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价值分析

2018-06-22 08:39周敏谢梅黎建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7期
关键词:亚组半胱氨酸二聚体

周敏 谢梅 黎建

急性脑梗死作为临床较为常见且起病突然、发展快和危害严重的疾病,为确保对其进行有效治疗,必须尽早明确诊断,并了解病情严重程度。该疾病主要是由于脑血供突然中断后引起的脑组织坏死疾病,会促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造成局部病灶产生急性的脑供血不足而引发疾病,因其起病急、临床症状严重、病情发展迅速,具有一定的治疗难度。通过分析引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或相关生理指标,可了解该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1-5]。本次研究对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并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接收的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均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且均满足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相关诊断标准[6]。另选取同时期本院接收的102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67例,女35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6.95±8.24)岁。观察组男60例,女42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6.92±8.32)岁。排除心肌梗死患者、糖尿病患者、近期感染史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肿瘤疾病患者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依据梗死灶大小分组,A组为小面积亚组(32例);B组为中面积亚组(28例);C组为大面积亚组(42例)。观察组患者依据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分组,轻度亚组(35例),中度亚组(27 例 ),重度亚组 (40 例 )。

1.2 方法 两组均抽取静脉血3 ml进行检测,将采取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收集血浆后置于-20℃冰箱中。同型半胱氨酸采用循环酶法检测,选择奥林巴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试剂盒为四川新健康成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D-二聚体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试剂由北京赛科希德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操作过程严格依据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各指标水平(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比较观察组不同梗死灶大小(A、B、C组)各指标水平及不同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轻度、重度、重度亚组)患者各指标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7.14±3.52)μmol/L、(10.24±4.05)mg/L、(558.34±226.45)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0.52±2.03)μmol/L、(2.31±1.03)mg/L、(132.02±52.0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各指标水平比较(±s)

注 :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同型半胱氨酸(μmol/L) 超敏C反应蛋白(mg/L) D-二聚体(μg/L)观察组 102 17.14±3.52a 10.24±4.05a 558.34±226.45a对照组 102 10.52±2.03 2.31±1.03 132.02±52.03 t 16.45 19.17 18.53 P<0.05 <0.05 <0.05

2.2 观察组中A、B、C组各指标水平比较 A组同型半胱氨酸 (7.15±2.02)μmol/L,超敏 C 反应蛋白 (5.26±1.13)mg/L,D-二聚体(192.42±53.68)μg/L;B组同型半胱氨酸(15.06±2.35)μmol/L,超 敏 C 反 应 蛋 白 (7.64±1.24)mg/L,D- 二 聚 体(302.47±58.47)μg/L ;C 组同型半胱氨酸 (22.94±3.16)μmol/L,超敏 C 反应蛋白 (13.47±2.92)mg/L,D-二聚体(792.68±85.43)μg/L。C组各指标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27、9.96、26.48,P<0.05);B 组各指标显著高于 A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02、7.78、7.60,P<0.05)。

2.3 观察组中不同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患者各指标水平比较 轻度亚组同型半胱氨酸(11.14±2.12)μmol/L,超敏C 反应蛋白 (5.07±1.01)mg/L,D- 二聚体 (162.53±22.47)μg/L;中度亚组同型半胱氨酸(15.01±2.64)μmol/L,超敏C反应蛋白 (6.95±2.21)mg/L,D- 二 聚 体 (288.94±38.94)μg/L ;重 度亚组同型半胱氨酸 (22.34±4.16)μmol/L,超敏 C 反应蛋白(14.03±5.46)mg/L,D- 二 聚 体 (792.16±84.63)μg/L。 重 度 亚组患者各指标水平显著高于中度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1、6.38、28.85,P<0.05);中度亚组患者各指标水平显著高于轻度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4.47、16.07,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主要是指患者脑血管因为突然中断而出现的脑组织坏死疾病,一般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7-10]。该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征,而且起病比较突然,可能在安静状态、睡眠状态下发作,且会在短短1 h左右达到高峰,导致患者出现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症状,对其的治疗和预防一直广受重视[11-14]。当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以溶栓治疗、血压调整等对症治疗为主,而为了控制该疾病的发展和发展,需注重对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15,16]。根据相关研究可知,导致脑血管病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而同型半胱氨酸属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17-19]。同型半胱氨酸可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促进作用,危害大脑认知功能,其能够损坏内皮、增加泡沫细胞的产生,并对脑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不良反应。其一般含量非常少,正常人体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5 μmol/L不足5%,但若患者出现脑卒中及相关血栓栓塞性疾病,则会明显增加,且占比>50%。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体现促进单核细胞释放组织因子的重要因素,其也会参与泡沫细胞的形成,可其含量增高,则会增加血管通透性,扩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内膜损伤、血管痉挛及不稳定斑块脱落,并促使血栓形成[20]。而且其还可体现出血液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活性增加。D-二聚体作为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形成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可反映继发性纤溶的增强,可将其作为体现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临床研究可知,D-二聚体病理性改变为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增加脑组织受损、炎症、血栓等发生。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均可反映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情况,即水平越高,病情越严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能够作为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指标。C组各指标水平显著高于B组,B组各指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亚组患者各指标水平显著高于中度亚组,中度亚组患者各指标水平显著高于轻度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可作为体现脑梗死患者病灶面积及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了解梗死范围和脑组织损伤程度。本次研究结果与顾向明等[12]结果相近,均提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C反应蛋白对诊断脑血管疾病有较高的价值。

综上所述,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且可体现出疾病的严重程度,明确梗死范围和脑组织损伤程度,通过加强监测和合理控制,可延缓病情发展,且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应用价值较高。

[1] 顾向明,黄阶胜 ,李莹莹 ,等.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 C 反应蛋白在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检验医学,2015,30(4):337-340.

[2] 郑冠群 ,盛晓东 ,周建龙 ,等 . 超敏 C 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2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 2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6,21(3):218-222.

[3] 赵彦坡.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 临床军医杂志 ,2017,45(7):736-738.

[4] 白娟,王德启,蔡忠贵. 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6,14(6):516-519.

[5] 许琳,杜肖彦. 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脂蛋白a水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7,39(3):232-235.

[6] 张淑波.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18(3):85-86.

[7] 陈明荣. 血同型半胱氨酸 D-二聚体及 hs-CRP 联合检测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5):37-38.

[8] 何玉兰.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中的表达及意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5):39-40.

[9] 邵永珍,礼征楠,李丽. 联合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对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0):44-45.

[10] 宋斌,易良杰,周梅凯.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青岛医药卫生,2017,49(2):88-90.

[11] 林裕锋,黄幸红. 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脑卒中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当代医药 ,2016,23(9):19-21.

[12] 陈妍汶,杨勇. 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 包头医学 ,2015,39(3):139-141.

[13] 杨西周,林嘉.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1(17):25-27.

[14] 陈亮 ,史晓洁 ,刘志忠 ,等 . 外周血指标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研究 .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13(20):2861-2863.

[15] 叶永红 ,蒋伟勇 ,宋柯瑶 ,等 . D- 二聚体、超敏 C 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后病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38(10):1352-1353.

[16] 袁丽品 ,冯艳 ,李学 ,等 . 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 Hcy hs-CRP 与D-二聚体临床研究.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4):37-39.

[17] 诸越瑾 ,张华 ,姚洪锋 . Hcy、MPV、hs-CRP 及 FIB 对急性脑梗死诊断的价值 . 检验医学 ,2015,30(12):1219-1221.

[18] 马志远 ,陈艳 ,陈庞何 ,等 . 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hs-CRP、Hcy、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内科,2017,12(2):171-173.

[19] 欧阳玉立 ,鲍曼 . Hcy、hsCRP、LP(a)和 D-D 联合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江苏医药 ,2016,42(9):1074-1075.

[20] 夏春,陈贤云,曾树林. 3项指标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38(2):219-220.

猜你喜欢
亚组半胱氨酸二聚体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艾灸神阙穴对不同程度力竭运动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不同年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核团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