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莉望,字秋云——中国著名女书法家,画家和紫砂壶艺术家。 1974 年出生于中国黑龙江。 她的隶书,兼有刚劲和柔美,受到艺术界的广泛赞誉,被称赞是“中国女子隶书第一人”,其作品在中国近代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著有《中国书法教程》、《毛莉望书画作品 集》、《毛莉望的紫砂艺术》, 奠定了她艺术教育家的先锋地位。现为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艺术 教育协会会员, 联合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书画作为博大精深的国粹艺术,包含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对精神的涵养以及古典文学对意境的追求。中国艺术史上有建树的书画家,都是追求精神境界和道德理想的哲人贤士。想要登上当代书画的高峰,必须要注重心性的修为,而不是单纯诉诸视觉效果和感官刺激,甚至不是情感的宣泄。前贤们都是在这一目标上不断前行。只有睿智深沉的人才能在书画创造中有所造诣并取得成就。深厚的思想内涵和博大的人文气象是决定书画艺术最终高度的根本。
古往今来,中国的文人墨客中能写能画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做到既画得好又写得好的人却不多。当今善书法者女子少,善篆书、隶书女子者则属凤毛麟角,秋云女士不仅能写,而且能画,秋云女士虽为女子,论其人品,其书画造诣,堪当“毛先生”称谓。
毛先生作为当代知名书画家,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先生的作品是滋养启迪、激发人们的心灵情感的艺术,能够滴水石穿般影响人民大众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诉求 。先生作品中透出一股雍容秀美,清新书卷之气,典雅温润、高贵和美之风,用笔起伏有度,方圆兼备;章法迎送得法,气脉连贯;神采谦和,气韵浑厚,极具大家风范。
诸葛孔明先生《诫子书》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先生的隶书不仅有“静穆肃然”的 哲学思想,亦是其为人处事,与世人无争的表现。观先生隶书法度森严,隽秀洒脱、格调高雅、朴茂高古;其用笔精湛,点画间俯仰呼应、笔势提按顿挫、用墨轻重清浊、章法错落有致。先生篆书运笔以圆重为要旨,追求的是厚重的笔墨展现。传世经典的书法作品皆"取象为先",然书法艺术是极其抽象的,察之于外解意于内,故凡表现手段、形式均应为内容服务,当自然流露的韵味、情趣和境界高度统一,此时书作则完全进入化境。
书家们都知道不同书体的写法有着不同的运笔技巧和节奏要求,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纯熟的技巧,方能形成不同风格的艺术表现形式。毛先生在她的书法创作中师古不泥,先入法,后破法,于古法中出新意,解脱而自在。这些都使她的创作题材、创作技法、创作心态、创作表达、创作构思、创作内涵等书法的表达形式显得更为生动和丰富。欣赏她的隶书作品甚感筋骨更加内敛,笔力更为沉雄,志气平和,不激不厉,笔墨表达已跨越了追求险绝、用力取势的樊篱,到达成熟、自由的通会境界,心静而字平正。
毛先生的作品往往只需一眼,就可以把观赏者的眼睛牢牢抓住。字里行间既有大气磅礴、也有细腻婉约,既有稳健敦厚、也有灵妙秀美,笔意精到、稳健豪放、字字珠玑、夺人心目。
如果说扑面而来的生动气息,是人们对毛先生法作品的第一印象,那么非凡的书法功力与成熟自由的把握力,则是她令人倾倒、令人陶醉的另一个原因。
人们常说,经典著作的精神和力量是作者至情至性的清洁使然,先生书画品法也是这样。无论其形、相、体、神、韵、势,处处皆为极致,感情饱满、意蕴深邃,透过那变幻万千的点线形式,我们似乎看到了那种沉浸于笔底,洋溢于案头的生命存在。
苏轼有诗云:“读书万卷始通神”,就是说书家的学识、修养直接决定他的书法境界,而毛先生在书画上的造诣,则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毛先生七岁开始研读书画,步入书画的殿堂,开始了求学、求艺之路。先生书画艺术,尤其是书法艺术,不仅是绘画、音乐、哲学、文学等思想感情的天人合一,还把自我的主观思想感情及宇宙万物的客观规律充分表现出来。
先生对中国古典文学刻苦钻研,具有深厚的国学素养和文化底蕴。认为儒释道三家,都是人性的宗教,从立人、做人等方面来提高人的素养,释放人的潜能。秋云女士学习书画从初学把笔到自成一家,乃至功成名就需要一个较长的磨炼过程,一个真正的书画家的成功,应该是她的综合修养的最终体现,其对书画艺术的执著及对艺术的真诚。
这正是中国书法艺术孜孜以求应要达到的至高至臻之境界。先生说,真正的书法家是集天地万物灵气于一身,运用娴熟的技法、奇特的造型和泼墨写意的表现手法,把胸中蕴藏的逸气豪情及对万物的领悟借助手中方寸之管发泄出来,从而达到与万物融为一体的境界。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先生是这样感悟的,也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书法艺术伴着中华文明史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书法创作成为书家心灵世界的一种展现,她儒家温良谦恭,磊落巍峨的道义风范和理想人格,通过她的人生和艺术实践,使得她的书画呈现了令人倾倒的神韵,有百读不厌的气质。
我们真心希望毛先生够伴随着案前笔墨纸研,以充盈的学问之气,淋漓尽致地引领起那千古不变的翰墨精神。历史和书画比肩,艺术和收藏齐舞。先生的作品道法自然,深蕴亘古不变之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