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
陆游是南宋时期最伟大的诗人、词人和历史学家(影响力可能仅次于辛弃疾),说到他,人们往往爱在他的头顶上加一个“爱国诗人”的桂冠,倒也十分贴切。因为通观其一生的经历和创作,你就会感觉到,他甚至还不仅是一个“爱国诗人”,同时也是一个“爱国英雄”。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梁启超写的这两首题为《读陆放翁集》的诗,是对陆游一生经历与创作的最为中肯的一个评价。
一、生于淮水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月十七日出生,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出生时,他的父亲陆宰,刚刚卸任了淮南路计度转运副使一职,正举家搭乘一艘官船,从寿春(今安徽寿县)赶往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
陆游就出生在这艘官船之上,直到晚年,他都还记得父亲曾经跟他说过的他出生那天的情况,《十月十七日,予生日也,孤村风雨萧然,偶得二绝句》,是陆游71岁生日时写的两首绝句,前一首写了“我”生的时间和地点,后一首则写了“我”生时的情况及对“我”奔走一生,而“白首功名无尺寸”的感怀。诗曰:
少傅奉诏朝京师,舣船生我淮之湄。
宣和七年冬十月,犹是中原无事时。
我生急雨暗淮天,出没蛟鼍浪入船。
白首功名无尺寸,茅檐还听雨声眠。
原题中,本来还有一句:予生于淮上,是曰平旦,大风雨骇人,及予堕地,雨乃止。由此可见,陆游对他出生那天的事知道得還挺详细。
又,陆游,为什么会名游,字务观?一直以来都有两种说法:一说为他母亲在临产前一天的夜里做梦,梦见了“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字少游),就是曾写出过“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那位北宋大词人。所以,他爸就给他起了这么个名、这么个字;一说是语出《列子·仲尼篇》:“凡所见,亦恒见其变。玩彼物之无故,不知我亦无故,务外游,不知务内观。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取足于身,游之至也;求备于物,游之不至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外出游览)凡见到的东西,肯定也会同时见到这些东西的变化。(但人们往往)只知道欣赏外物的变化,却不知道自身也在不停的变化之中。只知道欣赏外物,却不知道欣赏自己。欣赏外物的,都希望能把外物看个遍,欣赏自己的,也应该把自己看个遍。把自己看遍的,才是游览的最高境界,(只)把外物都看遍的,不是游览的最高境界。这段话我翻译的实在有点拗口,简单地说,就是游览(或者说人生)有两层境界,一个是“用眼看世界”,一个是“用心看世界”,后者要比前者高。两相比较,我以为还是第二种说法更靠谱一点,毕竟前一种说法更像小说家言。不过,陆游对秦观应该说还是比较景仰的。因为他82岁时,在看到一幅秦观的画像时,还激动地写了首诗:晚生常恨不从公,忽拜英姿绘画中。妄欲步趋端有意,我名公字正相同。
二、山阴陆氏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说说陆游的家世。前面我们已经讲过:陆游,越州山阴人。
山阴古属会稽,春秋时,曾为越国的都城,自古以来,就以山水秀美、人文荟萃而闻名华夏。陆氏是山阴的名门大族,陆游尝自称其远祖就是“凤歌笑孔丘”的楚狂人陆通(字接舆),其中祖有汉初的名臣陆贾,其近祖则是唐丞相陆贽。但这些除了他自己曾说过外,均都于史无据,而真正可以确认的,最多只能追溯到他的高祖陆轸。
陆游在给他的叔叔、曾经做过右朝散大夫的陆元珍所写的墓志铭中,还这样追溯过他们陆家的历史:陆氏自汉以来,为天下名族,文武忠孝,史不绝书。比唐亡,恶五代之乱,乃去不仕。然孝悌行于家,行义修于身,独有古遗法,世世守之,不以显晦易也。宋兴,历三朝数十年,秀杰之士毕出,太傅(即陆轸,大中祥符年间,由农家子弟考中进士,释耒从仕,先后做过越州知州、吏部郎中、直昭文馆。昭文馆是崇文院三馆之一,掌藏经、史、子、集四部图书,以及修、写、校之事,昭文馆的馆长,一般都是由宰相兼任,而直馆则相当于具体负责的常务副馆长,居官四十年,多施惠政,颇有官望。仁宗皇帝曾赐其玉砚一方,以表彰他的清廉。后挂冠归隐,死后,追赠太子太傅)始以进士起家,楚公继之,陆氏衣冠之盛,浸复如晋唐时,往往各以所长见于世。
陆游的曾祖陆琏,也是进士出身,但官做得并不大,只是一个国子博士而已。后因其子陆佃的功绩,死后,被追封为了太尉。
陆佃就是陆游的祖父,曾拜王安石为师,学习经学,但他并非王安石一派,政治上更倾向于司马光一派。不过,他对王安石终生执弟子礼甚恭。王安石死后,还特意跑去王安石墓前哭拜,称颂王安石为“真儒”。他在修撰《神宗实录》时,还数次与史官范祖禹、黄庭坚发生争辩,主张客观评价王安石的历史功绩。他也长于诗文,尤擅七言近体,神宗时曾为国子监直讲、崇政殿说书;哲宗时为礼部尚书;徽宗时则为吏部侍郎、尚书左丞,赠太师、楚国公。他一生著书达二百四十二卷,可以说是陆氏家学的真正开创者。
陆游的父亲陆宰,亦工于七律。前面我们也讲到了,生陆游时,刚刚卸任了淮南路计度转运副使,之后,他又出任了京西转运副使。不久,北宋灭亡,而他作为一个主战派官员,肯定不招南宋朝廷的待见,于是便辞官回了老家,耕读终老,并成为了浙中第一大藏书家。
出生在这样一个世代簪缨、诗书传家的家庭里面,陆游尽管自幼饱受战乱之苦,但也接受了非常良好的教育。其先人身上那种好读书、忧国忧民、清正廉洁、锐意进取的精神,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陆游。
不过,陆游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乃至爱国英雄,并不单纯是受家庭的影响,历史上,老子英雄儿混蛋的,我们见得还少吗?我不记得是谁说的了,陆游是个从头到脚都打满时代烙印的人,他能成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乃至爱国英雄,当与其生在那样一个外族入侵,山河破碎,兵祸连年,民不聊生,奸臣当道,忠臣无力报国的年代,有着莫大的关系。一开始,我对他讲的这个观点,也并不十分认同,但是现在,我却越来越认同他所讲的这个观点了。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陆游这辈子,都经历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又对他的创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三、少逢丧乱
陆游生于1125年农历十月十七日,卒于1209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享年84岁。84岁,搁现在不算什么,但在古代,还真没几个人能活到这个岁数。除了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陆游应该是我能说得出名字来的古人里,活得最久的一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