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生 徐先友
“前些年家里穷,一到吃饭时就觉得对不起老婆和两个孩子,因为桌子上实在找不到一碗像样的菜。现在不一样了,想吃啥有啥,想要啥买啥。”55岁的王建国说起现在的日子,感慨万千,“现在政策好,农民机遇多,我们年收入近10万元,房子装修得不比城里人差,光客厅就有100平方米,咱们农民的日子就像掉进蜜罐里了。”
“以前老想这件事:天天吃肉啥滋味?”
“以前的三间老房子不住了,太小。用我小孙女的话说,像兔子窝一样小!”4月7日上午10时许,平顶山市湛河区油坊头村的农民王建国,从门前地里的葡萄园回到家。刚坐在沙发上,大儿媳妇就泡上一杯清茶端了过来。吹了一口茶沫,惬意地抿上一口,王建国抱起正在身边玩耍的小孙女,“妞,中午想吃啥?爷爷给你做肉肉吧!”
“不吃!”两岁多的小孙女身子一扭,从王建国的怀里挣脱出来,仰着头,一脸不满的表情,“不好吃”。
“连肉都不好吃了,现在的这种好日子,以前真不敢想啊!往年是愁没东西吃,现在是愁不知道吃啥。”王建国哈哈大笑着,又把孙女抱到了怀里,“以前穷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么一件事:天天吃肉啥滋味?现在总算知道了——天天吃肉是要被孙女嫌弃的。”
“以前的日子和现在比,天壤之别”
1982年,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王建国,从空军某部高炮连退役返乡。
“村里地少,人均不到半亩,靠种庄稼根本吃不饱肚子。我在部队是汽车兵,回来后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啥活儿做,于是就在村附近的河里帮人开车、挖沙,挣点辛苦钱。”王建国告诉笔者,这样的日子过了好几年,后来结婚了,两个儿子相继出生,挤在三间小房子的一家人,经济状况愈发窘迫。
油坊头村耕地少,但旮旮旯旯的坡地多,脑子灵活的王建国就平整了一亩多坡地,试着种一些葡萄树、桃树、梨树,但成活率不高,也没怎么挂果,可他不为所动。栽树、嫁接、修剪……年复一年,人们也习惯了王建国毫无成果的折腾,可大家不知道的是,此时的王建国已经从果树种植门外汉,逐渐成了行家里手。而恰在此时,机会来了。
2012年,当地政府充分挖掘油坊头村地处市郊、近水、坡地多的特殊优势,大力推动发展温室大棚和果树种植,促进农民增收、脱贫,当时还属于村里贫困户的王建国,成了第一批响应者。
“从那时我就专一种葡萄,而且不断更新品种。”交谈中,王建国说起自己的发家史忍不住笑了,“多亏了早些年的瞎折腾,把经验、技术都锻炼出来了。”
如今的王建國已经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他的葡萄园从最初的1亩,已经扩展到5亩,仅此一项年收入就有六七万元。此外,王建国还在葡萄园搞养殖,养鸡、鸭、鹅,年收入也很可观。每年11月往后葡萄园里没啥事,有着一手好厨艺的王建国还会到村里的饭店打工,老伴儿也在附近的蔬菜大棚里上班,到开春的时候,又会有2万元进账。
当笔者问他“现在的日子和以前比起来如何”时,王建国感慨地说,“不能比,也没法比,天壤之别!”
“咱是新时代的农民,不能落于人后”
5亩地的葡萄园,是不是很忙碌?王建国告诉笔者,除了葡萄树生长期的管理、冬季的修剪外,其他时候很轻松,“我两个儿子都结婚了,二儿子在一家医院上班,去年刚花几十万元在市区买了新房子。大儿子儿媳妇和我们住一起,但他们也都是在外面上班,家里的事情不用他们插手。”
收入高了,日子好了。几年前,王建国在自己的葡萄园地头盖起了如今住的这栋新房,并且像城里人那样花了好几万元装修了一番。
“我和别人不一样,我不喜欢楼房,上上下下的麻烦,所以盖了这栋大平房。”交谈中,王建国一手端着茶杯,一手指点江山般向笔者介绍着自家的房子,“你看,我家的客厅估计都有100平方米。家里4个卧室,每个卧室都有空调、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样样俱全。”
“和以前比起来,如今的日子已经幸福得像是掉进蜜罐了。”王建国表示,现在政策这么好,对农民来说是最好的机遇,“咱年纪也不大,还能好好折腾几年,帮孩子多攒点家底。俺们村里的人,如今存款几十万、上百万的也不少见,咱可是新时代的农民啊!不能落于人后。”
说完,抱着小孙女的王建国再次笑了起来,眼角眉梢幸福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