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新品种
农业农村部第2515号公告公布了经第五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团头鲂“华海1号”、黄骨鱼“金鳞1号”等14个水产新品种。为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养殖效率,本刊将分期刊登这些品种的繁殖及养殖技术。
长牡蛎“海大2号”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珍珠目、牡蛎科、巨蛎属,学名为Crassostreagigas,俗称太平洋牡蛎。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海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从辽宁到江苏等沿海省份。该品种是以2010年从山东沿海长牡蛎野生群体中筛选左壳色为金黄色的长牡蛎为基础群体,以金黄壳色和生长速度作为选育目标,采用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混合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相同的养殖环境下,与未经选育的长牡蛎相比,15月龄平均壳高、平均体重和出肉率分别提高39.7%、37.9%和25.0%以上,左右壳和外套膜均为金黄色。
1.亲本来源
2010年从山东沿海长牡蛎野生群体中筛选左壳色为金色的长牡蛎300只作为长牡蛎“海大2号”选育的基础群体。
2.选育目标
以左右壳均为金色作为外部特征,以壳高和体重等生长性状为主要选育指标。
3.技术路线
长牡蛎“海大2号”选育的总体策略是对壳色和生长性状的顺序选择。首先利用家系选育方法对金壳色性状进行定向选育,然后采用群体选育方法对所纯化的壳金长牡蛎进行生长性状继代选育,最终形成有着美观的金色贝壳、生长性状优良的新品种(图1)。
图1 长牡蛎“海大2号”新品种选育技术路线
4.选育过程
自2010年开展壳金长牡蛎快速生长新品种的选育,主要采用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的混合选育技术,辅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经4代选育成功培育出左右壳均为金色、生长性状优良的长牡蛎优良品种。具体的选育过程如下:
(1)家系选育
2010年:建立基础群体,进行第1代壳金家系选育(F1),从基础群体中,选择雌、雄各60个共120个个体作为繁殖亲贝,进行一对一授精交配,分别标记各选育家系,置于同一海区进行中间培育和养成。2011年:进行第2代壳金家系选育(F2),从建立的第1代壳金家系中,选取左右壳均为金色的长牡蛎进行家系内自交,对壳金性状进行进一步纯化、固定。
(2)群体选育
2012年:进行第3代壳金群体选育(F3),依据壳高大小以10%的选择压力从第2代选育家系中选出100个左右壳均为金色的壳高最大的个体作为繁殖亲本,进行第3代壳金群体选育,选择强度1.617。2013年:进行第4代壳金群体选育(F4),以长牡蛎F3壳金选育群体作为繁殖亲本,以10%的选择压力选出壳高最大的雌雄各50个个体作为亲贝,进行第4代壳金群体选育,选择强度为1.701。2014年:通过2代家系选育和2代群体选育对壳金性状和生长性状的顺序选择,长牡蛎F4壳金选育群体具有壳色金黄的鲜明外部特征和生长快速的优良生长特性,命名为长牡蛎“海大2号”新品种。
(3)2014年~2016年:进行连续两年生产性养殖对比实验
为评估长牡蛎“海大2号”的生产性状,2014年~2016年在荣成市荣金牡蛎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连续两年生产性对比养殖试验。2年累计养殖长牡蛎“海大2号”500亩,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性对比养殖效果。由于不同年份海区环境有所不同,长牡蛎“海大2号”新品种的壳高、总体重、软体部重等方面有差异,但新品种在生产性状方面都显著地优于同期同法养殖的长牡蛎商品苗种对照组。根据抽样测试,同对照组相比,成体长牡蛎“海大2号”的壳高、体重、软体部重和出肉率分别提高26.60%~38.67%,29.30%~36.34%,57.94%~69.45%和21.10%~24.43%,平均分别提高32.64%,32.82%,63.70%和22.77%;壳型规则,左右壳均为金黄色。(见表1)
2013年~2016年,分别在山东威海、荣成、文登、乳山、蓬莱、辽宁长海和江苏连云港赣榆等长牡蛎主要产区进行了长牡蛎“海大2号”的中试养殖,中试期间累计生产“海大2号”苗种约20亿粒,养成4.8亿粒,共养殖面积3500亩,平均亩产达6.2吨,新增产值350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中试养殖效果,为当地的牡蛎养殖产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见表2)
表1 长牡蛎“海大2号”连续2年的生产性对比养殖试验结果
表2 2013年~2016年长牡蛎“海大2号”中试养殖情况
1.亲本选择
长牡蛎“海大2号”亲贝保存在特定的良种保持基地,为经选育性状优良、遗传稳定、适合扩繁推广的群体。长牡蛎“海大2号”亲本应符合以下要求:壳形规则,左右壳和外套膜均为金黄色,次生壳明显,有厚重感;壳面完整、洁净,附着物少;贝壳开闭有力,生殖腺肥大、呈乳白色;规格:壳高≥80.0mm,湿重≥50g。
2.亲贝培育
(1)蓄养方式
亲贝经洗刷,除去污物和附着物后,在室内水泥池中采用网笼或浮动网箱蓄养(图2)。蓄养密度视个体大小而定,一般60个/m3~80个/m3,入池时间为4月末5月初,水温12℃~15℃。
图2 浮动网箱蓄养种贝
(2)亲贝管理
在暂养过程中每天换水2次~3次,每次1/3~1/2以上量程,并及时清除池底粪便。隔天倒池清洗一次,临近采卵前不倒池。亲贝暂养期间可投喂硅藻、金藻或扁藻等饵料,也可投喂淀粉、螺旋藻粉、酵母等人工代用饵料以促进性腺成熟,投饵量以硅藻、金藻计,每天15万细胞/mL~40万细胞/mL,分4次~8次投喂。每隔6天~7天解剖观察一次亲贝的性腺发育状况,以决定催产时间。
另外,采用人工升温海水提早进行亲贝室内暂养是促进牡蛎亲贝性腺成熟的有效方法。每天以0.5℃~1℃水温升温,升至15℃左右,再稳定2天~3天,然后再以0.5℃~1℃水温升至22℃左右,稳定数日,等待产卵。升温促熟可从3月~4月开始,可以提前育肥、提前获卵。
1.精、卵的获得
牡蛎的精、卵可以通过自然排放、诱导排放或解剖方法获得。
(1)自然排放 性腺充分发育成熟的亲贝,可以自行排放精卵。接近产卵期时,每天傍晚换水后注意观察亲贝有无排放,早上换水前取池底水样镜检有无卵子。经自然排放的精、卵质量好,受精率与孵化率较高。
(2)诱导排放 主要采用阴干、升温刺激等方法,诱导性腺发育成熟的亲贝集中大量排放精、卵。这些诱导方法单独使用或几种结合使用皆可。一般将亲贝阴干4小时~6小时,然后放入升温3℃~5℃的海水中;也可在夜间将亲贝阴干8小时~12小时,然后用常温海水流水刺激诱导排放。采用上述方法,效应时间一般1小时~5小时。
(3)解剖法获取精卵 用解剖法获得的牡蛎精、卵也能正常受精。鉴别雌雄时,取少量性腺物质,涂于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呈颗粒状散开的为雌贝,烟雾状散开的为雄贝。采卵时,用解剖刀刮取卵巢盛放于容器中,搅碎,先用150目的筛绢网初滤,滤除大块组织及杂质,再用300目筛绢网过滤后,使之呈细胞悬液状,最后用500目的筛网冲洗过滤除出组织液。用同样的方法采集精子。最后进行人工授精获得发育的受精卵。
2.受精与孵化
无论是催产或自然排放,发现排放后应尽量将雄贝立即捞出单独排精,以避免精液过多。但长牡蛎一旦性腺成熟,排放精、卵集中,在很短时间内可把水变混浊,此时应将亲贝全部取出,另放入池中排放。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很难将雄贝及时捞出,就已造成精液过多。在正常情况下,精液浓度以每个卵子周围有3个~5个精子为宜。精液过多时可用沉淀法洗卵3次~4次,至水清无粘液为止。
受精卵孵化密度为50个/mL~80个/mL,为防止受精卵沉积影响胚体发育,可每隔20分钟用耙轻搅池水一次,也可采用微弱充气。一般在水温22℃左右时,长牡蛎的受精卵经22小时左右发育为D形幼虫,此时即可选优,并进行分池培育。
3.选优
发育至D形幼虫时,采用拖网和虹吸法,用300目筛绢制成的筛网将浮游于池水表面活力好的D形幼虫,移入刚注入新鲜过滤海水的培育池中。为防止杂质随幼虫进入新池中,应用稍大网目(100目)的筛绢做成网箱,将幼虫倒入网箱中,让幼虫疏散到池水中,而杂质留在网箱里。
1.幼虫培育
苗种培育指从D形幼虫开始到幼虫附着变态为稚贝这一阶段。幼虫培育期间管理如下:
(1)幼虫密度 D形幼虫分池后在一般育苗池中培育密度一般以8个/mL~12个/mL为宜,在整个幼虫培育过程中应根据大小适当稀疏调整幼虫培育密度。
(2)饵料投喂 对牡蛎幼虫适宜的饵料主要有叉鞭金藻、角毛藻、等鞭金藻、扁藻等。D形幼虫选育后即应开始投饵。幼虫培育前期,金藻效果较好;扁藻是壳顶幼虫以后的良好饵料,幼虫壳长达130μm~150μm以上时,就能大量摄食扁藻,生长速度也加快。叉鞭金藻饵料效果好,与扁藻混合投喂效果更佳。投饵量应根据幼虫的摄食情况及不同发育阶段进行调整,适当增减,表3可供参照。一般日投饵量2次~3次,在换水后投喂。
(3)换水 刚选育的D形幼虫个体较小,约80μm左右,可使用300目的筛绢作成的滤鼓或网箱换水,每天早晚换水两次,每次换水量1/3~1/2(图3),随着幼虫的生长发育,不断增加换水量。
(4)倒池与清底 在幼虫培育过程中还可采用倒池的方法,以保证水质清新。一般每隔3天~4天倒池1次,将幼虫的粪便和其他有机碎屑彻底清除。
(5)充气与搅动 在培育过程中均可连续微量充气。每平方米放置1个气石,每分钟的充气量达到总水体的1%~1.5%。充气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氧气,使幼虫和饵料分布均匀,有利于代谢物质的氧化。
(6)选优牡蛎 幼虫培育过程中,幼虫发育速度差别很大。可以通过一定网目的网具,将大小整齐、游动活跃的优质幼虫筛选出来进行培育。牡蛎幼虫有上浮习性,故可用拖网将中、上层的幼虫选入另池培育。也可采用虹吸法,用较大网目的筛绢筛选个体较大的幼虫进行选优培育。
表3 长牡蛎人工育苗的日投饵量
图3 网箱换水方式
(7)抗生素的使用 必要时,为防止有害微生物的繁生,可以利用土霉素、氟苯尼考抑菌,以提高幼虫的成活率。一般情况下,要优化育苗水体,创造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繁殖和幼虫发育生长的条件。
(8)日常观测 在幼虫培育过程中,应每天测量幼虫的生长发育情况,一般壳顶幼虫阶段壳长每天平均增长8μm~15μm为正常。若增长过慢应及时查找原因(如投饵不足、水温过低、水质败坏等);若增长过快可能是投喂金藻饵料量过多等。另外,每天早晚应观察池中幼虫上浮活动情况,镜检摄食状况以及池底有无下沉、死亡个体等。每天定时测量水温,分析溶解氧、pH、氨氮、生物耗氧量等水质指标,以便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2.采苗
(1)采苗器制作 室内人工育苗时的采苗器多采用牡蛎壳、扇贝壳等作成的贝壳串采苗器,垂挂在池内进行采苗。用聚乙烯线将壳高8cm以上的牡蛎壳片或6cm~8cm的扇贝壳片串成串,每串100片(图4)。采苗器必须处理干净,贝壳要严格除去其上的闭壳肌及附着物,反复冲洗。投放之前,用用0.5‰~1‰的氢氧化钠溶液或2‰的漂白粉溶液浸泡24小时再用砂滤海水冲洗干净。每立方米水体投放3000片~6000片采苗器。
(2)采苗时间 投放采苗器的时间应在幼虫即将变态之前,水温20℃~23℃条件下,长牡蛎的幼虫培育20天左右、壳长达330μm~350μm时,有50%幼虫出现眼点,即可投放采苗器。或者筛选牡蛎眼点幼虫,移入另外池中,再投放采苗器进行采苗。
(3)采苗密度 以2个/cm2~3个/cm2稚贝为宜。以贝壳为采苗器时,一般每壳附苗15个~20个即可(图5)。为防止附苗密度过大,可将密度较大的幼虫分为多池采苗,或者多次采苗,即将采苗器分批投入并及时出池。
图4 扇贝壳采苗器垂挂池中
图5 长牡蛎“海大2号”新品种扇贝壳附苗情况
3.异地采苗
异地采苗即将牡蛎幼虫运往他地进行采苗的方法。眼点幼虫的运输方法如下:将眼点幼虫过滤出来,用筛绢包裹,外放吸水纸保持一定的湿度,置于泡沫塑料箱中,利用双层塑料袋在箱内分置高盐度低温水(水温-4℃左右)或冰块,再进行干法运输。也可利用保温箱,使幼虫在低温、高湿度状况下干法运输。只要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湿度和4℃~8℃低温,一般12小时左右的运输,可达100%的成活率。
异地采苗可以充分利用某些单位对虾育苗池或贝类育苗池条件,就地采苗不仅减少了亲贝蓄养、幼虫培育过程,而且减少了采苗器的长途运输,提高异地育苗池的利用率,能够充分发挥生产单位的潜力,优势互补。此外,眼点幼虫的运输简便易行,且成本低廉,是一项很有推广前途的苗种生产方法。
4.稚贝培育
幼虫附着变态后即成为稚贝。这期间可加大换水量及充气量,日投喂单胞藻饵料密度为(1~2)×105个/mL(以叉鞭金藻为例)。稚贝附着后5天~7天,壳长生长到500μm~800μm时就可以出池了。具体出池时间,除根据天气预报外,还应考虑避开藤壶、贻贝等附着生物的附着高峰期。稚贝出池后挂海区筏架上暂养,此时稚贝生长速度很快,在海区水温25℃左右条件下,出池后1个月的稚贝,平均壳长可达24mm~30mm。因此适时出池对加快稚贝生长,早日分散养成是有利的。
5.升温人工育苗
牡蛎的升温人工育苗生产的苗种,可以充分利用适温期,助苗快长,从而可以缩短养殖周期。升温人工育苗有关获卵的方法、受精孵化、选幼、幼虫培育以及采苗等方法基本上与常温人工育苗相同。其不同点在于亲贝需提前升温促熟,幼虫培育过程中,也需要加温,使幼虫处于最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发育生长。
在升温人工育苗中,采用人工升温海水提早进行亲贝室内暂养,以促进牡蛎亲贝性腺成熟。每天以0.5℃~1℃水温升温,升至15℃左右,再稳定数天,然后再以0.5℃~1℃水温升至22℃左右,稳定数日,等待采卵。以“海大2号”长牡蛎为例,升温促熟可从3月~4月,可以提前育肥、提前获卵。在幼虫培育过程中,由于自然海区水温较低,还必须进行加温,“海大2号”长牡蛎幼虫培育的水温一般在23℃~26℃。
6.单体牡蛎的人工培育
单体牡蛎即游离的、无固着基的牡蛎。牡蛎具有群聚的生活习性,常多个牡蛎固着在一起,由于生长空间的限制,壳形极不规则,大大地影响了美观。群聚还造成牡蛎在食物上的竞争,影响其生长速度。传统的养殖方法多采用笨重的固着基,让稚贝固着其上生长。固着基的搬运需耗费大量的劳动力,且由于牡蛎在固着基上固着得很牢固,给牡蛎的收获带来了不便。
单体牡蛎由于其游离性而不受生长空间的限制,因而壳形规则美观,大小均匀,易于放养和收获,“海大2号”新品种因壳色金色,非常适合单体牡蛎的养殖。使用网笼养殖以及海底播养,增加了养殖空间和饵料利用率,提高了单位养殖水体的产量。网笼养殖减少了蟹类、肉食性螺类等较大个体敌害的危害。单体牡蛎便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易于观察和测量。
单体牡蛎的形成是在牡蛎幼虫出现眼点,即具有附着变态能力时,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使之成为单个的游离的牡蛎。一般多采用下列3种方法:
(1)肾上腺素(EPI)和去甲肾上腺素(NE)处理法
EPI和NE诱导牡蛎不固着变态的最适浓度为10-4mol/L,即分别为18.3mg/L和16.9mg/L,诱导不固着变态率可分别达59.9%和58.0%。处理最适时间为3小时。EPI和NE的诱导效果差异不显著。药品处理对稚贝的生长无明显副作用。
(2)颗粒固着基采苗法
使用微小颗粒做固着基,让幼虫固着变态。变态后的稚贝生长速度较快。微小的颗粒固着基对于稚贝来说,就显得微不足道,起不了固着基的作用,故蛎苗还是单个游离的。用做颗粒固着基的有贝壳粉和石英砂,利用底质分样筛筛选出0.35mm~0.50mm大小的颗粒,尤其以0.35mm左右的颗粒产生的单体率最高。这个粒度大小与幼虫的自身壳长相当,是幼虫固着基的最小规格,颗粒小于0.25mm时无幼虫固着,大于0.50mm则幼虫固着苗量较多,但单体率下降。
(3)先固着后脱基法
牡蛎幼虫出现眼点后,向池中投放各种固着基让幼虫固着,待其长到一定大小时,再脱基而成单体。若选用那些质硬、面粗的贝壳、瓦片等作固着基,采苗效果虽好,但脱基困难,蛎苗易被剥碎。一般以质软的聚乙烯波纹板为采苗器,等蛎苗长至2cm~3cm时,弯曲波纹板,蛎苗便可顺利脱落,不受任何机械损伤。
此外,也可利用高密度反应器采用上升流与下降流培育技术生产单体牡蛎。
“海大2号”长牡蛎属广温广盐性养殖种类,可在温度0℃~32℃,盐度10~37的海区存活,适宜在我国江苏及以北沿海养殖。
将牡蛎苗种培养成商品规格的过程,即为养成阶段。“海大2号”长牡蛎一般需要2年的养成期。我国沿海各地长牡蛎养成方法很多,根据养殖海区的不同可以分为筏式养殖和虾池混养。
1.筏式养殖
浮筏式养殖是一种深水垂下式养殖方法,它是在潮下带设置浮动式筏架,将附有蛎苗的养殖绳垂挂在筏架上进行养成。这种方法不受海区底质限制,能充分利用水体。由于牡蛎不露空,昼夜滤水摄食,生长迅速,养殖周期短。
(1)养殖海区条件
浮筏养殖应选择风浪较小,干潮水深在4m以上的海区;水温周年变化稳定,冬季无冰冻,夏季不超过30℃;泥底、泥砂底或砂泥底均可,海区表层流速以0.3m/s~0.5m/s为宜,海区中浮游植物量一般不低于40000细胞/L。此外,养殖海区应尽量避开贻贝、海鞘等大量繁殖附着的海区,不应有工业污染源。
(2)养殖筏
养殖筏是一种设置在海区并维持在一定水层的浮架。
①养殖筏的类型与结构
养殖筏基本上分为单式筏(又称大单架)和双式筏(又称大双架)两大类。有的地区又因地制宜改进为方框架、长方框架等。经过长期实践证明,单式筏比较好,抗风能力强,牢固,安全,特别适用于风浪较大的海区。单式筏是我国目前养殖的主要方式,其他各种类型的筏子很少有人使用。
单式筏是有1条浮绠,2条橛缆、2个橛子(或石砣)和若干个浮子组成。浮绠的长度就是筏身长,一般净长60m左右。橛缆和木橛是用来固定筏身的。橛缆的一头与浮绠相连,一头在木橛上。水深是指满潮时从海平面到海底的高度。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橛缆的长度一般是水深的2倍。
②养殖筏的主要器材及其规格
a.浮绠和橛缆:现在各地都使用化学纤维绳索,如聚乙烯绳和聚丙烯绳。浮绠和橛缆直径大小可根据海区风浪大小而定。一般在风浪大的海区采用直径1.5cm~2cm聚乙烯绳,风浪小的海区采用直径1cm~1.5cm聚乙烯绳。
b.浮子:现在都使用塑料浮子。浮子呈圆球形,还设有2个耳孔,以备穿绳索绑在浮绠上。它比较坚固、耐用、自身重量小、浮力大,可承受12.5kg的浮力。与聚乙烯浮绠配合使用,大大提高了养殖生产的安全系数。
c.橛子或石砣:橛子有两种,一种是木橛,一种是竹橛。一般海区,木橛的长度应在100cm左右,粗15cm左右。木橛打入海底前就要将橛缆绳绑好,其绑法有两种:一种是带有橛眼的木橛,将橛缆穿入橛眼后并将橛缆固定在橛上;另一种是在橛身中下部横绑1根木棍,而用“五字扣”或其他绳扣将橛缆绑在木橛上,或者在橛身中部砍一道“沟槽”,将橛缆绑在“沟槽”处。
石砣是在不能打橛的海区,采取下石砣的办法来固定筏身。石砣的大小一般不能小于1000kg。其高度为长度的1/5~1/3,使重心降低,增加固定力量。石砣的顶端安有铁棍制成的铁鼻,铁鼻的直径一般为12mm~15mm。
③养殖筏的设置
a.海区布局:筏子设施不要过于集中,要留出足够的航道、区间距离和筏间距离,保证不阻流,有一定的流水条件。筏子的设置要根据海区的特点而定,一般30台~40台筏子划为一个区,区与区间呈“田”字形排列,区间要留出足够的航道。区间距离以30m~40m为宜,平养的筏距以8m~10m为宜。
图6 牡蛎吊绳养殖图
b.筏子设置的方向:筏子的设置方向关系到筏身的安全。在考虑筏向时,风和流都要考虑,但两者往往有一个为主。比如风是主要破坏因素,则可顺风下筏;流是主要破坏因素,则可顺流下筏;如果风和流的威胁都比较大,则应着重解决潮流的威胁,使筏子主要偏顺流方向设置。
c.打橛:打橛是一项比较艰苦的劳动,现在各地已试制成功了各种型号的打橛机。大大减轻了养殖工人的劳动强度。
d.下石砣:下石砣的工具很简单,只需2只养殖用的小船,几根下砣用的粗木杠及1条下砣大缆即可。
e.下筏:木橛打好或石砣下好后,就可以下浮筏。橛缆或下砣缆随着打橛或下石砣时,就要绑在橛或石砣上,并在其上段系1只浮漂。下筏时,先将数台或数十台筏子装于舢板上,将船划到养殖区内,顺着风流的方向开始将第一台筏子推入海中,然后将筏子浮绠的一端与系有浮漂的橛缆或砣缆用“双板别扣”或“对扣”接在一起,另一端与另一根橛缆或者砣缆,用相同的绳扣接起来。这样一行一行地将一个区下满后,再将松紧不齐的筏子整理好,使整行筏子的松紧一致,筏间距离一致。
(3)养成方式
①筏式吊绳养殖
养殖绳的长度可根据设置浮筏的海区深度而定,一般2m~4m。一般选用直径0.6cm~0.8cm的聚乙烯绳或直径1.2cm~1.5cm的聚丙烯绳做夹苗绳。将附有10个~20个稚贝的扇贝壳夹在苗绳中间,间距20cm~30cm,牡蛎长到一定大小时互相挤插形成朵后,可较牢地固定在夹苗绳上(图6)。养殖绳也可以采用14号半碳钢线或8号镀锌铁线,将采苗时的贝壳串采苗器拆开,重新把各个贝壳附苗器的间距扩大到20cm,串在养成绳上。养殖绳制成后,即可垂挂在浮筏上。养殖绳上的第一个附苗器在水面下约20cm,各串养殖绳之间的距离应大于50cm。
②筏式网笼养殖
山东、辽宁等地的筏式养殖牡蛎,常采用类似扇贝养殖的方法,即将附在贝壳上的蛎苗连同贝壳一起装在扇贝网笼内,再吊挂到筏架上进行养成。每层网笼一般养殖牡蛎40粒左右,每亩可放养12万粒~15万粒。
筏式养殖的最大特点是把平面养殖改为立体垂养,牡蛎生长环境从潮间带滩涂改为水流畅通的潮下带深水海区,这对加快牡蛎的生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都有着积极意义。但筏式网笼养殖容易造成污损生物大量附着,而且养殖的器材设施一次性投资大,成本高;在深水外海养殖,还必须提高抗风浪能力,以防台风侵袭。
(4)分苗与养成时间
常温培育的长牡蛎“海大2号”苗种出库时间在7月~8月,由于气温高,运苗时要防高温暴晒。一般在气温24℃以下时,途中不浇水不致死亡。蛎苗运至养殖海区后,需要装于网包内挂于海上暂养。每包8串~10串,每串100片。暂养15天~20天,蛎苗长到2mm~3mm时进行分苗。分苗时,选择每片具有8个以上蛎苗的附着基进行夹苗。
蛎苗的养成周期,各地不尽相同。我国山东省养殖“海大2号”长牡蛎,第一年8月份采的苗,至第二年年底或第三年1月~3月收获,从采苗至收获的养殖周期约16个~20个月。
(5)日常管理
①保证浮筏安全:勤检查浮绠、橛缆与吊绳,发现问题及时修复,风浪过后要及时出海检查。
②调整浮力:要随着牡蛎的生长,浮筏负荷量的增加而及时调整浮子数量,避免浮力下沉,增强抗御风浪的能力。
③防止吊绳绞缠:吊绳要挂得均匀,防止吊绳绞缠在一起,造成脱落影响产量。
2.虾池混养
牡蛎与对虾混养,实际是在虾池中在保证对虾养殖前提下,再播养牡蛎,可以提高虾池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混养的虾池要求水深在1.2m以上,并具有一定的换水能力,日换水量在30%以上,海水盐度不低于25,池底质以泥砂底为宜。放养前应将虾池清底、消毒,并在池底造宽约1m、高约10cm~15cm、间距20cm的平垄,作为播养蛎苗的苗床,平垄的构筑方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建好平垄后,应进行肥水。用60目的筛绢纳水,当水超过平垄时,每亩施尿素1.5kg或硝酸铵2.5kg~3kg,以繁殖基础饵料。上述准备工作应在3月底或4月初完成。
播养蛎苗在4月上、中旬,蛎虾混养的“海大2号”长牡蛎是前1年的苗经海上越冬,第二年春季壳长达到2cm~4cm左右的苗种。
(1)底播
播苗时虾池水深要达到20cm,水色呈黄褐色。播苗方式可用撒播法,最好采用插播法,斜插深度以蛎苗壳长的1/3为宜。播苗量一般每0.5万粒/亩~1万粒/亩。
蛎苗播养后,主要是加强水质管理,既要满足对虾生长的水质要求,又要保证牡蛎能充分滤水摄食。必须注意适当地大排大进水,以保证对虾生长,特别是前期更要防止水质清瘦。秋后对虾收获后,将虾池水注满并保证水质良好,以促进牡蛎生长。到11月底即可收获。收获时将池水排干,逐垄采收。
(2)筏养
在对虾池中,可利用筏式吊绳或网笼养殖“海大2号”长牡蛎,养殖密度一般为0.5万粒/亩~1万粒左右/亩。
1. 中国海洋大学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鱼山路5号邮编:266003
联系人:李琪,于瑞海
联系电话:0532-82061622 E-mail:qili66@ouc.edu.cn 2.烟台海益苗业有限公司地址:山东省莱州市崔家邮编:264210联系人:刘剑联系电话:0535-5877889 E-mail:liujianouc@126.com
1. 烟台海益苗业有限公司莱州基地
地址:山东省莱州市崔家邮编:264210联系人:刘剑
联系电话:0535-5877889 E-mail:liujianouc@126.com 2. 莱州市长渔水产有限公司地址:山东省莱州市城港路街道
上官刘家村邮编:261400
联系人:张江林
联系电话:18954576988
李琪 于瑞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