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
大学生找工作,关系到底多重要?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是,“有能力”比“有关系”更重要!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蒋承在《如何才能“用得上、留得住”———对基层就业大学生工作状态的定量研究》一文中披露,他和团队发现,所谓“跑关系”“走后门”等途径得到的资源,对大学生基层就业状态几乎没有影响。(2018年4月18日《中国青年报》)
在就业市场,“有能力”比“有关系”更重要,这样的集体新认知,确实是一种较大的进步。
长期以来,我们这个讲究人情世故的社会,被普遍认为是“关系社会”,很多事情都需要靠关系才能解决,比如在面临不公正待遇之时,尤其是在面对就业竞争时,“需要关系”似乎成为了许多人的“共识”。这一点在小城市和基层表现得更加充分。据报道,2003年6月,学者陈成文通过对14所高校在校毕业生的调查,发表了《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该研究显示,高达90.1%的毕业生认为,社会关系对就业影响相当大,只有3.7%的人认为影响非常小。就业拼关系、拼背景的结果是,制造了阶层摩擦,影响了社会和谐。
现在好了,“有能力”比“有关系”更重要,这也成为许多人的共识。出现这一重大变化,与相关部门大力根治招聘腐败、落实就业公平有关,也与基层群众的权利意识日渐觉醒,对就业招聘中存在的腐败现象保持零容忍的态度有关。当然,最重要的是,用人单位在部门竞争、地方竞争或行业竞争之下,招聘员工不再看关系,而是更看重个人能力,以提升自己的抗压、抗风险能力。总而言之,就业重能力、轻关系是一种好现象:于就业者而言,大家都在能力的起跑线上公平竞爭,所有求职者对结果就会心服口服,有利于创造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也有利于整个社会和谐稳定。
当今社会,无数事实也已证明,“有能力”比“有关系”更重要,无论哪一职业,能力的作用永远大于关系。通过走关系、跑关系等手段谋求职位或者利益,可能一时能蒙蔽众人,但时间长了会受到他人的小瞧甚至鄙夷;而凭借能力谋求职位或利益,通过充分发挥能力与创造力对单位做出较大贡献,可以使自己获得他人、单位乃至社会的尊重。无论何时,关系是一个变量,靠裙带关系上位终有一天会因此下位;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健康等能力,则是一个恒量,可让人终生依赖。在能者多得的时代,靠能力吃饭远胜于靠关系混日子。
可以说,“有能力”比“有关系”更重要,这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广大求职者尤其是青年学生必须充分意识到,通过关系获得职位或者提升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将关系当作工具进行投资,也越来越不太好使。摒弃“有关系就等于有捷径,有后门就等于能成功”的依赖思想,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培养综合素质能力,摆在自己面前的就业难题就不再那么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