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慧博物馆数据发展建设的思考

2018-06-17 10:48周虹霞
科学与技术 2018年21期
关键词:数据

周虹霞

摘要:近些年來,随着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大发展,保护、展示、服务、教育、研究、管理等需求不断提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正在改变着文博行业,文博行业不断涌现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然而目前来看,绝大多数博物馆仍停留在数字博物馆阶段,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博物馆。文章针对智慧博物馆数据发展建设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数据

前言:

随着近几年“智慧博物馆”逐步走入人们视野,博物馆陆续把“智慧”引入基本建设中,本文通过对现有智慧博物馆的核心元素“数据”进行分析,来谈一谈智慧博物馆如何利用好“数据”,达成博物馆发展建设的目的和效果。

1 智慧博物馆的含义

智慧博物馆是依托传统博物馆,在数字博物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事物。从狭义来讲,智慧博物馆是基于博物馆核心业务需求的智能化系统;从广义来讲,智慧博物馆是基于一个或多个实体博物馆(博物馆群),甚至是在文物尺度、建筑尺度、遗址尺度、城市尺度和无限尺度等不同尺度范围内,搭建的一个完整的博物馆智能生态系统。智慧博物馆的功能较为多元,其中最为核心的便是文物保护展示、观众服务以及博物馆管理,故处理好文物、服务以及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自然也就成为智慧博物馆建设中的核心内容。

传统博物馆的业务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涌现出各种问题,主要有观念保守、陈展落后、技术匮乏等。这些阻碍博物馆发展建设的绊脚石,导致了文物信息不足、藏品更新缓慢、展览方式单一,制约了博物馆的教育和文化传播职能。

前几年,数字博物馆的发展让博物馆从实体走向互联网,文物数字化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但是,数字博物馆对于博物馆整体业务仍然有很大的约束性,主要原因是数字博物馆仍然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仅仅扩展了博物馆的展示功能,但数据共享难、与其他业务功能协同能力弱,服务体验有待提升等问题依然明显。

智慧博物馆是将传统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功能相结合,组成一个整体生态体系,将每一个信息数据化,每一个业务模块化,并把数据与体系完美结合,让博物馆功能最大化、最优化,使博物馆工作有更多的可塑性和预判性。

2我国文博信息化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许多博物馆在建设数字化管理和展示平台。较为普及的有:应用于数据传输的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应用于文物数字化的三维建模和GIS、应用于导览的室内定位技术、蓝牙和RFID等近场通讯技术等。故宫博物院推出的“3D故宫”软件,可以以虚拟角色的视角游览故宫,配以各个景点语音讲解,使观众可以在线上环境中了解历史知识,领略故宫的风貌,有身临其境之感。湖北省博物馆对曾侯乙编钟及其他7件乐器进行了高精度文物模型复原,通过触控屏进行操作就可以听到编钟的真实声音,使观众感受到古代文明发出的韵律。

国家博物馆从2009年开始推进“数字国博”项目建设,初步建立并持续优化升级网络系统体系架构,信息系统建设上初步实现了覆盖藏品管理、行政办公、财务人事等核心业务的20多个应用系统,有效支撑了业务工作,并积累了大量数据信息资源。开展馆藏珍贵文物的三维数字化工作,将成果运用于立体互动展示,使观众可以通过该手动触摸完整的查看文物细节,将展柜中静态陈列的文物,变成观众可以参与的动态展示。其中“宋代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坐像”不仅实现了三维虚拟超高清数字展示,还可对该文物进行三维数字模型的3D打印,使得文创产品开发在3D模型上进行翻模复制,保护了文物本身,简化了文物复制的工艺流程。

3从数字到智慧,博物馆数据发展模式

关于数字博物馆和智慧博物馆,业内没有准确的定义和标准。百度百科解释的数字博物馆是通过技术的手段,将实体博物馆搬到网上,通过音频讲解、实境模拟、立体展现等多种形式,让用户通过互联网即可身临其境地观赏珍贵展品,更便捷地获取信息、了解知识。数字博物馆可以实现电脑端和手机端的同步展现,让用户随时随地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沉淀,足不出户逛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的出现,突破了藏品展陈的时空限制,丰富了藏品展陈方式,扩展了展陈内容。然而,数字博物馆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即产生信息孤岛。而智慧博物馆则是在数字博物馆基础上,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形成系统化的协同工作方式,消除信息孤岛,使博物馆能充分感知、科学分析并作出决策判断。

博物馆信息孤岛的形成,源于博物馆沿用了多年的体制机制。目前国内的博物馆,藏品部门负责藏品管理系统;安保部门负责安防系统;行政部门负责协同办公系统;信息部门负责一网两微一端;公众服务部门负责票务系统。大一点的博物馆一般都会有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系统,这些系统完全割裂,互相不能访问,导致积累和存放的大量数据资源,也被分散存储、分散管理。这是国有博物馆的体制机制通病,有悖于开放、协作、共享的互联网精神。

实现智慧化的技术基础是整合数据,并利用好数据。博物馆信息化过程中会生成大量数据,如何利用好这些数据是关键,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能明察眼前,而且还能预见未来。例如,目前一些博物馆推出的“微信导览”小程序,可以精准判断观众位置,观众走到哪,讲解就跟到哪。不过这只是一个“数字导览”,还不是“智慧导览”,为了让导览更贴心,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类人脑计算等更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在海量信息中把不同的观众感兴趣的展览、文物分别找出来,推送给不同的观众,做到千人千面。

同时,运用顶层设计、分步实施的理念,打通藏品管理系统、三维展示系统、微环境监控系统、办公OA系统等之间的联系,把博物馆的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智慧运维、智慧研究数据整合到一起,数据共享,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机器学习分析及预测观众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服务推荐;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和自然语义处理技术,为观众提供智能化、定制化的服务;通过图像分析、人脸识别、生物识别等技术,简化安检和验票流程,提高验证精准度,提升参观体验。这些技术相辅相成,是智慧博物馆的重要构成。

其中,云计算是基础,它既降低了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成本,也降低了文博行业运用数据的难度。物联网传感器中产生的大量机器数据,为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提供数据积累与支持。

4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建设开放共享的智慧博物馆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移动通信等新型科技的发展如火如荼。其中,通过构建统一的云计算平台,可以完善智慧博物馆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信息系统提供云计算环境。数据是智慧博物馆的核心资源,构建统一大数据分析与信息共享平台,对博物馆的保护、展示、服务、研究、管理、运维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统计分析、预测预警及决策支持,实现博物馆关键信息的实时分析与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以便充分挖掘数据资源的价值,并对业务系统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加强精细化管理。

结束语:

信息技术改变了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扩展了人类活动空间,博物馆的存在方式、运营方式、展现方式都在经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洗礼。在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等智慧化应用场景不断普及和完善的背景下,博物馆智慧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智慧博物馆的建设通过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并紧紧抓住数据这一核心资源,不仅可以建构有温度的虚拟文物,甚至可以让历史文物“活”起来焕发出现代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陈刚.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发展新趋势[J].中国博物馆,2013(4):2-9

[2]秦新华.智慧博物馆建设研究与思考——以山西博物院为例[J].办公室业务,2015(1):33-35

(作者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

猜你喜欢
数据
智能大棚温湿度监测系统的设计开发
论数据权的划分标准和分类
以未来决定现在
医院统计报表数据在医院管理服务中的常见问题研究
竞技分析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一种借助数据处理构建的智能食堂管理系统
浅谈计量自动化系统实现预购电管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