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程
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人们通过环钻术,经颅骨钻孔或颅骨刮孔让大脑内部显露出来,这些手术方法被沿用至今。
公元前17世纪
在尼尼微人的《汉谟拉比法典》中,记载了关于眼部外科手术的规定,是人类文明记载的最早的外科手术。
公元前6世纪
印度古代名医苏胥如塔在他所著的《苏胥如塔·妙司集》医书中,记载了8种外科手术方法。
最早的专业“手术师”——理发师
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医学一直是神学的附属品,当时唯一的外科技术——放血疗法,也是由神职人员操刀。但在教皇亚历山大三世颁布神职人员禁止放血的禁令后,放血工作就变成了一门民间手艺,并渐渐成为理发师的专职手艺。除了放血之外,理发师还有别的特长——“取出疯狂之石”。这是因为当时的人认为智商低下的人是因为脑子里有石头,所以教士和一些江湖郎中有时就会上演一出事先串通好的闹剧:由头上戴着一顶所谓“智慧漏斗”帽子的理发师,切开病人的头皮,然后用预先藏好的石子欺骗病人,告诉病人“愚笨之石”已经被取出,再将石头丢入河流之中。
拔牙、切除阑尾、伤口缝合……从小到大,你肯定经历过或大或小的外科手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家对于手术的态度也越来越淡定。不过,最初的外科手术可都是各种简单粗暴的“开膛破肚”。外科手术发展至今,可是经历了血淋淋的漫长之路呢。
公元前1世纪
在柯欧普神殿的一个门柱上有关于割礼的记载。此外,在《埃伯斯纸草文稿》与《艾德温·史密斯纸草文稿》中也有解剖学、外科学等内容记载。
公元3世纪
东汉至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发明了让患者酒服麻沸散的麻醉方式,并采用“刮骨疗伤”等多种外科手术,这在《三国志》和《后汉书》中皆有记载,被公认为最早的中医外科手术。
公元10世纪-11世纪
阿拉伯名医阿布卡色斯结合伊斯兰医学与罗马、印度的病例,发展出现代外科学的雏形,常常影响了现代医学,被称为“外科之父”。
公元13世纪-15世纪
13世纪时,欧洲某些城镇因医疗需求而发展出医学大学。发展到15世纪,外科学成为独立的医学专科。
大放异彩的解剖学
在理发师的带领下,外科手术一路跑偏,直到解剖学的出现,才将外科学从理发师的手中剥离出来。而这个领军者就是近代解剖学的创始人——安德雷亚斯维萨里。
维萨里从学生时代就对解剖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习并掌握了大量解剖知识,大学毕业后专门从事解剖学教学,并通过一位法官获得了解剖罪犯尸体的机会。在不断的解剖实践中,维萨里一点点揭开了人体的奥秘,他在30岁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汇编成为时代巨著《人体的构造》,这本书改变了当时医生的思想,使尸体解剖成为寻找病因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于自身的了解。
外科手术的突破:麻醉与消毒
虽然维萨里的解剖学为外科手术打开了一扇重要的大门,但人们对于外科手术的轻视却并没有改变。尽管当时如肾脏摘除、移除膀胱等手术已经百花齐放,但疼痛却是医生们无法逾越的障碍。直到1846年,牙医威廉莫顿首次在外科手术中使用乙醇麻醉病人并成功完成手术,引发了外科手术中的麻醉狂潮。更多类型的手术能够被摆上台面,医生也可以冷静地进行手术。随着麻醉药品和麻醉方式的推陈出新,外科手术进入了黄金时期。
尽管麻醉的出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但死亡率还是居高不下,在那个没有细菌概念的时代里,术后感染成为病人最大的隐患。好在1864年,英国人约瑟夫李斯特经过观察,用石炭酸做灭菌剂,建立了“李斯特消毒法”。他不仅在每项手术前认真洗手,还确保要使用的器皿和敷料都经过彻底的卫生处理,使得手术死亡率大大下降。在此之后,环境消毒、工具消毒等也逐渐被重视起来,消毒使得外科学领域发生了彻底的革命。
随着专业化、最小创伤、程序化等手术理念的逐渐提出,规范的手术流程也成为外科手术的重要法宝,而微生物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等领域的發展,也让更多的新型手术方式不断出现。回顾过去那段“开膛破肚”的历史,其中充满了人类在疼痛中与死神斗智斗勇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不仅有着荒诞疯狂,更充满了人类在医疗领域里无限探索的勇气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