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亮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01)
2015年5月18~25日,福建省三明市出现长时间的持续性暴雨过程,多处地区出现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 5],三明市宁化县是其中受灾严重的地区之一。据宁化县气象资料,其中5月18日16时~20日08时宁化县经历6场大暴雨,过程降雨量达到380mm。受强降雨影响,宁化县城关北山居民区北侧坡体发生多处崩塌,大部分崩塌体后缘已紧贴民房基础,且坡顶民房密集,若不及时治理,一旦崩塌体继续发展,很可能引发整体滑坡,潜在滑坡土方量约5万m3,严重威胁到北山居民区226户1200多位居民的安全,同时势必造成民房损毁,估计直接经济损失约为6000万元,潜在经济损失将达1.2亿元[6]。
因此,为了彻底根治地质灾害,保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该崩塌进行现场勘察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宁化县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5~18℃,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春季长达4个月,无霜期214~248d,年平均降水量1700~1800mm,年均日照1757h,其中过程降雨量可达300多mm。
该区处于闽西断陷上升区中的闽西北大面积上升区,地壳比较稳定,新构造运动以整体而缓慢的间歇性上升为主,活动差异不显著。区内地震活动较弱,历史上未发生过强震。
崩塌所在山坡属丘陵地貌,坡顶为宁化县北山居民区,高程为340~346.7m,坡脚多为农用地,高程325.5~330.8m,上下高差10~22m不等。坡顶地势平坦,为北山居民区,民房密排,多为砖混结构,2~3层居多。外侧民房距离边坡边缘3~7m不等。坡脚为农用地,地势平坦,当地居民分块种植有稻田、玉米等农作物,并有鱼塘分布。
崩塌所处的北侧坡体总长约200m,总体走向NE70°,坡面多为线型坡,坡度40°~55°,坡面多为毛竹、灌木及杂草覆盖,植被良好。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坡顶及坡面雨水顺地形由上往下径流,排泄于坡脚。根据地层岩性及地下水在含水介质中的赋存特征,地下水类型以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为主。孔隙水分布于表层残坡积土层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由坡顶向坡脚地势低洼处排泄,含水量受季节、降雨量影响较大。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的节理裂隙、风化裂隙中,多为基岩裂隙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上部含水层补给及临近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北侧坡体汇水面积约7000m2。
表1 北山居民区地灾点岩土体特征一览表
表2 各崩塌体基本特征表
本次崩塌主要集中发生于居民区北侧坡面,坡面长约240m,总共发生有7处崩塌。根据崩塌体由东往西分布位置分别编号为①~⑦号崩塌,具体位置规模范围见表2。根据现场分析,崩塌发生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
(1)岩土体特征:崩塌所在山坡主要由表层残坡积黏性土及强风化花岗岩构成,分布于地表的残坡积层构成了本区崩塌的主要物质,该段坡体残坡积层较厚,且土质疏松,在雨水的持续浸润下易软化,抗剪强度下降幅度大,坡体稳定性大大降低。
(2)地形地貌特征:北山居民区北侧山坡坡面呈直线型,坡度40°~55°,上下高差10~22m不等,均未设置支护措施,高陡临空面的存在不利于斜坡稳定。
(3)持续强降雨:持续强降雨是本次崩塌大规模集中发生的主要诱因。降雨强度大。持续的降雨使岩土体长期受雨水浸泡,趋于饱和状态,自重进一步增加,强度进一步降低,最终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发生滑动。
(4)其它因素:崩塌区坡面多种植有毛竹,毛竹根系浅,上部负重大,增大了下滑力。
2.2.1 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分析评价
图1 计算剖面示意图
名称重度/(kN/m3)黏聚力c/kPa内摩檫角φ/(°)备注残坡积黏性土18.724.319.8天然状态19.319.515.5饱和状态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203030经验值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213535经验值中风化花岗岩2310038经验值
注:残坡积土强度指标根据坡顶民房早先勘察资料取值,各风化岩强度指标根据地区经验结合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J13- 84- 200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取值。
2.2.2 稳定系数计算
根据表3推荐的岩土体参数,选取了如图1所示的代表性剖面,利用理正岩土软件,采用简化Bishop法对现状坡体进行稳定性计算。计算结果见表4。现状坡体在天然状态下,稳定系数为1.178~1.234;而当土体趋于饱和状态时,安全系数降低,整体稳定系数为0.793~0.906。因此,崩塌段坡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欠稳定- 基本稳定状态,而当土体趋于饱和状态时,坡体稳定性下降,转为不稳定,发生滑动,亟需采取加固措施。
表4 稳定性计算结果
已发生崩塌的土方量约5000m3,潜在不稳定岩土体近5万m3,一旦发生灾情,将危及坡顶226户共1200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预估直接财产损失约6000万元,潜在经济损失1.2亿元。据DZ/T0219- 200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7]中的一般滑坡防治工程分级表,判定该滑坡防治工程等级属于Ⅰ级。
根据各崩塌体特征,结合场地岩土体性质及空间条件,推荐采用“重力式挡墙+坡面回填+排水系统+坡面绿化”的综合措施对该段坡体进行治理,典型的治理方案示意图如图2所示。具体的实施方案为:坡脚处分别设高度为6~8m的衡重式挡墙,由坡顶放坡按1∶1.75放坡至挡墙顶部,坡面采用种植灌木绿化,坡顶设置栏杆,坡脚设置排水沟,排水沟衔接至现有排水系统。这样一方面能够确保坡体的稳定,另一方面能够让已经崩塌的坡体恢复顶部空间,避免前排民房紧挨边坡边缘,通过回填坡面的绿化,还可美化周边环境。
本场地交通便利,施工所需机械设备可直达支护坡体附近,大部分建筑材料可就近取材,总体施工条件较好。本防治工程估算费用为801.2万元,而潜在威胁经济损失达1.2亿元,治理费用占受威胁经济损失的6.7%(投保比为1∶15),防治工程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治理工程进行了一个水文年的运行效果监测工作,结果表明,通过防治工程的实施,不但消除了现有崩塌危害,还消除了潜在的滑坡隐患,确保了坡体稳定,同时完善了地表排水工程及坡面植被绿化,改善了天然排水条件,减少了水土流失,美化了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
对三明某发生了多处崩塌的边坡地灾点的气象水文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活动和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了详细介绍,结果表明:
图2 治理方案示意图
(1)坡体残坡积层较厚,且土质疏松,在持续强降雨的作用下处于饱和,发生软化,导致抗剪强度降低,加之坡体较为陡峭,存在临空面,且坡面毛竹根系浅、上部负重大,是崩塌发生的主要原因。
(2)边坡稳定性分析表明,在土体趋于饱和状态下,边坡整体稳定系数为0.793~0.906,处于不稳定状态,亟需采取加固措施。
(3)根据崩塌的变形破坏特征,按照现场实际条件,提出了“重力式挡墙+坡面回填+排水系统+坡面绿化”的综合治理方案,最终结果表明,治理工程历经了一个水文年的考验,达到了稳定坡体、减少水土流失、美化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效果。
[1] 杨伟, 高菊容, 王和鑫. 特大地质滑坡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J]. 水利技术监督, 2014, 22(04): 47- 49.
[2] 谢东明. 缓倾角岩层边坡失稳分析与治理[J]. 水利技术监督, 2004, 12(05): 59- 61.
[3] 许义洪. 思南县城防洪堤后侧滑坡形成机制及其治理[J]. 水利技术监督, 2004, 12(05): 51- 53.
[4] 万立. 降雨入渗对滑坡体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7(07): 94- 96.
[5] 翟新典, 阎传宝, 张庆彬.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临城段某滑坡原因分析[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7(03): 42- 43.
[6]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北山居民区崩塌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 福州, 2015.
[7] DZ /T0219- 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
[8] 何善国. 病险及旧挡土墙加固改造途径与措施探讨[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3(02): 30- 34.
[9] 胡荣华. 浅议小型工程挡土墙质量通病及对策[J]. 水利技术监督, 2015, 23(04): 62- 63.
[10] 宁健, 钟一凡. 峡江水利枢纽某防护工程自嵌式挡土墙施工运用[J]. 水利技术监督, 2016(02): 95-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