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建华
(四川省农业厅,四川 成都 610041)
2017年以来,全省各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不能丢”的殷殷重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品牌建设的决策部署,下决心、出重拳,统筹推动农业品牌化战略实施,初步形成了万千企业争创品牌、特色产业竞相发展、千万农民增收致富的生动局面。
1.1 政策引领促品牌 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作出了“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的重要部署,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意见》,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现场会,制定了四川知名农产品品牌创建行动方案和农产品品牌建设"五大工程"实施方案,为农业品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营造了农业品牌发展的良好环境。各市(州)纷纷落实品牌建设工作的政策保障,成都、遂宁、广元、攀枝花、广安等市(州)政府出台了加强农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成立了以市领导为组长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品牌建设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指导。
1.2 特色产业创品牌 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围绕川茶、川菜、川猪、川果、川药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加大品牌创建工作力度,将产业优势转换为品牌优势。在川菜产业上,“四川泡菜”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川果产业上,“苍溪猕猴桃”、“安岳柠檬”、“会理石榴”等品牌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川茶产业上,“天府龙芽”、“竹叶青”等茶叶品牌不断响亮国内外,“蒙顶山茶”被评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宜宾早茶”被授予“中国茶叶优秀区域公用品牌”。在川猪产业上,“川藏黑猪”等品牌享誉全国。在川药产业上,川芎、川麦冬等品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品牌发展带动蔬菜、水果、畜牧、渔业等1800余万亩(1亩=667平方米)产业基地、3200多个贫困村、35万余户贫困户、130余万人实现人均增收650元。
1.3 五大工程强品牌 全面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孵化、提升、创新、整合、信息”五大工程,全省认定“三品一标”累计达到5142个,数量居全国第二、西部第一;培育了天府龙芽、四川泡菜、大凉山等40余个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了通威、新希望、竹叶青等一大批企业品牌;形成了中药材天地网、天虎云商、麦味网、鱼网天下等10余个专业化、本土化农业电商品牌。新型经营主体申报创建中国著名商标、中国质量奖、四川省著名商标、四川省质量奖、四川名牌等近1 000余件(个)。
1.4 线上线下亮品牌 围绕“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实施“互联网+”四川品牌农产品行动,支持品牌主体自主建立电商平台,积极对接淘宝、天猫、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创新品牌农产品网上营销。实施整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在全省3.7万个行政村建成益农信息社,全面打通品牌农产品网络营销和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举办茶博会、菜博会、农博会等活动,组织省内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参加国内外知名农业会展近30场次,实现展会营销促销“川”字号品牌农产品超过460亿元。省农业厅向社会公开推介了四川十大优秀区域公用品牌和50个优质品牌农产品,成功举办了贫困地区品牌农产品展示暨厅、市(州)长农产品品牌推介活动。与四川电视台合作,开设《四川省农业品牌助贫大型公益展播》专栏,加大品牌农产品带动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先进典型的引导宣传,品牌助贫效果明显。
四川省农业品牌建设工作起步晚、基础差,受自然区位条件、经济发展程度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和影响,总体上还处于起步爬坡阶段,目前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2.1 “重生产、轻品牌”现象比较突出,品牌农业发展不平衡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品牌的意识不强,对品牌农业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定位不清,加之受区位条件、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重生产、轻品牌”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导致全省品牌农业发展水平在地区及品种上还存在较大差异。
2.2 普通品牌多、知名品牌少,品牌农业竞争力不强 四川省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品牌大省、品牌强省,农业品牌“小、散、乱、弱,不响不亮”的局面没有改变,“一品多牌”现象比较普遍,普通品牌多、知名品牌少,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品牌较少,多数品牌的影响力还停留在局部地区,跨省跨区域的大品牌很少。
2.3 “重创建、轻管理开发”现象比较突出,品牌农业监管乏力 由于品牌管理保护、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加之农产品生产的同质化,农产品品牌容易被非法利用、侵权,“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品牌主体不注重品牌文化挖掘、形象塑造、开发创新,品牌发展缺乏动能和生机活力。
201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品牌化既是四川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加快补齐的短板和弱项,又是推进全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必须抉择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为此,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精神为统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乡村振兴、品牌先行”工作思路,不忘初心,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深入开展“五大工程”建设,持续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
3.1 抓好品牌规划“五个结合” 坚持规划引领,遵循“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的原则,围绕新时代、新要求,理清未来全省农业品牌发展定位、目标和路径,切实抓好“五个结合”,有序有力指导农业品牌健康、快速发展。
3.1.1 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相结合 精准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流域经济带”沿线市场,依托优势农产品资源,结合文化民俗资源,深入挖掘地方传统加工工艺,不断强化和延伸核心竞争优势,形成区域品牌错落有序的发展格局。
3.1.2 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按照“产业兴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和要求,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资源优势,以特色产业创品牌,以品牌为纽带对接产需,以品牌促消费,以消费促市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3.1.3 与“四区四基地”建设相结合 把品牌建设与全省“四区四基地”建设相结合,利用园区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优势,以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品牌农产品,将品牌打造为园区名片,形成园区出品牌、品牌促园区的互促格局。
3.1.4 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结合 推动新品种引进培育,加工新技术运用推广,冷链物流新模式广泛应用,农村电商、乡村旅游新业态快速发展,激发农产品品牌的生机与活力,拓展品牌农产品新市场、新空间。
3.1.5 与脱贫攻坚相结合 进一步发挥品牌引领产业扶贫的作用,为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把好脉,确立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牌”等重点产业调整布局,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做大做强,品牌做响做亮,助力贫困群众精准脱贫、持续增收。
3.2 夯实品牌发展“三大基础”
3.2.1 着力抓基地,夯实品牌发展的产业基础要启动新一轮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推进33个现代农业、26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以及21个现代农业示范市县、12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促进优势特色产业由点状、线状向带状、块状集聚,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全覆盖到21个市(州)。
3.2.2 着力优结构,夯实品牌发展的质量根基今年是农业部确定的全国农业质量年,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目标,大力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战略,强化科技支撑作用,用“特、优、新”为标准,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促进农产品品质提升、农产品产量提升、农产品价格提升。
3.2.3 着力培主体,夯实品牌发展的创建力量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品牌创建落地的主要力量,我们将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农业品牌化知识与技能培训,进一步引导他们主动适应市场和消费升级需求,通过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文化挖掘、传播推广和科技创新等手段,创建知名品牌、提升品牌价值,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品牌意识强的农业品牌专家。
3.3 实施品牌提升 “三大行动” 今年农业部将品牌提升行动纳入农业质量年重要活动,四川省要结合实际,积极参与中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3.3.1 大力实施品牌创建行动,围绕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继续实施品牌建设“五大工程”,着力培育“川系”种猪品牌,“芙思塔”“诗芮”等鱼子酱品牌,持续做大“天府龙芽”“四川泡菜”等省级区域品牌,不断打造大凉山、巴食巴适、平武中蜂等一批市、县级区域品牌。
3.3.2 积极开展绿色兴农宣传月活动,紧紧围绕“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发展”主题,大力推进绿色食品进机关、进食堂、进社区、进超市、进校园。
3.3.3 大力开展品牌动态监管行动,运用“金农工程”绿色食品网上审核与管理系统,加强标志受理、审查、颁证等动态管理。积极开展品牌目录制度试点,完善品牌认证登记保护、产品防伪标识使用和证后监管,切实维护"川"字号品牌农产品形象。
3.4 开展品牌推介“三大活动” 加强政企联动,加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川”字号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
3.4.1 计划在今年8月,将由农业厅主办“我的品牌我推介”为主题的市(州)农产品品牌推介活动,21个市(州)同台演绎一场丰富多彩的农产品品牌展示推介盛宴,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效应。
3.4.2 组织“川货出川”市场拓展活动,在国内外展会活动上集中宣传四川品牌农产品,增强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度,力争今年会展促销突破500亿元。
3.4.3 今年四川省农业厅向社会再公开推介10个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50个优质品牌农产品,提升社会认可度和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