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倪 敏
所谓游戏的心理环境,是指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及心理气氛,包括师幼关系以及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同伴关系,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等。它是游戏环境的一个方面。要形成这样的氛围,开放的游戏物质环境是基础。只有在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空间,自主取放玩具材料,自主布置场地并随时可以变化,游戏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并且游戏的空间、时间及玩具材料能让所有人都可以共享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营造幼儿良好的游戏心理环境,即达到游戏中的同伴关系、师幼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所有的孩子都是伙伴,所有的成人都是幼儿的教师、朋友、玩伴,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玩伴,人际关系是开放的。
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说是有其重要的教育价值的。如,探究热情:好奇、乐观、自信、坚持、抗挫、追求挑战、享受成就感;社会性情感:关爱、诚实、感恩、礼貌、信任;探究能力:观察、调查、记录、理解(分析、比较、归纳、概括)、预测、想象、解释、推理;社会性交往能力:合作、讨论、协商、辩论、分享、自控;基本学习能力:语言表达、早期阅读、艺术表达、数学运用;感知或理解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生活现象、科学事实、因果关系、部分与全部等。这一切都必须在良好的游戏心理环境中才可能实现。因此,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了解儿童的原有经验和游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为儿童创设符合其发展需要、能促进其发展的游戏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使幼儿成为游戏真正的主人,才可能让他们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充分获得自由、自主、自信的发展,进而实现游戏的上述教育价值。这也是帮助教师建立应有的科学游戏观的过程。
良好的游戏心理环境中的诸多因素可以传递信息,启发和诱导幼儿,可以为他们提供能够进行操作、改造、调节并把它们同化纳入自己的经验体系的探索机会。这不仅能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和兴趣,也有助于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更加自由地手脑并用,积极思考、创新,增加他们的感性经验,增进他们的自由交往,促进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充分体验“自主、自由、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同时,在良好的游戏心理环境中,幼儿可以持续与游戏环境相互作用,不断即时反馈自己的游戏需要,进而帮助教师及时补充、调适、完善游戏的物质环境,从而保证幼儿游戏的深入、持续、高效进行,进一步形成良好的游戏心理氛围。
1.安全
即心理安全。心理安全是指让幼儿获得充分游戏活动的机会,让幼儿感到自己在集体中是受尊重、受欢迎的;充分尊重幼儿的自由和个性,让幼儿在游戏中有自由感、被许可感,能按自己的经验和愿望开展游戏。可是,在幼儿园,我们常常看到相反的情况。镜头:大班角色游戏时间到了,教师宣布可以分头去玩了,班上一个平时就比较“慢”的男生,磨蹭了一会儿后走向“美食一条街”,当他刚挤到桌子边,一旁就响起尖叫声:“不行,你不能进来了,我们人满了,你不能进来!你出去!”“慢”男生沮丧着退出来,移步到另一个游戏主题,还没到达,又一个声音响起:“我们这里也满了,你也不能到这里来!”这个男生一脸惆怅,不知往哪儿去才是。今天的游戏环境对他而言是极其不安全的,因为他没有被许可感,没有被尊重,不受欢迎。游戏机会都没有,又哪来“自主、自由、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体验?安全的游戏环境是幼儿健康快乐游戏的保障,只有在安全的心理环境里,幼儿才可能充分、自由地开展游戏活动,才有可能让幼儿开展规模较大、内容丰富、体现水平的游戏,进而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愉悦”。
2.刺激
开放的游戏物质环境创设是为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幼儿朝着游戏的价值目标发展。因此,游戏的物质环境必须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能引起幼儿主动、积极地探索,能刺激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从游戏中去学习和建构经验。如,大班自主游戏“泡茶”开始时,一名幼儿用冷水泡茶后,惊讶地感叹:“怎么茶叶没有变大啊?我家的茶叶泡进水后就会变大的呀!”教师观察到这个情况,就寻思:要为孩子创设探究的游戏环境。随即,教师在游戏环境中提供了两个放了茶叶的茶杯,让孩子自己尝试分别用冷水和热水来泡茶;同时,提供了纸和笔,要求孩子把实验的过程和发现记录下来。结果,好几个孩子用自己独有的方法记录下了实验过程和结果,弄懂了热水泡茶效果最好的原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成了游戏环境中的主动探索者,而非被动的适应者,深刻体验了游戏的“创造、愉悦”。
3.参与
开放的游戏物质环境还必须能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多种兴趣,同时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即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层次差异。因为幼儿的原有经验、发展水平、认知特点、能力倾向都有不同,而每个幼儿在游戏中又是按个体自身的经验和特点来接受环境所提供的信息。他们既能在丰富的游戏环境中建构经验,同时也能反作用于游戏环境及所提供的材料,以此帮助教师调整游戏环境和材料,进而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如,原来的游戏环境中,教师只为孩子提供了传统的运动秋千,在近一个月的观察中,教师们发现光顾这几个秋千的孩子极少,秋千的运动功能体现得不够。经过了解得知,孩子们觉得这些秋千“不好玩”,仔细询问才知,孩子们“嫌弃”这几个秋千的原因是因为玩起来不够刺激,尤其是运动能力强的大班孩子几乎不去那里。为此,教师们在减少传统秋千数量的基础上又重新设计制作了两个单绳秋千,并排放在传统秋千旁边。很快,教师们发现,对于这个玩起来难度挺大的新秋千,孩子们的光顾率明显提高了。可见,教师要尽力为每个幼儿提供可能参与游戏的机会和条件,保证不同个性特点、不同能力倾向及经验基础的孩子都能参与到游戏环境中去,积极主动与环境、同伴进行互动,从而满足自身的发展意愿。
1.开放的游戏物质环境是良好游戏心理环境形成的基础
(1)空间布局遵从孩子自身意愿
江苏省省级机关第一幼儿园曾经做过“小班自选游戏场地的尝试”,实验结束后的反思小结,道出了让幼儿自己规划、安排游戏空间布局的价值:①空间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每次选择游戏主题时,幼儿不用把游戏材料都摆放出来,也就不需要占用空间(现在许多幼儿园里满眼都是各种角色游戏的主题区域),可以把有限的空间都用来开展游戏。②幼儿在使用材料时思路更开阔,使用范围更广。原来固定区域时,有些材料只能做一种用途,现在不固定区域了,这些材料就能被充分利用了。③有利于幼儿的自由交往。幼儿自己选择场地后,会根据游戏情节的需要,把相关的游戏主题靠近玩,这样主题与主题之间的距离就拉近了,交往起来更方便,交往的频率也提高了。④幼儿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喜欢安静的孩子,就会选择较安静的地方玩;喜欢热闹的,喜欢与人交流的,就会选择人多、热闹的地方玩。这样,个性化的游戏愿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⑤在游戏中更容易学习,掌握分类、归类等知识。如,收放玩具时,要求幼儿分类摆放,同时他们也学会了有条理地收纳、整理游戏材料。⑥幼儿通过自由选择场地,其自主性增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挥,游戏的情节、游戏的内容更加丰富。在自由选择场地的过程中,利用游戏环境的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幼儿在游戏中自由自在,心情愉悦。
(2)材料投放满足孩子不同需要
游戏材料是指幼儿用于游戏的玩具、物品、半成品、废旧物等。游戏材料要安全实用,比例恰当,丰富多样,一物多玩,富有层次。一般来说,幼儿总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发展水平和个人喜好,通过游戏活动来理解游戏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开展游戏活动,从而形成有价值的早期经验。如,为了让孩子在游戏中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教师在“娃娃家”主题中,故意缺失“煤气灶”和“洗碗池”,启发孩子在“娃娃家”的游戏中主动寻找结构材料或别的替代物来建“煤气灶”和“洗碗池”。其间,教师不仅在孩子的游戏现场提供大量建构材料,还不断根据孩子游戏的进程和需要及时补充游戏材料,支持幼儿游戏发展,保证孩子能尽情体验游戏的“创造和愉悦”。
(3)时间安排保证孩子尽情游戏
时间是开展游戏的重要保证。每次游戏时,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把游戏时间交给孩子,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自主支配时间,自己把握游戏进程。无论是哪类游戏,幼儿都需要有充裕的时间去探索和尝试,这样才能让孩子尽情投入、愉快享受,否则孩子可能因为没有来得及掌握游戏技能和玩具、材料的特征而影响他们的创造,体验不到游戏的愉悦,减少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因为,在探索材料、选择材料、选择并熟悉玩伴和游戏方式的速度等方面,每个孩子是有差别的。如,有些孩子需要特别长的时间进行社会性角色游戏,有些孩子则要有较长单独想象的时间来准备游戏。如果时间太仓促,幼儿就没法表现他们不同层次、不同形态的个别化游戏。
2.开放的游戏心理环境是幼儿充分体验游戏精神的重要保证
(1)尊重理解孩子,建立和谐平等的师幼关系
游戏中教师和孩子平等关系的建立直接影响孩子的游戏开展,尤其是游戏中教师的言行。教师要以协商、启发、建议的口吻与幼儿对话,语气、表情、姿态、动作都应体现对幼儿的尊重和信任,可以支持孩子的游戏。如,孩子正在“餐厅”中切菜,李老师走过来问:“你在做什么菜啊?”孩子说:“大白菜。”李老师又问:“你们有人做饭吗?”孩子听后恍然大悟,连忙对另一个孩子说:“你快做饭吧,等一下饭和菜要一起吃的。”平行游戏变为联合游戏,教师的引导性语言起到了良好的提示作用。相反,“医院”里的幼儿说话声音很大,王老师大声斥责:“医院里不准大声说话,你们怎么连这都不知道?”在这种否定性语言的指导下,幼儿安静了,但他们对游戏的兴趣也降低了,很多孩子很快离开了医院,只剩下“挂号”的孩子和几个“大夫”。这样的师幼关系无平等、和谐可言,又如何能让孩子尽情体验游戏的愉悦呢!
(2)帮助幼儿建立同伴间活泼交往的宽松合作环境
幼儿之间是平等、独立的关系。他们之间能力相仿,愿望、兴趣相近,心理上没有距离,情感上容易沟通。但因为缺乏合适的交往策略,故同伴间常有矛盾冲突,其实,这些都是可贵的社会经验。教师要多提供由幼儿合作完成的游戏,让幼儿在合作游戏中增强交往的意愿,体验合作游戏带来的乐趣。如,教师可在角色游戏中让幼儿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来体验各种角色的思想感情、行为经验,并与同伴积极地交往;可在结构游戏中指导幼儿协商确定主题,合作完成,使幼儿学会与别人分享、合作,进而体验合作、创造、成功的快乐。
(3)为幼儿积累和准备开展游戏的知识和经验
游戏活动前,丰富幼儿相关的知识经验也是必要的心理环境。幼儿园可根据游戏主题,组织实地参观访问。如,“理发店”主题游戏前,教师带孩子去理发店,看看理发店里都会做些什么事;“我们周围的房子”主题游戏前,教师为幼儿设置模拟建筑工地,组织幼儿参观、“实习”——做砖、运砖、接水管,测量房子、打地基,收集材料自己造房子等。通过前期的知识经验储备来提高孩子后期开展游戏的水平,进而保证幼儿在主题游戏中对“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产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4)家园配合共创幼儿游戏的良好心理环境
幼儿园应定期向家长介绍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的情况。究其意义,一是家长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储备一些游戏知识和经验;二是通过教师向家长介绍孩子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便于家长配合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激励孩子参与更多的游戏。如,某大班女孩一周都在娃娃家玩,教师及时和家长交流了孩子的这一游戏状况,双方分别了解了孩子在园和在家的情况后,共同帮助孩子调整心理状况,使孩子很好地融入各种游戏活动中。当然,如果有条件,教师、家长参与孩子的游戏,则更能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游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