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宁化馆藏《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

2015-08-13 17:13曾秀秀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5年8期

曾秀秀

【摘 要】在战争年代,军队通过吹奏号谱来指挥战斗、振奋军威、安排生活等各个方面,《军用号谱》极为重要,它为革命战争的胜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它的捐献和珍藏也表达了罗广茂等千千万万的宁化老区人民对中国工农红军,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折射出宁化老区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的思想。

【关键词】宁化县 军号谱 工农红军 初步研究

在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内,珍藏着一本《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以下简称《军号谱》)。这本《军号谱》为横式小32开本,内页20页对折成40页,长21.8厘米,宽13.5厘米,用毛边纸黑油墨印制而成(见图1)。1994年10月,国家文物局近、现代文物专家组来到福州,时任宁化县革命纪念馆馆长的陈勤宁同志,专程送《军号谱》前往福州鉴定,经沈庆林组长和其他专家们鉴定,一致认为这本《军号谱》是目前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正规出版、印刷的《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极为珍贵,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形象直观的历史实物教材。每当看到这份珍贵的《军号谱》,我们的耳际仿佛会听到那高昂嘹亮、催人奋进的号声,眼前仿佛出现了那群英姿勃发、浴血奋战的红军战士形象。

这份珍贵的革命文物—《军号谱》是何人使用和精心保存的呢?它又是如何收藏在宁化县革命纪念馆的?在一次清理和整理革命文物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走访了宁化县革命纪念馆的第一任馆长王岳良同志(现已退休),他给我们说起了一段动人的事迹:1930年初,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古田会议结束后,红四方面军兵分两路,逐步向江西转移。时任军长的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第一、三、四纵队,从福建古田出发,途经连城、清流一带,向宁化进军;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四军二纵队,完成阻击任务后经连城、清流、归化(现明溪),于同年1月16日抵达宁化泉上镇,在此安营扎寨。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泉上镇横锁乡的20余位进步青年纷纷报名参加了红军,投身军营报效祖国。1931年,年仅15岁的宁化青年罗广茂(见图2),在时代的感召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加入红四军第三纵队,任司号员;数年后,罗广茂因表现出色,被选派到中央军事学校陆地作战司号大队学习。结业时,学校郑重发给每个学员一本《军号谱》,鼓励学员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再接再厉,精忠报国。随后,罗广茂怀揣《军号谱》,来到朱德总司令身边任司号员,后调红十二军101团;第五次反“围剿”初期,又调至红五军团43师师部当号长,身经一场又一场恶战;在连城白洋岽与国民党十九路军作战时,罗广茂身负重伤,被就近转入长汀四都红军医院治疗。时隔半年,因反“围剿”失利,他所在的医院被冲散,他突围后潜回老家,将神圣的《军号谱》交给母亲代为保存,自己则外出谋生,以躲避国民党的抓捕。直到解放后,罗广茂回到家里,急切地找寻《军号谱》,但因母亲年事已高,无论他如何询问、提醒,老人家根本无法记起存放位置,小小军号谱,承载着一次又一次的波折。斗转星移,直到1974年冬,在拆建家中粮仓时,在谷仓底板的夹缝中发现一个用油纸裹得严严实实的包裹!打开一看,居然是他苦苦追寻多年的《军号谱》。

1972年,为筹建宁化县革命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碑,当时的宁化县革命委员会向全县颁发了一份征集革命文物的布告。随即,捐献革命文物的热潮风起云涌,这本《军号谱》就是当时泉上镇村民罗广茂同志于1975年3月向县民政局捐献的。为了核实《军号谱》的准确性,县民政局又将《军号谱》送交当时的县委宣传组,由县委宣传组指派干事王岳良同志前往泉上镇调查。据王岳良同志介绍,他接受任务后曾多次深入泉上镇与捐献者罗广茂同志交谈,并经证人证实,罗广茂同志参加红军之事属实。

这本《军号谱》具有显著的革命军队音乐的艺术特色,调式采用五声调式(6 1 3 5 6),具有较强的民族风格;其节奏是“三连音(ХХХ)”节奏占主导地位,显得勇敢、坚定。节拍是“1/4,2/4”节拍混合交叉,显得生动、活泼(见图3-1、图3-2、图3-3)。整个号谱突出了高亢激昂、生动活泼、勇往直前的军号特色。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所有号谱除没有拍号外,许多曲谱的书写也存在着不规范、不完整等问题,给读谱造成一定的困难。但《军号谱》在当时通讯设备不发达的战争年代,通过吹奏号谱发布命令、指挥战斗、振奋军威、安排生活等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它为革命战争的胜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力量,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军号谱》的珍藏和捐献也表达了罗广茂等千千万万的宁化老区人民对中国工农红军,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折射出宁化老区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研究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斗争史、红军军事生活及现代音乐史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史料。

今天,我们已迈入21世纪,新世纪的进军号声更加嘹亮,我们革命老区人民将会牢记先辈的光辉业绩,发扬革命的光荣传统,团结一心,奋力拼搏,致力振兴宁化,以无愧于革命先辈和新时代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这份宝贵的革命传统教育教材显得尤其珍贵。

参考文献:

[1] 中共宁化县委党史研究室. 宁化革命斗争史[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1.

作者单位:三明市万寿岩遗址文物保护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