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亭
摘要:2016年国际奥委会宣布,空手道正式成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比赛项目。我国重视空手道运动理论研究是在2008年之后,尤其是对于得分技术的运用。但是对空手道犯规方面的研究甚少,文章以空手道组手比赛犯规处罚在比赛中对运动员的影响为主体,找出规则对我国空手道组手比赛过程中胜负的影响。研究认为:空手道两类犯规出现的次数有着较大的差异,第二类犯规的现象明显高于第一类犯规。尤其是第二类犯规的消极搂抱现象和出界现象。说明运动员在比赛中对于场地的控制和近身技术的把握不够全面。尤其是在比赛局势不利于自己的一方的时候,想要快速拿分或者被对手压制时更容易出现以上犯规现象。通过观看2016年全国空手道锦标赛录像,发现空手道男子组手运动员没有好好利用犯规处罚这一点,说明运动员对规则的理解上还有欠缺。面对空手道入奥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学习规则,在比赛中利用规则处罚。加强裁判对犯规尺度的把控,加强教练员对规则的运用,让规则在比赛场上为运动员所用。
关键词:空手道 组手比赛 规则 犯规现象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839(2018) 4-0094-04
1 前言
空手道的发祥地是历史上的琉球王国(今琉球群岛),其起源众说纷纭。其中最为学术界所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是:一三九二年,琉球国中山王察度派遣使向中国明朝进贡。明洪武帝派遣闽人三十六姓前往琉球。这些中国移民在那霸港附近建立了久米村,将中国的先进技术带到了琉球。中国拳法也在此时被带往了琉球,在结合了当地的格斗术琉球手后发展成今日空手道的原型唐手。我国在空手道项目上起步较晚,2006年我国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把空手道项目引进国内。空手道在中国发展迅速,训练和竞技水平迅速提高,特别是空手道项目中的“组手”(竞技对抗)。在空手道即将进入奥运会的大背景下,发现空手道的相关文献、研究较少,特别是關于组手(竞技对抗)犯规战术方面的研究更为缺乏。组手比赛采用“寸止”的形式,以增强体质、磨炼意志品质为目的的一项现代体育运动。空手道成年男子组手比赛每回合的比赛时间为:每回合3分钟。计时员在比赛时间“剩余10秒”时给予锣声或铃声提示,场上裁判给予“ATOSHIBARAKU”口语提示。世界空手道联盟最新10.0版本比赛规则将把“剩余10秒”提示延长至剩余15秒。双方在比赛中以自身已具备的技击动作进行智斗、技斗,同时突出快、准、灵、变、控等要素,在技术运用全面的基础上同时要求动作连贯、巧妙、精绝,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特点。如果在比赛中比分落后一方运动员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施展正确犯规战术,可以实现反败为胜;而假设领先一方的运动员在最后十秒中了解该如何应对,就可以提前预防,顺利赢下比赛。通过观察录像,对男子组手比赛录像中所呈现的最后十秒的犯规情况进行科学统计,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犯规现象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其特点和规律。通过总结分析,为今后的训练、比赛的科学化训练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2 文献综述
国外的研究中谷晨的《日本空手道的起源与发展演变》一文:“介绍了空手道的起源、空手道的发展和空手道的现状三个部分,空手道最初起源中国,并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空手道原是一种民间徒手自卫术,后来正式表演后得到发展的,二是空手道的四大流派中的刚柔流承认祖师在中国学习数年,现在空手道分为众多流派,不过总的母体都是中国拳法。
国内由于空手道运动发展较晚,相关研究较少,在空手道技术研究上国内以单个技术和技战术研究为主。如:张国宝以世界优秀女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的技战术为研究目标,对2012年、2014年世界空手道锦标赛进行分析,得出女子运动员的拳法技术是主要得分技术,建议加强腿法提别是横踢技术中后腿横踢的训练,提高后腿横踢在中段和上段得分部位上的得分能力,加强腿法在组合动作中的组合练习。沈萌芽在《对国家队重点运动员技战术跟踪分析与研究》中结合中西方空手道训练方法和内容进行比较,发现国内运动员技战术配合简单缺少多变性,建议在训练中制定多样的技术组合,采用与技术特征相近的训练手段。冯兰兰通过对2015年全国空手道冠军赛技战术使用情况,分析得出运动员要在使用单个技术的基础上,强化组合拳法的应用和手脚协调组合技术的训练,并且减少比赛中的出界、抓、搂、推等消极动作,重视避免犯规行为的训练,巩固提高3分技术的使用及得分能力。范灿灿在文章《空手道中段逆突技术分析与研究》通过对2011年全国空手道锦标赛暨亚洲锦标赛选拔赛3场比赛拳、腿、摔法、技术的对比分析进行技术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选手以防守反击为主,大部分空手道选手以拳法进攻为主。而在中段逆突技术上是以迎击为主进攻为辅。上述文献可见前人们对空手道运动技术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主要从技战术、训练和国内外对比等角度给予了研究,但总体上对我国空手道组手比赛“最后十秒”的犯规现象没有给予细致分析。“最后十秒”是提示运动员剩余比赛时间的一种方式,并且在犯规的惩罚上处以加重处罚,使比赛更具有观赏性,竞争性,结果的不确定性。本研究是针对男子组手比赛“最后十秒”中的犯规现象进行科学分析,以求对我国空手道男子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战术运用给予指导。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研究对象
以2016年全国空手道锦标赛成年男子组手比赛中的犯规行为为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在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收集有关空手道技术相关著作。在中国期刊网、万方、维普等电子资料库搜集到2010年至2016年间的空手道、散打比赛和技术等方面的论文,进行仔细阅读与记录,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一定的参考。
3.2.2录像观察法
录制2016年全国空手道锦标赛男子组手-60kg、 -67kg、-75kg、-84kg、+84kg决赛、半决赛,共30人,18场比赛,通过多媒体播放软件对本次比赛录像进行快放、慢放、定位等方法反复观察,并对比赛各类犯规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3.2.3数理统计法
根据录像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录统计,严格按照最新空手道竞赛规则进行犯规统计:使用常规统计方法,平均数、标准差、百分比等,对所獲得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3.2.4专家访谈法
在本研究方案制定过程中,采访上海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相关的教练员、裁判员进行有目的的半结构访谈并记录,对空手道规则和技术运用特点等问题进行讨论,为本研究提供了更为准确详细的资料。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空手道男子组手比赛中禁止的行为叙述
空手道男子组手比赛中有两类禁止的行为,分别为第一类犯规和第二类犯规。空手道男子组手比赛中的第一类犯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进攻技术过度接触,即使是作用在有效的得分部位上,和接触到喉部的技术动作;攻击手臂、腿部、裆部、关节或脚背部位;以开掌技术攻击面部;危险的或被禁止的摔技。空手道男子组手比赛中的第二类犯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假装受伤或夸大伤情。非对手原因离开比赛场地/场外( JOGAI);不顾自己安危,做出可能让自己被对手击中而致伤的行为,或没有采取足够的自我保护措施/无防备(MUBOBI);通过逃避比赛的方式让对手没有机会得分;消极,没有与对手交手的意图(不能在比赛还剩不到10秒时判罚);搂抱、扭摔、推搡对手,或与对手贴胸站靠,但没有试图施展得分的技术或摔技。除在截获对手施展踢技的腿后,以施展摔技为目的以外,用双手抓拽对手;用一只手抓住对手的手臂或道服,不立即试图以另一只手施展得分技术或摔技;施展无法控制的、有可能伤害到对手的,和危险的、毫无节制的攻击技术试图以头部、膝部或手肘攻击对手;与对手交谈,或挑逗对手,不服从主裁的命令,对裁判官员不礼貌,或其它有违礼节的行为。
4.2 空手道男子组手比赛中对犯规的警告和处罚
如果犯规情况发生在比赛结束前10秒以内,无论该选手在该回合是否已有过该类犯规的警告(KEIKOKU)处罚,主裁都应该直接对他处以该类犯规的犯规注意(HANSOKU-CHUI)处罚;但如果该选手在该回合已经有过该类犯规犯规注意(HANSOKU-CHUI)的记录,那么主裁可以直接判该选手犯规(HANSOKU),并宣布对手获胜。
4.3 空手道男子组手比赛中犯规次数的统计
根据2016年全国空手道锦标赛成年男子组手比赛录像,对18场空手道组手比赛录像中的犯规现象进行统计。通过表2可以看出,运动员在18场比赛中,犯规的总次数是43次,其中第一类犯规是3次,占总次数的7%;第二类犯规是40次,占总次数的93%。最后十秒钟的第一类犯规是1次,占总次数的33%;第二类犯规是6次,占总次数的15%。
4.4 空手道男子组手比赛中最后十秒中犯规现象的分析
4.4.1 比分领先方的犯规现象分析
通过录像观察,发现比分领先方运动员在最后十秒中,心理上占据优势,可以不用急着拿分,但是需要注意逃避战斗犯规,采用左右移动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后撤;可多用截击腿法,阻止对手进攻。如对手压迫攻势凶猛,一时无法想出有效办法,可在犯规次数未累计三次情况下, 进行一次犯规行为,使比赛中止,为自己赢得喘息时间,趁机想出克制办法。
4.4.2比分落后方的犯规现象分析
比分落后方运动员在最后十秒中,心理上处于劣势,大部分采取主动进攻去得分。这种情况下,出现犯规现象的几率大大增加。这里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比分差距超过2分及以上,这时候需要尽可能迫使对手犯规。在具有防守意识的情况下,采用快速连续的进攻动作,拉近与对手的距离,使对手下意识后退或逃避,进而导致出界或消极战斗犯规现象。亦或近距离使用单手抓摔技,让对手被迫双手搂抱,使其犯规。如差距在2分以内,则在迫使对手犯规的同时,也可以用拳腿组合进攻,拳加摔组合进攻,使对手露出防守破绽,完成得分,反败为胜。
4.4.3比分相同的犯规现象分析
比分相同情况下,运动员更应展示出求胜的欲望,主动进攻。不要后退或消极比赛。在0:0情况下,4位边裁和场上裁判会选择有较强进攻欲望、施展技术较多的一方获胜。所以选手应更加积极主动,这样才能赢得比赛。
5 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1)在空手道男子组手比赛的最后十秒中,运动员应根据自身实际得分情况,犯规次数和对手表现,选择合适的犯规战术,尤其是在比赛中对于场地的控制和近身技术的把握。避免消极逃避、出界和搂抱等犯规现象。
(2)通过录像可以看出,最后十秒运动员双方体能下降,大多数运动员无法完成得分动作。因此,更应该往规则上去研究,同类犯规累计两次,即输掉比赛。但是录像中运动员没有好好利用这一点,说明运动员对规则的理解还有欠缺。
5.2 建议
空手道男子组手运动员在练习提升自己技术的同时,多进行比赛规则的学习理解,利用规则。根据自身的技术特点对犯规战术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提高,特别是在最后十秒钟迫使对手犯规的能力。教练员要善于带领运动员对特定训练内容或比赛进行分析和学习,加强运动员对犯规战术目的理解,使运动员能够根据不同情况利用合理的犯规战术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