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板料渐进成形专利技术分析

2018-06-17 07:32易明军贾晓雪
科学与技术 2018年26期

易明军 贾晓雪

摘要:板材数字化渐进成形技术具有无需专用模具、可提高板材成形极限、可用于加工变形程度大、形状非常复杂的板材零件、易于实现板材成形自动化等特点,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难成形的钣金件加工。本文通过对金属板料渐进成形的专利申请从申请年度分布、技术原创国分布、申请目标国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列出国外和国内的主要申请人,分析了金属板料渐进成形的技术演进过程,为熟悉的金属板料渐进成形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渐进成形;增量成形;逐次成形

一、渐进成形简介

金属板材渐进成形是引入快速原型制造技术(rapid prototyping)的分层制造(layered manufacturing)的思想,将复杂的三维数字模型沿高度方向离散成许多断面层(即分解成一系列等高线层),并生成各等高线层面上的加工轨迹,成形工具在计算机控制下沿该等高线层面上的加工轨迹运动,使板材沿成形工具轨迹包络面逐次变形。

渐进成形包括两种方式,即正向成形(双点渐进成形TPIF)和反向成形(单点渐进成形SPIF),如图1、2所示,从图中可见,正向成形在与工具头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模型,工具头对板料位于支承模与夹具之间的部分加压,同时夹具与工具头同向运动,从而在板料上形成凸起;而反向成形时,夹具固定不动,工具头对板料位于夹具之间的部分加压,从而在板料上形成凹腔。负成形可以成形一些形状比较简单的零件,它不需要支撑模型,只需要简单的夹具,板料由夹具夹紧,然后成形工具头按设定好的程序实现分层加工,每加工一层,成形工具头便下降一定距离,进行第二层的加工,如此直至结束,在加工过程中夹具夹紧板料始终不动。反向成形及板料成形角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形状复杂的零件要用正向成形的方法。在正向成形方法中,需要支撑模型,支撑模型的形状要与所成形的零件的形状一致,这种支撑模型与冲压成形中的模具有很大差别,支撑模型的精度要求不是很高,并且材料的选择比较灵活。在这种成形方法中,首先加工支撑模型,支撑模型加工完毕后再放上板料,以后的加工步骤与负向成形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正向成形中成形工具头每走完一层的路径,托板都要带动板料与成形工具头共同向下移动相同距离。正向成形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

二、渐进成形专利分析

本节将从专利分析角度对渐进成形技术的专利申请进行分析,主要从申请分布、主要申请人等方面进行。

2.1申请分布

图3示出了在中国专利申请的年度分布情况,中国申请最早始于1999年,申请量从1999-2007年一直维持在个位数,2008年达到10个,2009年有所回落,然后从2011年开始显著上升,到2013年之后一直维持在20个以上,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在中国的渐进成形技术的专利申请量会维持在一定数量。

图4示出了在世界范围内的专利申请的申请量的年度分布,最早的申請出现在1996年,2002年达到一个高点,之后有所下降,从2010年之后开始加速上升,近几年的申请量维持在25-30件之间波动。结合图2可知,从2010年后申请主要来自于中国申请。

由图5可见,该技术来自中国的申请量最大,超过申请总量的一半,其次是日本,然后是美国。

图6为申请目标国的分布,从图6可见,在中国的申请公布量最大,接近总量的一半,其次是日本和美国。

2.1申请人分布

由于技术原创主要为中国和日本,主要的申请人集中在中国和日本,见图7。中国的申请主体为高等院校、研究院所,而日本的申请主体为企业,由此可以推断,中国在渐进成形技术研究方面尚处于实验室阶段,而日本可能已经在产业上有所应用。

虽然中国申请人的申请量最大,但通过数据可以发现,中国的申请人几乎都是高等院校,而且由图8可见,中国申请人的申请全是中国专利申请,即没有向国外提交专利申请,主要的非中国申请主体都在本国之外申请了一定数量的专利。美国是除申请的技术原创国之外的主要目标国,几乎所有的主要申请人都在美国投放有专利申请,说明美国是渐进成形技术的重要市场,这也和渐进成形技术的应用领域集中于汽车覆盖件、飞机蒙皮等的成形,而美国是上述领域的重要市场直接相关。

结语

渐进成形技术源于日本,日本和中国是渐进成形技术专利申请的主要技术原创国,但源于日本专利申请的峰值已过,源于中国专利申请还在高位,中国的申请主体基本为高等院校、研究院所,或许表明渐进成形技术在中国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另外也可能是渐进成形技术本身的特点,即适用于小批量生产决定的。

(作者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