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廓圆、昼始夜弭:莎士比亚与英国人的文学情结

2018-06-21 06:31郑诗雨
汽车生活 2018年5期
关键词:莎翁母题英国人

郑诗雨

早前求学英伦,曾供职BBC和澎湃新闻等国内外新闻媒体机构,跑过创业投资、公共外交、汽车产经等多条线,现为国家公派博士、外方全奖得主,研究领域为新媒体、受众参与、全球影视、跨文化传播、文化政策等,兼有社交运营官、专栏作者、自由撰稿人多重身份。

正如英语是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种,威廉·莎士比亚(Shakespeare William)是英语文学世界最伟大的代表。后世感念其在文学、戏剧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表达对他的崇高敬意,亲切地称其为莎翁(同时谐音姓氏“威廉”)。今年的4月23日是莎士比亚诞辰454周年,位于英国埃文河畔的莎士比亚故乡——斯特拉特福德(Stradford upon Avon)迎来了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庆祝莎翁诞辰。而身处英国的我有幸参与其中,更是从多个维度了解莎翁其人和作品。

文学与戏剧的跨界闪耀

說起莎士比亚,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他作为戏剧家最为人所周知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特别是《哈姆雷特》中的名句,令人耳熟能详。而很少有人知道,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包孕了深层次的文化母题,分别对应原罪、宽恕、审判和谎言,这些文化母题,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时代的需求。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发现,在莎翁的戏剧作品中,无不渗透着文化和戏剧的跨界互文、深层内涵。当今英语世界的文学主义,都能在莎翁作品中找到对应的“源头”。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在莎士比亚之前,英语被视为“低等”、“粗俗”,世界上没有人能够用这门语种创作出如此优雅的文字与艺术,英文也为欧洲大陆天主教共同圈的文化人所耻笑。而莎士比亚用通俗的表现形式,融合英文语言艺术的魅力,给了欧洲大陆的文人以一记重击:原来英国人也可以缔造出如此伟大和优美的作品,并不只有所谓“正统”的法语和拉丁语才能写出高雅的文字。莎士比亚的作品让英国的文学从此在欧洲大陆挺直腰板,站立起来。时至今日,当提到英国的文学创作,英国人无不追溯并认同莎士比亚作品为英国现代文学之滥觞。我的博导感慨,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诗人、文学家,没有之一。

语言与诗歌的遥相辉映

稍加了解莎士比亚作品的人都知道,除了戏剧以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英文Sonnet,又译作“商籁体”)堪称是英语诗歌中的经典。同样地,在莎士比亚之前,十四行诗已经蜚声欧陆,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的创作使其臻于完美。而莎士比亚的改良,使商籁体在英语世界得以立足。莎士比亚的创作,使得诗歌节奏抑扬顿挫、音韵独特起承转合、诗歌内涵形象生动,在那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下,莎士比亚借诗言志,表现了新兴阶层的情怀和理想。记得我初学英文之时,学校就专门开设了莎士比亚英语的研修课,当时的导师告诉我,想要成为英语大家,读懂了莎士比亚英文原著,才是真正精通英语的个中高手,而这一点对于母语为英文的学习者都难度极大。因此直到今日,不少大学依然传承并开设了莎士比亚英文研究的课程,其中就包括了牛津大学、开放大学等顶尖学府,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更是有一档专业的英语学习栏目,讲述莎士比亚的语言艺术(Shakespeare Speaks)。可以看到,英国人对莎士比亚语言创作的研究热衷,从未中断。

精神与思想的长久慰藉

任何徒有形式虚乏内容的创作,都会随着历史的淘沙而湮没无闻。而莎学之所以能成为西方世界唯一一个以作家之名缔造的独立学派,更多的是其背后的精神引领。很多人以《麦克白》中的名句“无论黑夜怎样悠长,白昼终会到来”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或是将《哈姆雷特》中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奉为圭臬。终其一生,莎士比亚都在不断通过文学探索和思考人生的终极母题,希望解惑当下的生存困境,给世人以长久的启迪。在通达凝练的文字中,传达出不朽的思想。这也是为什么,当如今的我们通读莎士比亚著作,仍能感受到相似的历史之慨,人性之悲,譬如“身份焦虑”、譬如“都市孤感”。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复照人?莎士比亚出生和逝世于同一日,这似乎是一种偶然,又似乎是一种暗示。生与死,存与灭,仿佛是一个轮回,纺织了时间,缔造了永恒,似玲珑的圆,如佛顶的光,在这历史廓圆中,昼始夜弭。让今人读莎翁著作,通古人灵犀,让莎翁著千年煌作,解今人之惑。至此,莎翁不仅凝结了英国人的文学情结,更传承为举世精神、令后世仰观鼻息。

猜你喜欢
莎翁母题英国人
教学中的母题研究介绍
英国人的度假历史
莎翁故居梦游记
跨年,爱的母题
英国争论孩子要不要读莎士比亚
453
这个英国人在长城捡垃圾22年
依旧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谈天气
英国人的姓氏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