的增加或减少的脊柱畸形,是一种三维畸形[1]。脊柱侧弯可分为先天性、神经-肌源性、特发性3类,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弯约占85%左右。特发性脊柱侧弯可根据年龄进一步分为3型:婴幼儿型(0~2岁),少年型(3~9岁),青少年型(10岁以上),其中青少年型的脊柱侧弯是最常见的类型[2]。

伴随着许多电子产品的到来,脊柱侧弯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而且呈现出低龄化、年轻化,研究表明,在1~16岁的危险人群中发病概率达到了1%~3%[3],其中根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11~14岁女性患病率最高[4],在Cobb角大于30°的患者中,男女比例甚至达到了1:8[5]。

1 临床资料

选取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82例,按照前来我院就诊时间顺序编号,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小定点整脊治疗组与支具矫正组,每组各41例,其中三小定点整脊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5例。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颁布的《中医整脊常见疾病诊疗指南》[6]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的诊断标准拟定。

2 治疗方法

2.1 三小定点整脊术治疗组 治疗组采用三小定点整脊术进行治疗,1)定点定位: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站立于患者侧前方,嘱患者充分暴露脊柱,医者用双手拇指或双手掌根分别置于患者脊柱两侧的棘突旁,自上而下缓慢移动查找压痛点。2)松肌理筋:先嘱患者取俯卧位,并且充分暴露脊柱,医者站于患者前方,双手拇指重叠,或一手掌根部置于脊柱棘突一侧,缓慢且有节律的自上而下推按3~5次,同时,双手拇指沿患者肩甲骨内侧缘自上而下,沿肩胛线以及两侧肋间隙平推理筋数次,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3)定点整脊:胸椎的定点整复手法使用胸椎定点掌根按压法,嘱患者取俯卧位,施术者站于患者一侧,以T5棘突压痛为例,施术者的双手掌小鱼际分别置于患椎两侧,两手掌相对,轻柔缓慢推开施术部位附近的软组织后,使得双手的小鱼际紧贴患者胸肋关节,双手小指与脊柱平行,其余三指交叉组合到一处,施术者将自身身体重力经过两肘传达到鱼际部,到一定程度之后完成瞬间发力,进行矫正,诊察阳性反应点处压痛会发现压痛消失。

2.2 支具矫正组 对照组采用定制色怒式脊柱侧弯矫形器进行治疗。根据每个患儿的不同身体尺寸,以每个患儿的个体为模子,再对照CR,测量出具体数据。首先用石膏取模,再浇铸石膏模具,根据三点加压法标记出具体加压点以及患儿的骨性标志,再对模具进行调整,将裁剪合适的板材加热软化后进行冷却定型,装订上拉力扣,调整至合适拉力,让患儿佩戴。

2.3 疗程 以上2组治疗方案均以治疗2个月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结果观察分析。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相应统计学检验。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 )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3 临床疗效

3.1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颁布的《中医整脊常见疾病诊疗指南》[6]并结合临床实践的疗效制定。临床控制: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脊柱平衡存在,全脊柱X线测量Cobb角<5°;显效: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有所好转,脊柱平衡存在,全脊柱X线Cobb角下降≥10°;有效: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好转,脊柱平衡存在,全脊柱X线测量,5°≤Cobb角<10°;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基本无变化或加重,脊柱平衡不存在,全脊柱X线Cobb角下降<5°。

3.2 临床疗效分析

3.2.1 2组治疗后综合疗效评价比较 见表1。

3.2.2 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VAS评分)及Cobb角测量值比较分析 见表2。

表1 2组治疗后综合疗效评价比较 [例(%)]

表2 治疗后2组疼痛程度评分(VAS评分)及Cobb角测量值比较分析(x± s )

4 讨论

4.1 中医学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认识 根据其病症的主要症状描述主要见于“小儿龟背”“痹证”“骨痹”“腰痛”等条目中。在《小儿卫生总微论·龟背论》中说“小儿有龟背者,由儿在婴小时,脊骨未成,强令独坐,则背隆阜。” 清代著名医家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风论中说道:“《经》论诸痹至详,然有大阙,且无方治”等。其病因病机无外乎体虚失养、外邪侵袭、外伤劳损等。《类证治裁·痹证》中论述痹证病机为“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气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素问·痹论》中有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其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张氏医通》有云:“有肾气不循故道,气逆夹脊而上,致头肩痛。或观书对弈久坐而致脊背痛。”其中也指出了气血失和,经脉不通,背部承担了过度的负荷可致脊背痛。

4.2 现代医学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认识 从现代研究来看,到目前为止影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主要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但根据病因学研究,大致包括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异常、脊柱生物力学平衡因素、椎旁肌的异常和椎体发育不平衡等等。

4.3 整脊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整脊技术来源于古代中医传统的推拿手法,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曾有过记载,说明了在当时推拿就已应用于临床的疾病诊疗中。《素问·异法方宜论》中有云:“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说明在当时气功指导推拿治疗疾病的方法已经应用于临床。隋朝的医家巢元方编写的《诸病源候论》中“养生方导引法”重点介绍了牵引、屈伸、摇振、压努挽(即旋转类手法)等手法在治疗脊柱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中特别介绍了“老子按摩法”,其中的推、捺、捻、掘、捩、细、抱、托、筑、挽、振、摇、搦、伸等手法应用于治疗脊椎病及四肢病痛,在当时应用广泛,为大量患者减轻了病痛。清代由吴谦等人编撰的著作《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指出“夫手法者,谓以两手按置所伤筋骨,使仍复于旧也。”高度总结出了“摸、接、端、提、按、摩、推、拿8种治疗脊柱疾病的手法,为后世应用至今。

中医脊诊整脊技术源于中医正骨手法,但又不同于传统的正骨手法。是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理论、经络学说、全息医学理论的基础指导下,又结合现代局部解剖学、生物力学原理,针对脊柱位置结构异常进行整复调整的手法。手法治疗可以活血化瘀,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7]。三小定点整脊术不但继承了传统手法的精髓,又在此基础上改革创新,做到了定点、定位、高效,经过多年的临床疗效观察,该手法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正所谓“有诸内者,必行诸外。”人体内部的病变多会在体表显露出一些迹象[8]。“脊诊诊法”[8]主要是通过医者诊观脊柱及脊柱两侧的异常变化并靠手力功底在脊柱两侧查找“阳性反应点”来判断疾病的部位及对应脏器的功能变化的一种特色诊疗方法。

三小定点整脊术所具有的“小角度”“小力度”“小幅度”的特点,决定了它整脊复位的准确性、安全性[9]。

[1]柯扬,刘汝落. 青少年脊柱侧弯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9, 17(13):990-994.

[2]de Mendonça RG, Sawyer JR, Kelly DM. Complications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of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J].Orthop Clin North Am, 2016, 47(2):395-403.

[3]Parents Newton PO, Wenger DR.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etiology,anatany,natural history and bracing [J]. Instr Course Lect, 2005(54):529-536.

[4]梁舒涵,李俊杰,宋聚才.毛书歌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经验总结[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 13(10):29-30.

[5]Leboeuf D, Letellier K, Alos N, etal. Do estrogens impact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Trends Endocrinol Metab,2009, 20(4):147-152.

[6]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ZYYXH/T417-441-2012.

[7]黄锦军.孙大为,雷龙鸣.社区医疗中如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功能锻炼[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26(4):582-583.

[8]王遵来.特色脊诊整脊[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7:119-130.

[9]葛超.王雷,王遵来.三小定点整脊手法对腰背肌生物力学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0(6):1147-1149.

猜你喜欢
整脊特发性定点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解析几何中定点问题的处理策略
直线过定点的5种特优解法
“整脊”真能让人立刻长高吗
整脊真有这么神奇吗
针灸整脊:整合中西医观点
特发性腹痛一例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