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勤
伴随着中国陶艺技术的发展,一大批造型优美、设计合理的陶艺种类涌现,成了当前陶艺缤彩纷呈的局面,其中,生活陶艺就是代表之一。为有效促进生活陶艺的发展,陶艺家们从诸多层面进行了适应性革新。那么,到底什么是生活陶艺?实际上,作为一种陶瓷艺术品,生活陶艺带有大多数陶瓷艺术品的基本特征,如特定造型、特色装饰等等。不同的是,生活陶艺主要以土石为原料,在劳动状态下有感而生的,其带有较强的生活气息、生活情趣。生活陶艺还可以借助一定美感的展示,通过一定审美价值的呈现来表达陶艺家的个人情感。
既然生活陶艺的主要制作者是“陶艺家”这一鲜明群体,其产品就难以避免的带有个人色彩,充满个人情感。因此,陶艺家在进行生活陶艺设计过程中,必定会从现实需求出发进行个性化设计,以吻合不断变化的受众群体需求。这就与人性化设计产生了一定关系。人性化设计,与人体工程学息息相关,其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会根据受众群体的行为、生理、心理,结合时代变化和空间需求,进行产品优化,以让个体在使用这些产品时获得更多的舒适感。人性化设计为生活陶艺提供了新的设计视角。
具体到生活陶艺的人性化设计而言,其主要是指在进行生活陶艺产品设计时,遵循必备的人性化设计。通俗来讲,就是将人们常用的生活陶艺产品设计得更加舒适,让人们用着更加顺手、舒服。这就是生活陶艺的人性化设计。为了有效促进人性化设计与生活陶艺的有效融合,不少专家学者对此展开了探究。但是,现有探究多集中在“怎么做”这一问题,对“为什么”关注不够。
基于上述,本研究认为,从人性化设计视角分析影响生活陶艺的具体因素,以回答“为什么”这一问题。因此,本研究细化聚焦至“人性化设计视角下生活陶艺影响因素”这一主题,研判文献,综读史料,明晰内涵,分析维度,尝试通过周密、细致的可行性研究,从时间、空间、生理、心理四个维度展开合理阐释和研究,探讨人性化视角下影响生活陶艺的精准因素,以期获得理想研究成效。
在不同的时代,经济发展、文化背景、社会状况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而这些差异正是组成了一个个迥异的时代变化特征。时代特征不仅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更与社会环境影响下人的精神态度有一定关系:在积极向上、团结奋发的精神面貌影响下,社会各个群体均会表现出较强劳动生产力,其劳作之下产生的各类产品自然会蕴含这些情感特征,反之,则不利于积极精神产品的产生。同时,社会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劳动生产力,又进一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变化,进而影响时代变化。
具体到生活陶艺来讲,时代背景对于生活陶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社会群体需求实现的。时代背景差异,一般通过不同阶段的生产力反映出来。当生产力发达时,民众生活相对富裕,其温饱问题解决后,就更加关注精神层面的追求。这种情况会催生对生活陶艺这些艺术制作品的具体需求,进而促进生活陶艺的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增强生活陶艺美感的呈现和彰显,促进生活陶艺的发展。
时代发展变化的新体现,也会彰显于审美需求的变化。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个人审美需求是不一样的,“唐朝以胖为美”与“今日身形之美的评判标准”就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人”身上如此,在“物”上更是如此。审美需求对产品设计和制作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直接决定着产品制作者采取什么样的造型、运用什么样的情感去进行产品制作,反映到具体产品实物上就是美感表达的差异。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将审美需求放在首位,才能设计出更加符合个体需求,更具人性化的产品,这种产品才是真正为大众所需的,才是真正有良好市场和价值的。
那么,审美需求到底是如何影响生活陶艺的?这点从历史长河中可找出答案。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人类手工艺品的发展,不同时代阶段的手工艺品呈现出了不同的烙印,这些差异体现出了不同时代大众的文化观念、审美需求。我国陶艺大国的地位,基本是在唐朝时期开始树立的,富贵华丽的审美需求成为这一时期的审美“代言词”。但是,随着生活陶艺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到了宋朝时期,崇尚自然成为新的审美需求,这一时代背景下玉器的价值格外凸显,出现这一情况与宋朝时期理学风气不无关系。待明朝时期来临,受外来文化影响,生活陶艺审美需求又发生了新的变化,转变为追求繁琐精细,浓彩花纹。不难看出,不同历史朝代下审美需求的差异,直接决定着特定朝代生活陶艺的制作方式、风格诠释。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遵循其所面临的环境规则,生活陶艺概莫能外。环境规则的表层反映主要是空间场所,即生活陶艺主要所处的场所。不同类别的生活陶艺,其场所要求必定不同,例如餐具和花瓶,对场所的要求就有着显著差异。因此,笔者认为场所差异对生活陶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具体来讲,本研究中所阐释的“场所”,主要包含两种蕴意,一种是空间场所,主要是指生活陶艺所处位置的空间大小。基于人性化视角下,只有生活陶艺设计对空间大小给予充足重视,才能更加凸显生活陶艺的价值,满足大众对其需求。试想,倘若你只有十平米的房间,一个花瓶却有五平米大,那么这个花瓶的价值由于“不适用”这一属性,无形之中就会被削弱。另一种是环境场所,主要是指生活陶艺设计与周边环境的和谐性、搭配度。只有将生活陶艺产品放置合适的环境中,才会产生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给予人良好体验,生活陶艺的价值才会凸显。因此,场所差异是影响生活陶艺的必备条件。
为了有效满足不同场所下大众的差异需求,更好地发挥生活陶艺自带的价值,并追求利用环境进一步扩大生活陶艺价值,制作者进行了不少探索,尝试进行个性化设计。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个性设计将直接影响着生活陶艺的制作。
为何这么说?纵观不同场所下的生活陶艺,其差异不仅仅在于体量大小,更重要的是风格有别。如将酒店大厅的花瓶和家中的花瓶相比,同样是生活陶艺,却在多个方面呈现出差异,给予大众不同的感官体验。着眼于不同场所,进行多元化设计,追求个性化设计,已经成为当前生活陶艺制作的一大趋向。并且,当前我们经常看到的各种真实场景,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家庭中的生活陶艺多朴素淡雅,酒店或艺术展厅使用的生活陶艺则更多与其档次、文化相符合,如图1上海世博会中的陶瓷灯具,就与其文化高度吻合,彰显“生活美好、城市美好”的主题。还有一点需要说明,随着社会服务业的发展,餐具等生活陶艺的制作需要更加适合机械化洗刷,这不仅体现了个性化设计,更彰显着人性化原则。
图1 上海世博会中的陶瓷灯具
图2 陶瓷器皿“特洛伊战争”
生理维度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不同地域人的生理结构差异,这种地域范畴并不局限于国内,还囊括整个世界范围。例如,西方人生理结构与我国人相比,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仅与先天遗传相关,更与后天环境尤其是地域特征有着密切关系。那么,地域差异影响之下的各方面实情状态,究竟如何影响着生活陶艺?
实情状态的范畴较为广阔,基本包含了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因此,为避免赘言,此处列举一个较为典型案例来简要分析其对生活陶艺的影响。例如,西方人的餐饮实情状态就与中国餐饮实情状态不一致,尤其是在用餐形式方面有着显著差异:中国人喜爱用筷勺,西方人则在餐桌上更多使用刀叉。这种差异会直接影响着生活陶艺的制作种类。为了使得设计更加人性化,设计中会更为倾向于设计吻合不同大众需求的生活陶艺。这就鲜明体现了人性化视角下餐饮的实情状态对生活陶艺的影响。
生理维度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文化需求。或许,有人会认为文化理应属于精神层面,但实际上,文化作为一种现象确实属于精神层面,但文化一旦成为需求,就是属于生理层面,这与生理层面所强调的特性需求属性有着一定关系。
文化需求在生活陶艺中究竟有何影响?笔者认为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陶艺家对文化的关注,更能帮助其设计出人性化的生活陶艺作品。为何如此?文化会通过感染人,对人的感情产生影响,进而将文化意味直接作用于生活陶艺,使其成为一个“有意味的作品”。另一方面,部分生活陶艺的制作,亦是为了满足特定人群的特定文化需求。例如,图2中的陶瓷器皿,就是芬兰著名设计师托伊卡的作品,其奇特造型,没有希腊神话知识的人,很难看懂,而有着相应文化背景的人就可以有效解读设计师想表达的含义。这一生活陶艺作品实际上就是为了满足文化需求而出现的。
心理维度分析,首先要认识的就是作为生活陶艺受众群体的不同心理,而这些心理差异的形成主要与多元层面息息相关。此处所指的多元层面,主要是指多个层面的差异,并且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生活陶艺的设计。
具体来讲,多元层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年龄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心理需求不同,因此对生活陶艺的种类有着不同需求。二是文化层次差异。生活陶瓷的人性化设计,并非简单的创意表达,而是一种深层次文化体现,其蕴含着一定文化意味,因此,为了满足不同文化层次受众群体的心理需求,生活陶艺的设计和制作就会采取不同策略。三是阶层差异。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有着不同的经济实力、文化品味,同时加上不同价值取向的影响,会形成不同心理需求,促进了生活陶艺发展的多样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生活陶艺的设计倾向。
图3 陶艺品“跑车”
从心理维度来讲,生活陶艺的设计和制作,除了上文所强调的多元差异,还包括定位分析。何为定位分析?主要是指基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心理差异的特定分析,这种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决定生活陶艺的设计选择。
不得不说,定位分析是影响生活陶艺的必然成因。为避免赘言,本部分结合案例进行分析。例如,不同年龄所造成的心理需求差异,会直接影响不同年龄阶段群体对生活陶艺的选择,也就间接促成了生活陶艺生产的受众群体。例如,图3中的陶艺品“跑车”,就将青花图案绣于上面,形象生动地诠释了一对青年的惬意神态。这一生活陶艺品,彰显了年轻人对豪车的追逐,对现代时尚潮流的认同,较为吻合年轻人审美需求和价值形态;而老年人对于此类作品的兴趣往往就很小。这就是年龄差异对个体心理的影响,这种差异更是直接决定着生活陶艺产品制作的受众群体定位。
从人性化设计视角探究生活陶艺的影响因素,基于此开展思维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为生活陶艺在人性化设计过程中进一步规避不良影响因素、发挥积极影响因素起到一定参考作用。并且,这一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生活陶艺设计的人性化倾向,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本研究在开展过程中,主要基于实际调研、文献分析两种方法,从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两个层面给予了研究信度、效度的支撑,并且,在研究结论得出后,笔者进行了检验性研究,结论显示:时间、空间、生理、心理四个维度是影响生活陶艺人性化设计的主要因素维度。
[1]袁乐辉. 从人性化设计角度浅析环境陶艺的设计要素[J]. 文教资料,2006,(36):79-80.
[2]叶建明. 现代人对陶艺的审美与人性化设计[J]. 景德镇陶瓷,2011,(3):236-237.
[3]何松枝. 生活陶瓷设计的人性化研究[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4]廖舒婕. 论景德镇现代手工生活陶艺的状况与趋势[D]. 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