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策略

2018-06-18 13:48陈少敏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科学实效性

陈少敏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在探究科学的同时更要学会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在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下,合作学习正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经过不断地自主、合作、交流,使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从而培养科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探讨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教师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反思,大多数实践操作还处于经验的水平,从而抑制了其实效性的发挥。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三方面论述了提高小学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提高 小学科学 小组合作学习 实效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11-02

一、把握恰当的契机, 激发合作内需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同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千万不要为了小组合作而小组合作。当有较多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相近疑难个人无法解决时;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时;当学生学习任务较多,需要分工协作时;当学生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时,都是进行合作学习的较好时机。例如在执教《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一课时,我要求各小组用图文的形式直观表达人体器官的联系,我深知完成这个关系图的绘制是有难度的,所以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充分的发挥小组合作优势,先给小组学生充分的思考与修改的时间,然后通过讨论让学生相互启发,开阔思路,找到彼此之间更广泛的联系,最后再完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构建合理的小组,提供合作保障

1.优化组合、灵活多样

在日常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礎上建构新知识,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 因此,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即: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互换或流动,可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提高新鲜感和合作学习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2.合理分工、人尽其职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为学生增加了不少参与的机会,但在平常操作中发现优秀的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常以小老师的角色出现在小组中,若长期让少数学生称霸组台,那些胆小的、内向的、表达不流畅的、思想易开小差的、基础相对薄弱的“听众”就会渐渐在集体中落伍,为了最大程度地拉高学生的参与率,决定在一个阶段里组内成员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材料员、操作员、汇报员等,下一次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色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杜绝“搭便车”或与已无关的现象,让每个同学都能承担个人对小组的一份责任。只有小组内分工明确,才会使探究过程“活而有序”,大大增强小组团体意识,提高了探究能力.

3.适时培训、 高效管理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经常适时对科代表、小组长进行定期培训,教给小组长方法技巧,帮助制定小组长工作职责,让小组长明白自己不但要积极主动参与合作,更要能有效组织管理小组的活动,协助老师落实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与检查,总结归纳小组意见,加强小组成员的勾通及与其它小组的联系互动等,这比单靠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来管理全体学生要省时省力又有效。

三、注重能力的培养,促使合作成功

1.培养学生的“三会”

即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努力听出同学发言的要点,对同学的发言能做出自己的评价;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同学作进一步的解释;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出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努力培养学生的这“三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这种习惯,促成合作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2.培养查阅、整理记录的习惯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拓展延伸活动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课前准备大多是学生查阅资料,准备实验材料等,课中的任务主要是合作探究实验记录等,课后的作业大多是调查访问观察实践等拓展活动。许多时候由于时间、条件、环境等各种原因无法按时完成或者没有完成,久而久之,学生易养成懒惰、找客观原因,拖拉等坏习惯,所以激发培养学生按时认真完成各种作业任务,培养良好的观察记录、查阅整理、动手实验等方面的习惯成为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是保证课堂探究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老师应多树立榜样,鼓励同学们互相帮助,合作完成。还可以让同学们给自己的不同任务取出各种新奇的名字,如:“头脑风暴”“试剑石”“科学探源”“科学自助餐”“问题银行”……例如在执教《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一单元时,先让小组成员课前分工查阅相关的养蚕知识,课后根据组员的各自特长合作完成蚕宝宝的生命周期观察记录:记者站的组员负责写观察日记,摄影社团的组员负责跟踪拍摄各生长期的蚕的图片,美术社团的组员画出蚕的身体结构……

总之,小学科学小组合作探究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落实“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其优势日益彰显。首先,合作学习可以使传统的师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变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教学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合作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验科学家的合作探究活动——在发挥每个人聪明才智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完成研究任务。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养成乐于与人合作、交流,分享信息、创意、成果和想合作、会合作、乐合作的习惯。养成乐于与人合作、乐于探究的良好科学品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2]《合作学习的原理与策略王坦 》学苑出版社,2001,10.

[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艺术[M].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4.

[4]小学科学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科学实效性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