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龙河保护区地处凌源市西南部,涉及刀尔登镇、三道河子镇、大河北镇、前进乡4个乡镇。保护区内地形复杂,天气类型多种多样,植物的原生状态非常高,并且在整个燕山山脉中包含非常丰富的物种资源。除此之外,保护区所处位置十分特殊,是辽宁省极为关键的水源区域,并且在维持水土平衡、保持水土方等方面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对整个冀辽2省燕山东部区域的生态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辽宁凌源青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资源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432220
1 地理位置与范围
在辽宁的西南部地区,距离市区60km、东西宽度41km的位置就是青龙保护区,其地理坐标位于E1185158~1190939″,N404621~40532″之间。海拔300~800m,总面积为12045 hm2。保护区四至边界为:东:北岭-干沟子-碾子沟-白杖子;南:白杖子-南刘杖子;西:南刘杖子-何杖子;北:何杖子-榆树沟-石羊石虎-五道河子-北岭。
2 自然条件
2.1 地质、地貌
在燕山地区青龙河保护区属于东部拓展的区域,整个保护区内部其地质构造为石灰岩、白云岩及侏罗系花岗岩。山脉的海拔高度低达300m、高达1200m,在整个保护区当中属红石砬山是最高的,属辽西第一大高峰,山体形态高低起伏,形状各不相同。
2.2 气候、降水
自然保护区气候属于暖温带与半湿润半干旱过渡的气候,归属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在整年当中雨量是非常大的,阳光非常充足。平均每年温度平均达到8℃左右,最冷期出现在1月;无霜期长达130~160d。
年平均降水540.6mm,年际变化较大。据本地气象资料记载,1961—2000年的40a间,区内降水明显集中于夏季(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9.2%;冬季(12—2月)最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4.75%;秋季(9—11月)多于春季(3—5月),分别占全年降水量23.05%和13.0%。总的来说,1月份降水量最少,7—8月份降水量最多。
2.3 水文
2.3.1 地表水
青龙河处于整个自然保护区域当中,青龙河属于溪性的河流,整个河道的平均坡度还达不到50%的比重,河槽宽度不到300m的范围,河流的平均流量为0.2613亿m3,整个地下水位的高度在2~10m。
2.3.2 地下水
青龙河自然保护区地下水按含水岩分,有砂砾石孔隙水、裂隙岩溶水2类。砂砾石孔隙水主要分布于青龙河两侧,在地貌上构成平坦的带状漫滩和一、二级阶地。地下水存于砂砾石含水层中,埋深多为2~10m,含水层厚度4~13m,地下水位变幅在2~3m,矿化度0.2g/L左右,单井出水量500~2000t/d,最大可达3000t/d,为强富水区。而其支流河谷,地下水埋深2~5m,砂砾含水层厚度一般小于4m,矿化度0.28g/L,单井出水量500~1000t/d,为中富水区。河谷两侧山前坡地的地下水多储于黄土状亚砂夹碎砾石含水层中,埋深7m以上,水量微弱,单井出水量一般小于100t/d。矿化度0.38g/L为弱富水区。砂砾石孔隙水,属重碳酸钙镁型淡水。
2.4 土壤
2.4.1 棕壤
在海拔600m的区域为棕壤土,其分布在针阔混交林与阔叶林的区域土壤当中。土壤的母质大部分属于第四纪红土、黄土状母质或岩石风华的残积物质。土壤为中酸性的土质,并且土层厚度比较大,整体自然肥力比较高。
2.4.2 淋溶褐土
淋溶褐土一般分布于海拔不到600m的区域,整个区域中地形平坦,属于旱生型阔叶林及灌木草丛植被下发育形成的一种土壤。土壤的母质大多属于红土、岩化风化物堆积而成,土壤整体上呈现中碱性,土壤表层之下的腐殖质含量会明显地减小,酸碱度极值保持在7.8左右。
2.4.3 碳酸盐草甸土
碳酸盐草甸土分布在青龍河两岸的区域,属于一种在河流冲击母质和地下水等区域因素一起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隐域性土壤。土壤母质属于一种现代化的冲击物质,属于酸性的土壤,通常分布在10cm以上的位置,并且土壤的肥力非常高。
3 旅游资源
3.1 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青龙河保护区内包含了森林花卉景观、岩石地貌景观、天象景观灯各种类型的景观类型,有着巨大的可观赏价值。保护区内部森林景观可以说在一年四季都能够展现出美丽的景象。
3.2 人文景观底蕴深厚
石羊石虎属于辽代的一种古墓遗址有着非常长的历史。各地区的历史传说都能够为各地区的人文景观添加不同的色彩,譬如剪纸、皮影、舞蹈等都能够呈现出各地区的民间艺术特征,保护区内人文资源底蕴深厚。
3.3 可借景观丰富
莲花洞、青龙山、林彪指挥所等景点在整个保护区内起到了装饰的作用,不同的景观展现出不同的特色,同时与保护区内的旅游资源有着非常显著的不同之处。
作者简介:李学峰(1968-),男,辽宁凌源人,林业高级工程师,大专,研究方向:林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