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改革背景下乒乓球三段指标评估法演进与发展趋势研究

2018-06-21 11:31徐君伟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乒乓球

徐君伟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三段指标评估法的内涵、科学价值、最新研究成果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进行研究。三段指标评估法自创立伊始,始终在乒乓球技战术分析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三段指标评估法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亟需修订;2000年以后,以经典三段指标评估法为“始根”,乒乓球技战术分析方法开始向着三段指标评估法自身的不断完善、技术使用效能计算方法、技战术博弈理论分析方法、数理模型构建与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和多种技战术分析方法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五个方面发展演进;并从不断完善三段指标评估法的统计指标体系,科学修订其评估标准,加强其与多媒体技术的耦合,不断深化与其他技战术分析方法的有机结合等方面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乒乓球;技战术诊断;三段指标评估法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8)01-0115-07

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expert interview, this paper has studied the connotation, scientific value and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of three-stage evaluations, pointe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three-stage evaluations have always dominated the field of techniques and tactics analysis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the statistical indicators system and evaluation standard need to be revised; the analysis methods have developed towards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since 2000, including: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echnique evaluation with effectiveness calculation method, game theory analysis method, mathematical model establish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data mining technology and a combination of various analysis methods with multimedia technology for technique and tactic evaluation. This paper also gives prospects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from the aspects of improving the statistical indicator system, revising its evaluation standard, reinforcing its coupling with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deepening its organic combination with other analysis methods of techniques and tactics.

Key words:table tennis; diagnosis of technique and tactics ability; three-stage evaluations

中國乒乓球在世界乒坛保持领先地位接近一甲子的实践证明,在铸造辉煌的众多成功因子中,“以科技支持为重要手段,努力实现科学化训练,对于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起到了重要的保障性作用”[1]。作为乒乓球运动员竞技实力诊断领域中的原创性科研成果,三段指标评估法自1988年创立以来,对于中国乒乓球队在多次世界大赛中夺冠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经反复验证,效果良好,因而一直被作为主流技战术诊断方法而沿用至今。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小球变大球、11分制、无遮挡发球、赛璐珞球变塑料球等新规则的实施,乒乓球技战术层面发生巨大变化,这不仅使学界对乒乓球技战术发展的关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而且也给三段指标评估法的应用带来诸多问题与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对三段指标评估法进行再完善,以继续保持其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而更好地满足训练和比赛实践的需要。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对中国知网(CNKI)、EBSCO运动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和筛选,主要梳理了近15年来关于三段指标评估法的应用及其发展的研究文献,以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文献。以“乒乓球”“技战术”或“乒乓球”“三段指标评估法”为关键词,将文献检索时间设为200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共得到中文、外文类核心期刊论文分别为102篇、28篇,选取与本研究高度相关的文献89篇为分析对象,共参考文献24篇。

1.2 专家访谈法

研究者就三段指标评估法的相关问题,对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吴敬平、陈斌,中国乒乓球队技战术分析专业研究员肖丹丹(国家体育总局科学研究所),北京体育大学乒乓球教学与训练专家唐建军教授和刘丰德教授做了现场访谈,专家们对三段指标评估法的内涵、科学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方面的见解和观点,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2 三段指标评估法的创立背景、内涵及其科学价值

2.1 创立背景

1987年之前,乒乓球领域的技战术分析大都局限于定性分析,定量研究极其有限且不成体系。然而,科学准确的诊断永远是技战术分析不懈追求的目标,而定量诊断又是提高诊断准确性的一条必须经过的研究途径。与定性研究相比,定量研究能够更清晰准确地描述事物的特征,认识事物的内在规律[2]。同时,随着乒乓球被列为1988年汉城奥运会正式项目,世界乒坛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保障中国乒乓球队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受时任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许邵发的委托,吴焕群(1988)等人以多年积累的资料、专家经验及其前期定量研究成果为基础,在对中国队的特长与不足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研发出了乒乓球技战术诊断的科学方法,即三段指标评估法。

2.2 内涵

首先,该方法从比赛能力的整体观出发,把总体竞技能力分解为1、3板的发抢段,2、4板的接抢段和第4板以后的相持段三个部分。每一分的争夺取决于发抢(含发球、发球抢攻、发球被攻),接抢(含接发球、接发球抢攻、接球后被攻、接球后抢攻)及相持(含主动相持、被动防御和相互转换)能力的强弱[3]。同时,以得分率和使用率为评价指标,研制出了乒乓球单打制胜经验模式(见表1)。

其次,统计和计算运动员在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段中的得分率和使用率。其中,得分率和使用率的计算方式如下:

段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100%

段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总得分+总失分)]×100%

最后,将统计结果与制胜经验模式相对照,以对运动员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特点及发挥水平进行宏观诊断和微观分析。

2.3 再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三段指标评估法有了新的发展,如张晓蓬、吴焕群等人(1996)在原有得分率和使用率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上手率和有效率的评价指标,从而使技战术诊断更具专门化特点[2]。2000年,张晓蓬、吴焕群等人根据世界乒坛技战术发展的最新特点,在原有“前3板”的基础上,加进了前5板内容的战术评价(见表2),以求更能反映当代乒乓球技战术更加体现攻防转换作用的需要[4]。这也使得三段指标评估法更加切合比赛实际,实用性和科学性更强。

2.4 科学价值

三段指标评估法之所以能够从创立起即作为主流技战术诊断方法而沿用至今,其科学性体现在:第一,“三段”的划分高度吻合比赛实际,极具科学性。轮换发球法和一个回合中第五板及以后上旋球对抗占主导的比赛状态,决定了从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和相持三个阶段来考察运动员的比赛能力高度符合比赛实际。第二,实现了比较模糊的观察定性方法向比较准确的统计定量方法的过渡[3]。第三,可对运动员的技战术实力进行更为深入的诊断和比较。通过计算各段的得分率和使用率,然后与其所制定的评估标准相对照,不仅能够对选手的技战术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段评估与诊断,而且可在此基础上对选手的技战术能力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第四,该方法也为催生新的技战术分析方法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可以说,目前几乎所有关于乒乓球技战术分析的科学研究都是基于乒乓球“三段”基本理论框架上的延伸和发展[5]。因此,该方法的研制成功,不仅标志着我国乒乓球技战术定量分析理论体系的正式形成,而且也为未来我国乒乓球技战术分析研究的蓬勃发展扎下了牢固的“始根”。

3 三段指标评估法的最新发展与演化

近15年来,国内直接运用三段指标评估法进行技战术分析的核心论文数量,占中文类核心期刊所刊载的全部乒乓球技战术分析论文数量的65.2%,充分说明该方法能够对比赛和训练实践发挥指导作用,科学性较强。然而,面对2000年以来比赛规则和技战术运用特点的新变化所引起的三段指标评估法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学者们对其进行了新的探讨。这些探讨主要从两大类5个方面进行(图1),第一类是对三段指标评估法自身再完善的研究,主要從统计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的修订两个方面进行;第二类是以三段指标评估法为基础的拓展研究,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一是乒乓球技术使用效能计算方法研究,二是乒乓球技战术的博弈理论分析研究,三是数理模型构建与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研究,四是各种技战术分析方法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研究。

3.1 三段指标评估法的完善研究

学者们对三段指标评估法的完善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其统计指标体系的再探讨,二是对其评估标准的修订。

3.1.1 统计指标体系的再探讨

新规则的实施和接发球技术的不断创新,对运动员在比赛中击出的每一板球在一个回合争胜中的相对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并直接影响到三段指标评估法的统计指标体系[6]。为了使其统计指标体系能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吻合比赛实际,学者们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是对将总体竞技能力划分为几“段”的探讨。如范洪成(2007)、乔红(2008)、兰彤(2014)在三段指标评估法的基础上,将相持段的数据按照发球轮和接发球轮分开进行统计,得出结果为发球轮的发抢段和相持段的得分率和使用率、接发球轮的接发球段和相持段的得分率和使用率,从而使得发球轮和接发球轮各自的凶狠程度和命中率更加清晰地表现出来[6-8]。这种统计方式能够更加明确地对不同轮次的相持效果进行区别分析,有助于深化对发球轮的发球抢攻与相持球之间的关系和接发球轮的接发球抢攻与相持球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同时,也折射出三段指标评估法从三“段”向四“段”演进的态势。沿着这一分析、统计思路,杨青等(2014)在经典三段指标评估法的基础上,构建了 “四段指标评估法”,明确地将相持段按照发球轮和接发球轮分为两部分,即将传统的“三段”升级为“四段”(图2),并构建了四段指标评估法的评估标准[9]。相对而言,四段指标评估法能够更清晰地反映发抢段与发抢后的相持段之间和接抢段与接抢后的相持段之间的关系,不仅进一步揭示了乒乓球比赛的客观规律,而且也更加符合训练和比赛的需要,从而较好地实现了对经典三段指标评估法的升级与完善。

二是对每一“段”应包括一个回合的击球次序中的那几板球(统计指标)的探讨。如张秋芬(2004)指出,在新规则下,中国队在继续保持前3板优势的基础上,战术重点向发球轮的3、5板衔接和接发球轮的4、6板衔接过渡已经初见成效[10]。在进一步验证张晓蓬(2000)提出的发抢段统计指標从1、3板向1、3、5板延伸的基础上,又传递出需对接抢段指标进行扩充的信号。沈贵庆(2013)在常规发抢段、接抢段的基础上,使用了“发抢前5板”“接抢前6板”“7板及其以后为相持段的”的模式进行了技战术统计[11]。这种统计方式较好地反映了新规则下发抢3、5板及接抢4、6板的衔接和乒乓球快速攻防转换的关系。韩冬(2012)则按照发抢段为第1、3、5板球,接抢段为2、4板球,第5板球以后为相持段的模式对张继科世界杯单打决赛技战术进行了分析[12]。同时,鉴于三段统计中我方发抢段、相持段与对方接抢段、相持段数据不能一一对应的问题,吴飞(2014)、杨青(2014)通过对第5板得失分归属的重新界定,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5,9],有助于对双方运动员的发抢段和接抢段数据进行对应分析。上述研究通过采用不同的统计方式(见表3)进行技战术分析,较好地实现了对三段指标评估法统计指标体系的改造升级,局限是上述研究并未对为什么采用这种统计方式进行实证论证。

总之,上述研究成果不仅创新、发展和完善了三段指标评估法的统计指标体系,而且较好地反映了规则修改后比赛技战术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对训练和比赛实践发挥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3.1.2 评估标准的修订研究

新规则的实施所引起的乒乓球技战术的新变化,必然要求对三段指标评估法的评估标准进行相应修订,以对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进行准确评估。关于三段指标评估法评估标准的修订:李今亮(2005)指出,小球变大球、无遮挡发球和11分制实施后,三段的使用率有明显的“向平均数回归”的趋势,多名世界顶尖球手在相持段得分率的评估中不及格,三段指标评估法的评估标准有必要进行一定的修正,以跟上比赛实践的变化[13]。范洪成(2007)、兰彤(2014)也认为,在相关规则修改后,应从各方面对三段指标评估法进行再研究[6-7]。李振彪(2009)指出,相关规则改革对发抢段的指标没有影响;接抢段的得分率和使用率都高于原三段技术评估标准;相持段得分率指标基本没有变化,使用率有所下降[14]。杨青等(2014)在三段指标评估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四段指标评估法”的评估标准[9]。实例分析表明,该评估标准更加精确地反映了运动员的技战术特征。

上述研究不仅指出了规则改革后三段指标评估法的评估标准与实际技战术运用情况的偏差之处,在一定程度上修订评估标准,而且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但其研究结果在某些方面的不一致性和2000年以来比赛规则的不断变化,使得这些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有待再验证,研究的深度有待再挖掘。

3.2 三段指标评估法的拓展研究

3.2.1 技术使用效能计算方法研究

三段指标评估法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当一项比赛行为得分率很高使用率却较低,而另一项比赛行为得分率不是很高但使用率很好时,人们很难判断这两项比赛行为对比赛取胜的贡献度,也很难简单地用相乘或其他计算方法来确认[15]。为此,张辉等人(2013)以三段指标评估法为基础,以1、3板技术,2、4板技术和4板以后技术为技术使用效能评估指标,构建了技术使用效能公式和技术使用效能评估标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使用效能评估法能更精确地评价运动员的技术使用效果[15]。紧随其后,张辉等人(2015)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同比赛行为(如进攻、控制等)得分难易程度的不同,将原技术效能计算方法中的平衡点值(ɑ=0.5)根据各项比赛行为的平均得分率进行了调整,构建了新的基于不同平衡点的技术效能计算方法[16]。与原技术效能计算方法相比,新方法能更好地对各项比赛行为的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估。

总之,技术使用效能计算方法的优点体现在:将得分率和使用率综合在一起进行考虑,能更精确地评价运动员以段为单位的技术使用效果,较好地弥补了三段指标评估法的缺陷。其局限性体现在:一是计算方法复杂,提高了数据处理的难度;二是对“段”内技术使用效果进行分析时,缺乏三段指标评估法的灵活性和分析的深度。

3.2.2 乒乓球技战术博弈理论分析研究

三段指标评估法主要是从“段”的层次对运动员每场比赛中各段的技战术能力进行评估,但并未对每一个击球回合中双方运动员如何相互对抗、相互制约进而选择最佳战术进行阐述。为了探寻每一个击球回合中如何根据对手的技战术特点选择最佳战术行为,以三段指标评估法为基础,刘文明(2013、2015)运用博弈理论对乒乓球比赛中的战术策略制定进行了系统研究,构建了乒乓球战术行为博弈分析的理论体系,阐述了乒乓球战术行为博弈理论的概念、要素、类属;通过从阶段博弈角度或序贯行动博弈的纳什均衡角度对乒乓球战术行为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了乒乓球战术行为博弈分析模型,提出了乒乓球战术行为博弈的“路径依赖”概念,从而使得对比赛中运动员的战术行为策略选择进行预测成为可能[17-18]。博弈论的引入为乒乓球战术研究开拓出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它不仅可以用来寻找运动员在特定条件下的最佳战术行为策略,而且从双方运动员相互制约的角度,深化了人们对如何合理选择战术行为并进而取得比赛胜利的认识。其局限性体现在:一是博弈理论艰涩难懂,计算方法相对复杂需编制特定软件;二是比赛中技战术运用时机的不确定性和因运动员各种假动作而造成的“骗”的行为,增加了博弈理论直接应用到比赛实践中的难度。

3.2.3 数理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三段指标评估法的精髓是从比赛能力的整体观出发来诊断运动员的技战术实力,但无法量化各项技术之间的联系程度,以及技术运用对得失分的影响程度,因此不易预测比赛双方的胜率[19]。为更好地把握不同打法运动员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特点和规律,进而实现对比赛胜率的预测及提高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效果,学者们以三段指标评估法为基础,开始尝试构建数理模型进行乒乓球比赛技、战术分析。如张辉等(2005)、Mark Pfeiffer等(2010)通过运用反映比赛状态的战术行为、击球位置、击球方向和击球技术4个转移概率矩阵概括地描述一场球类比赛,然后运用马尔可夫链计算各种比赛状态的竞技效率值,对高水平乒乓球比赛进行了数学模拟诊断[20-21]。该方法能够确定对比赛获胜概率影响最大的技术或战术,可对训练和比赛提供借鉴。肖华勇等(2011)提出了一种基于回合命中率的乒乓球胜败预测模型。该模型相对于只统计交战总次数中胜了几次的模型来说更加准确,能更加真实地刻画交战双方各自的胜率[19]。因此,利用该模型对现有优秀乒乓球选手相互间的胜败进行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体而言,该类研究不仅拓展了三段指标评估法的视野、思路和统计方法,而且丰富了比赛技战术分析的理论体系。其局限体现在:一是原理与计算方法复杂;二是技战术综合性分析及数据自动采集受限;三是对系统运用者的专项知识和计算机水平要求较高[20]。因此,这些研究目前还未在实践中非常有效地推广与应用,然而毫无疑问的是,随着这些具有深度挖掘性和创新性的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完善,其成果必然会在未来赢得广阔的应用前景。

3.2.4 各种技战术分析方法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乒乓球比赛技战术分析方法表现出许多不足之处:如包含的信息量较小,信息交互性弱,信息接收呆板;录像资料经常发生查找困难、偶然丢失、磁带损坏等问题[22]。由此,学者们开始以各种技战术分析方法为基础,尝试将其与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进行技战术诊断研究。这种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直接以三段指标评估法为基础,尝试将其与计算机视频技术相结合,以建立比赛技战术的视频快速反馈与诊断方法为目的;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满足备战世界大赛的科技攻关需要,学者们开始将该研究进行升级,以建构系统化的多媒体技战术分析系统为目的。

关于第一阶段的研究,如张辉(2005)对计算机视频技术在乒乓球比赛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提高大赛赛前备战训练的针对性与科学性[22]。乔云萍(2008)在继承“三段指标评估法”的基础上,以在国家乒乓球队的实践为平台,运用Simi Scout技战术视频分析软件,重点对乒乓球比赛技战术快速反馈与诊断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建立乒乓球技战术模型是进行视频技战术快速反馈与诊断的关键[1]。该研究较好地实现了对乒乓球比赛的现场快速反馈与诊断。关于第二阶段的研究,如虞丽娟等(2008)在乒乓球比赛技战术分析的系统研究中[23],研究开发了集技战术数据采集、技战术智能分析、基于数据挖掘的技战术决策支持和多媒体分析系统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战术分析系统。徐赟、张辉(2014)设计与研发了国家乒乓球队训练、比赛知识交互平台[24]。该平台实现了比赛视频、比赛技战术分析、训练监控、文献资料等多种异构数据的有机融合,将三段指标评估法与计算机视频技术的结合推进到了新的高度。

上述研究提升和拓展了三段指标评估法的功能与空间,可以预见,以三段指标评估法为基础的各种技战术分析方法与计算機视频技术的结合,无疑将会成为乒乓球比赛技战术分析的主流发展方向。但由于计算机视频分析软件成本昂贵,软件本身仍存在一定的程序漏洞、稳定性弱、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高等缺陷,致使该类技术目前仍处于再开发与完善阶段。

4 三段指标评估法的发展趋势

立足当前乒乓球比赛技战术运用的实际,通过对新规则实施后有关三段指标评估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中存在问题的深入认识,笔者认为,三段指标评估法的完善需从4个方面进行:一是其统计指标体系的再完善;二是其评估标准的再修订;三是其与多媒体技术的深度结合;四是不断深化三段指标评估法与多种技战术方法的有机结合。

4.1 不断完善三段指标评估法的统计指标体系

关于三段指标评估法的统计指标体系的完善,笔者认为,需从3个方面进行:一是关于将运动员总体竞技能力如何合理分段的探讨,即是否将三段指标评估法的相持段根据发球轮和接发球轮分为两部分进行统计。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将相持段分开分别归入发球轮和接发球轮来进行统计是趋势所向。二是关于发抢段、接抢段、相持段统计指标的再确定。比如,第5板应归入发抢段还是相持段?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发抢段从1、3板向1、3、5板延伸是趋势所向。三是各段统计指标的确定不能仅靠专家经验,必须有实证支持。

4.2 科学修订三段指标评估法的评估标准

关于评估标准的修订,也需从3个方面进行:一是需要在准确确定三段指标评估法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即保证统计指标体系与评估标准的一体性;二是要进行大样本研究,即通过较多场次比赛的技战术统计数据来支持对评估标准的修订,以提高新评估标准的信度和评价效度;三是要增强比赛选择的针对性和代表性,以更好地反映现代乒乓球运动技战术发展的实际,进而使新评估标准能为技战术评价提供最佳参照。然而,应该指出的是,世界乒坛竞技实践不断变化的事实告诉我们,任何评估标准的制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评估标准要保持动态可调整性,要及时对其进行修订[2]。

4.3 三段指标评估法与多媒体技术的耦合研究应继续加强

现代乒乓球的竞技、训练实践不仅要求科研人员快速、准确地提供彼我双方运动员的技战术信息,而且还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展示,并能对不同时段的比赛情景进行定位分析,这些都是三段指标评估法所不能实现的。因此,加强三段指标评估法和其他各种技战术分析方法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研究,不断提高其稳定性和识别性,促使其对技战术的分析达到综合化、系统化、立体化,无疑是未来技战术分析的主流发展方向。同时,两者的结合还需处理好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关系。过多的数据分析不但难以记忆,也难以抓住对手的主要问题。因此,如何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集中概括对手的主要技战术特点,做出高质量的定性分析,是增强技战术分析效果的关键[22]。

4.4 不断深化三段指标评估法与其他技战术分析方法的有机结合

就目前乒乓球技战术分析的定量研究而言,国内学者主要是运用三段指标评估法和描述性统计方法来进行分析,而运用其他方法进行技战术分析的研究还较少。实质上,对于技战术分析而言,各种技战术分析方法各有所长,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窥其全貌。因此,以训练和比赛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依据和导向,在借鉴国内外学者比赛技战术分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三段指标评估法与其他技战术分析方法、描述性统计方法与推断性统计方法的有机结合,理应成为国内学者提升乒乓球技战术分析效果的自觉意识。

5 结语

随着乒乓球竞赛实践的不断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深入推进,对于三段指标评估法的探索也将会不断前行,对乒乓球运动员竞技实力的诊断也会更加准确、深入。对三段指标评估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应用中存在问题的梳理与总结,将有助于深化对它的认识;而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也将会在为未来研究提供借鉴的同时不断地推动着三段指标评估法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乔云萍.乒乓球比赛技战术的视频快速反馈与诊断方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0):1351-1357.

[2]张晓蓬.中国乒乓球队战术训练水平定量诊断方法及实践效用[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

[3]吴焕群,李振彪,陶志翔,等.乒乓球比赛中实力评估与技术诊断的方法及其应用效果[M].乒乓长盛的训练学探索.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207-210.

[4]国家体育总局《乒乓长盛考》研究课题组.乒乓长盛的训练学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223.

[5]吴飞,刘国兵,华承健,等.关于改进乒乓球三段技、战术统计方法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4,50(1):71-74.

[6]兰彤.第12届全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解析及技、战术前沿动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4,50(5):57-61.

[7]范洪成,牟春蕾,黎晨.第15届亚运会乒乓球女子团体半决赛、决赛技战术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7):51-55.

[8]乔红.对国家乒乓球女队重点主力队员的技战术跟踪分析与诊断[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4):471-476.

[9]杨青,张辉.乒乓球比赛技战术“四段指标评估法”的构建与应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29(5):439-442.

[10]张秋芬.第47(200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击球落点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6):64-66.

[11][JP+1]沈贵庆,卢耿华.马琳与王皓比赛中战术组合特征对比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4):74-78.

[12]韩冬.张继科乒乓球世界杯单打决赛技战术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2(9):37-40.

[13]李今亮,赵霞,章潮辉.新规则对世界乒乓球运动技术发展趋势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0):1414-1416.

[14]李振彪,单颖,李浩松,等.对乒乓球技术评估标准的再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0):126-128.

[15]Hui ZHANG,Wei LIU,Jin-Ju HU,et al.Evaluation of elite table tennis players technique effectiveness[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13,31(14):1526-1534.

[16]张辉,刘炜,卢进菊.对抗性项目技术效益研究[J].体育科学,2015,35(9):44-49.

[17]刘文明,唐建军.乒乓球战术行为博弈分析理论与实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6):119-125.

[18]刘文明,唐建军.乒乓球序贯行动博弈的纳什均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7):140-144.

[19]肖华勇,周颖,李丰江.基于回合的乒乓球胜败预测模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學学报,2011,34(12):138-141.

[20]张辉,霍赫曼·安德烈亚斯.球类比赛数学模拟竞技诊断的理论与实践——以乒乓球比赛分析为例[J].体育科学,2005,25(8):39-45.

[21]Mark Pfeiffer1,Hui Zhang and Andreas Hohmann.A Markov Chain Model of Elite Table Tennis Competi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2010,5(2):205-223.

[22]张辉,李晓东,傅悦.计算机视频技术在乒乓球比赛分析中的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6):47-50.

[23]虞丽娟,张辉,凌培亮.隔网对抗项目技战术分析的系统研究[J].体育科学,2008,28(10):41-48.

[24]徐赟,张辉.国家乒乓球队训练比赛知识交互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体育科技,2014,50(4):21-24.

猜你喜欢
乒乓球
不会掉落的乒乓球
巧取乒乓球
会沉底的乒乓球
浮不起来的球
一起找“异类”
乒乓球与大铁球
迷你乒乓球
乒乓球快速变圆法
乒乓球怎么躲开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