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小田
【内容摘要】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对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文学欣赏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古诗词的教学,能够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所提升,所以,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选择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古诗词教学,使学生充分领略到古诗词中所蕴藏的魅力。因此,本文着重探讨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语文古诗词 教学 研究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越发重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只有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得以提升,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进步。所以,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古诗词的作用,借助古诗词中存在的深刻文化底蕴,使学生受到良好文化的熏陶。从而实现学生古诗词学习水平的切实提高。
一、通过反复阅读,巩固学生学习基础
若想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古诗词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就必须让学生进行反复的阅读,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最好达到背诵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投入到古诗词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取得古诗词学习水平的进步①。并且,通过反复的阅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记忆,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中所蕴藏的深遠意境,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从而使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际古诗词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许多学生在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都浮于表面,未能深入感受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意境,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学生读多少遍,都只是一个古诗词的阅读者,而做不成古诗词的知音者。所以,教师应时刻关注着学生的阅读成果,确保学生钻研到古诗词的学习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以检验学生反复阅读的成果,从而保障学生的有效学习。
例如,在学习《将进酒》时,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反复的阅读,增强学生对该篇古诗词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其中表达的情感,以及作者所处的环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古诗词的乐趣,进而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提高,以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二、与情境相融,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受传统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影响,教师会在语文课堂中对古诗词逐字逐句的翻译,让学生一味的进行记忆与学习,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极为不利,长久下去,甚至会使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产生抵触情绪②。所以,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与情境的相融,让学生置身于教师为其设计的情境中,以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使学生的古诗文学习水平取得显著进步。另外,教师应注重对古诗词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领悟。
例如,在学习《琵琶行》一课时,教师应将古诗词教学与古诗词背景相融,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使学生充分融入到情境中,以达到寓情于景的目的。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情境的演绎,使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实现学生古诗词学习水平的进步。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重要途径,只有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真正推动学生古诗词学习水平的进步。所以,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充分投身于古诗词课堂的学习之中③。对此,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与古诗词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放映功能,使学生能够直观的学习到古诗词知识,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与意境,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让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实现学生古诗词学习水平的总体进步。
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应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而是应该只将其作为一个辅助教学的手段,具体重点的学习内容,还需要教师反复进行强调,并且,在学生观看课件之后,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以确保学生真正投入到课件的观看之中,从而使语文古诗词的课堂教学变得高效起来。
例如,在学习《行路难》一课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出相关的视频,以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也可以制作成课件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观看,提升语文古诗词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古诗词的学习之中。
总结
总而言之,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在古诗词课堂中的注意力,让学生充分领略到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深刻意境。另外,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复阅读,以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实现学生古诗文学习水平的总体进步。
【注释】
① 蒋进强. 如何提升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J]. 小学教学参考,2017(09):19.
② 李晓云. 提升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分析[J]. 赤子(上中旬),2015(13):250.
③ 张玉芳. 中职语文开展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 教师,2014(11):58.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