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
鸕鹚有1属39种,在中国有5种。它们广布于全世界的海洋和内陆水域,以温热带水域居多。目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在繁殖期结伴的雌雄鸬鹚,从营巢孵卵到哺育幼雏都在一起,所以古代也常把鸬鹚作为美满婚姻的象征。
渔民在捕鱼时,仍会在已驯服的鸬鹚脖子上拴一条绳子,防止鸬鹚在捕鱼时私吞。
古老的捕鱼传统:鸬鹚捕鱼
在中国桂林,两名渔夫正和他们训练有素的鸬鹚在竹筏上小憩……俄罗斯摄影师Kos Karathanasis的作品有没有让你想起以前学过的课文《鸬鹚》?在中国,渔民利用鸬鹚捕鱼的传统已经有几千年。不过能捕鱼的鸟类那么多,为什么渔民偏偏选择了鸬鹚呢?
首先是鸬鹚十分擅长潜水偷袭,在它呈锥部的嘴巴前端长有锐钩,非常适合啄食鱼类,猎物一旦被它锁定,就难以逃脱。在捕获猎物后,鸬鹚不会马上吞咽,而是将鱼储存在下喉部的小囊里。因为鸬鹚的翅膀不具备其他水鸟的防水油,潜水后羽毛湿透就无法飞翔,所以渔民也不用担心它们会带着猎物逃跑。最重要的是,鸬鹚是一种不怕人类,非常容易被驯服的鸟类。在大鸬鹚被驯服后,小鸬鹚还会跟着大鸬鹚学习。所以在一些不适合大规模捕捞的河网地区,渔民就会通过鸬鹚捕捉鱼类。不过因为鸬鹚捕鱼时不择大小,会对渔业资源造成一定破坏,目前这种捕鱼方式已经被禁止了。但为了保护这种传承了上千年的捕鱼方式,某些地方仍通过“渔文化展示”的方式将其保留了下来。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去观摩下这古老的捕鱼传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