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鑫
【摘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实施单方面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师生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针对知识的交流,课堂气氛严肃而枯燥,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差。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巧用课堂提问这一手段,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要注意对问题设计、提问方式、提问时机等方面进行优化,最大程度上发挥提问的积极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072-01
一、精心设计所提的问题,打下课堂提问的良好基础
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针对将要讲授的知识,深入钻研教材内容,找出其中的重难点,然后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立足于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所提的问题,为正式讲课时的师生互动打下良好基础。只有一个好的问题,才不会存在偏题、离题的问题,也不会忽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导致知识不系统,而且通过问题的逐步深入,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所提出的问题最主要是要具备启发意义,切中要害,循循善诱更是关键,教师要深入分析哪些知识点可能会让学生存在疑惑,这些疑惑为什么会产生,最终又如何通过教师的旁敲侧击来让学生解决问题,这些都需要全面的考虑,最终要设计出环环紧扣,步步深入的问题[1]。在问题设计出来以后,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根据课堂上的情况适当取舍、增减,灵活运用,才能达到最好的实践效果。
二、提问语言要精准明确,难度要适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时,所运用的语言不能太过笼统,应该有明确的提问目的,否则学生也无法按照教师的思路去思考和回答[2]。例如在讲解“除法”的过程中,对于10÷5=2这个算式,教师提出问题:“这个算式里的10是什么数?”这时学生就会做出很多种回答,如“10是比9更大的数”“10是个两位数”“10是偶数”等,就是没有回答出教师所设计的“被除数”这个答案,这种现象主要就是由于提问语言模糊不清造成的。此外,教师还要把握语言的长短,语气和语调都应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一般最好把问题直截了当的提出,有时候过多的解释和说明,反而会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比如教师为学生展示出大森林中很多小动物一起玩耍的情境图片,然后提问:“你们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图片中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猴子的数量是熊猫的几倍?”通过这样明确的问题,低年级小学生就能迅速抓住关键,深入的思考的学习,这样的提问才更有效。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如果很简单,属于学生的“现在发展区”,他们能够迅速做出正确回答,这样的提问缺乏启发性,但问题太难也会让学生茫然失措,最终会损害他们的学习热情,甚至会让他们逐渐产生害怕数学和讨厌数学的情绪。因此,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最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通过学生的深入思考能够解答出来,在培养了他们思维的同时,也使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
三、把握提问时机,强化提问实效
1.应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小学数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的兴趣,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提问过程中要多给予正面鼓励,引导其积极思考,要通过问题的提出来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从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后,教师可以给出1/2+2/3这样的异分母分数计算题,提出问题:“1/3+2/3这个问题我们知道怎么算,那么这样不同分母的分数应该如何计算呢?”这样学生们就会强烈的想知道如何去算。
2.借旧引新,重难点处设问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高的画法”这个知识时,在学习完锐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那么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该如何画呢?”这个时候学生们就会发現在三角形内部画高无法与底边垂直,陷入了苦苦思索之中。针对这样的题目,运用旧的知识就难以解决了,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出新的教学内容,即延长底边画出顶点到对边的垂线段。
3.操作性问题要具有可操作性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边长的关系”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设计出一道操作性问题,首先展示1cm,2cm,3cm,5cm,7cm等长度不同的小木棒,然后提问“请你们动手摆一摆,从中会有什么样的发现?”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动手去操作,但其中很多学生都随意摆出形状,或是即使拼出三角形也没有做出记录,对于不能拼出三角形的没去思考为什么,这主要就是由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存在毛病,问题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首先强调出三角形这个概念,让学生脑海中确立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连所形成的图形就是三角形,然后再明确要求学生选择小棒去拼出三角形,并做好记录,思考其中的数学规律,探究数学知识,这样的操作才有意义,才能够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4.问题要能引发探究兴趣
例如在讲解“正方体”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正方体上切一刀,切口是什么形状?”学生充满兴趣,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道具去自主探究,最终发现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等。
四、结语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努力打造师生互动的开放式课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文辉 . 巧妙运用提问艺术,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J].学周刊,2015(04):33-34.
[2]袁家麟 . 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提高课堂提问艺术之我见[J].科学大众,2014(1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