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成本与收益状况实证研究*
——基于山西省三所省属高校有效样本分析

2018-06-20 11:20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工资收入旷课性质

(1. 太原师范学院 政治系;2.太原师范学院 教育系,山西 晋中 030619)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快速提高,201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1]与此同时,毕业生人数的快速增加也为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据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9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比上一年增加30万人。2001年到2016年的15年间,毕业生人数增长了651万。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付出了越来越多的努力来搜寻工作,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支付了越来越高的就业成本。在此背景之下,对大学生就业成本问题进行实证探索,深入分析就业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就业成本的构成与支出水平以及在校大学生对就业相关问题的认识,提出降低大学生就业成本、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对策与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1.就业成本的概念

成本是指从事一项投资计划所消耗的全部资源的总和。一般认为,大学生就业成本包括大学生为找工作而投入的物力、精力等因素、高校的就业服务成本和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本研究主要是从大学生个人的角度考察就业成本与收益,这里的就业成本是指大学生从准备开始找工作到真正就业参加工作这段时间里,为了找工作而消耗的全部资源的总和。

2.样本概况与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的样本取自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和太原师范学院2012、2013、2014和2015年毕业并已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40份,有效回收率85%。由于研究总体分布较为分散,联系比较困难,同时受时间、经费等限制,抽样无法采取概率抽样,使用的是非概率雪球抽样。

样本基本涵盖了理科、工科和人文社科类的主要学科,其中男生140人,占41.2%,女生200人,占58.8%。从家庭所在地看,11.8%来自大城市,15.6%来自中等城市,32.1%来自小城镇,40.6%来自农村。2012届毕业生17.4%,2013届24.1%,2014届22.4%,2015届36.2%。

调查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方法有频数分布分析、列联表分析、多重响应、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以及相关分析等。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就业成本的结构与总量

大学生为就业而付出和消耗的资源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方面:一是各种金钱方面的花销,可以称之为经济成本;二是时间的付出,可称为时间成本;三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动员和使用,可称为关系成本。

大学生就业的经济成本一般包括招聘会门票、 简历制作、 交通、 通讯上网、 求职租房、购买服装以及化妆品、职业中介以及培训考试等费用,但是调查中面临着被调查者无法将与就业有关的这些费用全部回忆、计算出来的问题,调查无法真正得到确切的经济成本总量。因此,本研究将调查重点放在经济成本的结构上,问题设计为“您在以下哪些方面所花费用最多”,要求排序并填写确切数字。结果显示,排在第一位花费最多的是交通食宿费用,40.4%的人选择此项;若不考虑排序,样本选择花费最多的三项是交通食宿费用(66.1%)、个人形象包装费用(63.1%)和培训与考试费用(51.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支出最多的项目

若从支出水平来看,请客送礼费用最高,样本平均数近4000元,为3959.3元,最高值为50000元。其次是职业中介费用,样本平均值为2093.6元,后面依次是培训考试费用,平均1898元,交通住宿费用,平均1366.7元,个人形象包装费用平均1212元,网络通讯费用平均800元,简历制作费用平均198元。

虽然样本全部支出费用难以通过调查得到确切数据,但通过对样本支出最多的三项费用的统计,可以看出,样本支出最多的三项费用总和平均为4544.6元,最低120元,最高达到57000元。

大学生就业的时间成本主要包括课余为就业进行准备而付出的时间、为就业准备而影响正常学业的时间以及毕业之后到正式上班工作之间的等待时间。时间成本基本无法准确统计,本研究主要关注大学生准备就业对上课的影响及毕业后等待工作的时间。数据显示,样本中只有不到30%的人找工作期间“基本没有旷课”,而“经常旷课”的占到12.9%,大多数人(57.9%)是“偶尔旷课”。从毕业到正式上班工作之间的平均等待时间是3.5个月。

关系成本的内容比较复杂,无法量化。本研究主要从整体角度探讨关系成本在大学生就业中所占的比例。通过问题“您现在的工作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可以看出,有18.6%的样本(60人)回答现在的工作是通过“亲友介绍”获得的,“亲友介绍”必然需要支付关系成本。结合支出最多的项目数据(表1),选择“请客送礼”的占到17.3%(58人),两个数据基本吻合。说明样本中18%左右的人支付较高关系成本。

2.就业收益状况

对样本就业收益状况的考察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经济收入和心理感受。

经济收入方面,样本“每月工资收入”平均数为3888元,“年终、两节等奖金”收入平均数为5815元。收入最高的单位类型是党政机关,收入最低的单位类型是学校与科研机构。心理感受方面,认为目前工作“有些累”和“非常累”的超过半数,达到55.6%;“不太累”和“很轻松”的占31.4%;还有13%的人表示“说不清”。工作满意度方面,55.8%的人表示满意,不满意的只占到14.5%。外企和国企的满意度较高,满意的比例分别达到77.8%和78.3%,而私企和学校与科研机构的满意度最低,只有52%和52.8%。

3.就业成本与就业收益的影响因素

(1)经济成本与收益。首先从经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对“月工资收入”与“支出最多的三项费用总和”进行相关分析,可以看出,“月工资收入”与“支出最多的三项费用总和”在0.01显著性水平上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21。即毕业后的工资收入受到就业期间的经费投入的正向影响,但影响并不强。将各项支出分别与工资收入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与工资收入相关的主要是“请客送礼费用”、“职业中介费用”与“个人形象包装费用”,相关系数分别是0.346、0.415和0.201。可以看出,通过各种社会关系找工作对经济收入有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弱。个人形象包装费用的投入,也对将来工资收入有微弱影响。

总体来看,经济成本的投入与将来经济收益有正向相关性,即投入越多,收益越大,但相关程度较弱。

(2)时间成本与收益。通过对“是否经常旷课”与“工资收入”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经常旷课”、“偶尔旷课”、“从不旷课”的人就业后的工资水平有显著差异。经常旷课的高于偶尔旷课的,从不旷课的最低。说明时间成本与就业后的经济收益有正向相关性。

(3)影响经济收益的其他因素。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的投入虽然对经济收益有正向影响,但其程度较弱。影响工资收入更重要的因素是工作年限与工作单位性质。相关分析表明,工作年限与工资收入有弱相关性,相关系数0.11。非参数检验结果证明,不同性质的工作单位,工资收入存在显著差别,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党政机关、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学校与科研机构、私营企业。

(4)工作满意度与经济收益.相关分析表明,工作满意度与工资收入在0.01显著性水平上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226。即工资收入越高,工作满意度越高。在对在校生进行的大学生就业倾向调查中,数据显示大学生选择工作首要考虑的因素中选择最多的是“工资待遇”,占总数的49.5%;其次是“单位性质”,14.8%;第三是“能否实现自我价值”,10.5%。而不考虑排序的话,选择最多的因素前三位是“工资待遇”86%,“工作稳定性”48.6%和“单位性质”46.7%。所以,经济收入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4.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综合分析

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就业成本与就业收益具有相关性,时间与经济成本投入越多,收益越大。但二者相关性强度并不大,找到理想工作还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工资待遇是大学生评价工作好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业成本与工资待遇虽然具有相关性,但不具有因果关系,即成本的提高不必然带来收益的提高,二者有可能都与其他因素的变化有关。而根据对当前社会情况的一般了解,结合非参数检验,可以判断工资待遇受“单位性质”的影响更显著。通过对“单位性质”和“支出最多的三项费用总和”进行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Test),发现不同的单位性质其就业成本有显著差异,说明就业成本对单位性质有一定影响。再对各类具体支出项目与单位性质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培训考试费用”和“交通住宿费用”与单位性质具有相关性。目前,大学生若想进入党政机关等体制内部门必须进行笔试、面试等环节,这类考前辅导与培训收费不菲,有些人为增加就业保障会参加多地不同考试,这就会增加培训考试费用和交通住宿费用。

就业成本与将来就业的单位性质有一定相关性,但对单位性质影响更大的则是家庭背景。通过对父母亲职业与就业单位性质的交叉列联表分析,可以看出父母的职业不同,子女就业的单位性质有显著差异。“单位性质”是党政机关、学校或科研机构以及国有企业的样本中,父亲职业最多的是“国有企事业单位”,分别占58.3%、43.5%和48.3%;“单位性质”是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的样本中,父亲职业最多的是“私营单位”,分别占53.5%和40.8%。而从父亲职业的角度看,父亲职业属“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样本中,单位性质最多的是学校或科研机构;父亲职业属“私营单位”的样本中,单位性质最多的是私营企业;父亲职业是“务农”的样本中,单位性质最多的也是“私营企业”。母亲职业对单位性质的影响与父亲职业的影响相似。所以,家庭背景对就业单位的性质有显著影响。

家庭背景对就业虽然有显著影响,但影响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综合作用的,更重要的是学生个人因素。在回答问题“您认为影响就业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时,超过半数的人选择了“实际能力”(50.6%)。而选择三项影响就业的因素时,选择最多的还是“实际能力”,达到样本的80%;其次是“专业”,占总数的58.5%;第三是“个人社会关系”,38.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

对在校生相同问题的调查显示,在校生对影响就业主要因素的认识与已就业大学生的认识基本一致。认为影响就业最重要的因素是“实际能力”的占62.4%,选择三项因素时,排在前三位的是“实际能力”88.6%、“个人社会关系”47.6%和“专业”46.4%。

对在校生的调查同时显示,只有27.5%的人感觉学校对就业有较大帮助,51.5%的人认为学校的课程无法满足自己的专业需求,同时数据显示71.5%的人报名参加了计算机、外语等各类课外培训,只有28.5%的人没有参加任何培训。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就业成本与收益的调查分析,可知就业成本与收益之间存在弱相关性,成本的投入对收益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弱。影响就业收益的因素较为复杂,家庭背景与个人因素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较难量化。已就业大学生的经验表明,影响就业最重要的因素是个人的实际能力,而对在校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认为学校对个人实际能力的提高显然帮助不大,大部分人转而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家庭背景的影响无法避免,但明显在淡化,就业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最多的是通过互联网和公开考试,家庭的影响可能更多的是对大学生观念意识的影响和信息的获得。

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大学生自己和高校都肩负着重任。

高校方面,首先需要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方面进行改革,在如何提高大学生实际能力方面重点投入。如前所述,时间成本与就业收益有正相关性,逃课多的学生收益更高,另一方面,大量学生在校外培训机构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学习,这说明高校的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高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可开设实用性强、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以及相关证书培训、能力提升课程,如针对教师资格证、计算机证书、公务员考试以及面试技巧等方面的课程。这样一方面可提升学生基本素质能力和就业优势,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降低就业成本。其次,要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完善实习环节教学,做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个人实际能力。大学生在校学习所掌握的知识和理论,必须要通过实习这一环节来进行思考和巩固,这将为他们以后的正式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各专业应根据自身特点,积极与相关企事业单位沟通合作,建立实习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个人方面,大学生首先要摆正就业心态,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充分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和社会发展状况,合理分配求职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避免盲目求职带来的高成本。其次,大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成功就业的关键。大学生应在日常学习中夯实基础,注重实践,有意识地培养自已的实际能力,按照既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和实践,并注重生活中的积累,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从而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获得满意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 教育部. http://www.moe.edu.cn/jyb_sjzl/sjzl_fztjgb/201707/t20170710_309042.html

[2] 陈婷,吴海燕. 我国大学生就业成本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7(05):131-136.

猜你喜欢
工资收入旷课性质
对社会失望,新西兰学生频频旷课
高职辅导员对旷课学生的管理初探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性质的应用
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九点圆的性质和应用
厉害了,我的性质
陇南市武都区特岗教师收入来源的调查
大学生旷课行为及原因的调查分析
旷课猖獗愁坏沙特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