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高人一等,得分胜人一筹

2018-06-16 03:37唐惠忠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纽带书店心灵

唐惠忠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一书中有这样的经典话语:“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以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主脑既得,则制动以静,治繁以简,一线到底,万变不离其宗,如兵非将不御,射非鹄不志也。”可见“意,犹帅也”,此言不虚。立意的高下,决定着高考作文分值的高低。

一、会“提炼”

“提炼”,即为刘氏所说的“约”。作文立意的过程,就是对作文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概括的过程。比如2017年山东卷作文题的供料为: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24小时共享书店”这则材料,其立意多元——读者与非读者、经营的效益和持续性等均是入题点,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写作空间。具体说来,至少有两大角度:

1.从书店角度立意。就其功能来讲,书店是展示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的场所,能够给人们的文化成长提供精神食粮,给社会的进步提供文化滋养;就其经营理念而言,其人文发展理念、创新理念、共享理念、公平理念,都符合时代精神;就书店的象征意义而言,它具有了精神寄托、心灵成长、文化滋养的文化空间的意义。

2.从顾客、读者角度立意。落笔时可联系给定材料(如“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这一细节),书写个人对精神食粮的需求与享受,或书店这样的文化环境对于自己成长的滋养价值,也可緊扣书店文化环境谈人际关系问题,等等。

下面的满分文,堪称为“提炼”的范例:

学深夜书店,给他人精神以慰藉

文/一考生

白岩松曾经在《白说》中提到:“时时医治,偶尔治愈,常常抚慰。”诚然,肉体的痊愈不代表一切,唯有精神慰藉方显人性之光。

深夜书店不驱赶任何一位读者,它在华灯初上或者晨曦初露之时,都为爱书人提供一隅心灵的栖息地,哪怕来者只是在书籍的海洋中小憩,工作人员也以此为责。深夜书店所提供的不仅是书籍中的精神食粮,更是对奔波劳碌之人心灵上的慰藉——文字的和身体的安慰,让人在书香中感受慰藉的温暖,在温暖中释然,在释然里重新憧憬起明天。书店工作人员工作的意义即在于此。

余秋雨写道:“像城头栖落的鸟,像枝头飘来的歌,我们终将逝去,唯善与美得以永存。”城市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终将随风雨消失,但书店给人们的慰藉却永存心际。正如“天妇罗之神”早乙女哲哉的料理小店,在经济大危机里,风雨如晦并未摧毁小店。相反,早乙女哲哉坚持在一口油锅前,用炸出的美食慰藉食客疲惫的心灵。不管食客到访预约的时间如何,他都竭尽所能打扫好店铺,准备好食材并让食客观赏制作过程。在油炸小食的鲜美里,食客感受到的除去味蕾享受,还有早乙女哲哉用心为他们服务的温暖与慰藉,支撑经济下行年代中的人们不断前行。

精神慰藉也更像是现代生活下的一剂缓冲剂。工业社会的滚滚浓烟裹挟着我们奔跑,以至于人们开始麻木冷漠,而深夜出现的书店像是黑暗迷雾里的一座希望之灯塔,庄重沉稳地伫立在那里,指引着迷茫困顿的灵魂。正如日本陶艺大师德田八十吉的“一期一会”,人与书店的一次邂逅,都会在人们心里留下雪泥鸿爪。读者在书本中寻得灌顶醍醐、金玉良言,栖者在书店感得书香之气、人性之暖。无论是看书睡着的,还是借身休憩的人,书店都为他们奉上一丝慰藉,安抚疲惫的身躯。

然而,反观当今社会,我们却屡屡见到心灵受伤不曾被抚慰的人。个别书店中驱赶小学生阅读的店员如是,对扫路工人进行人身攻击的司机亦如是。他们的心灵不被慰藉过,亦不曾慰藉他人,如此实在悲哉。曾读过这样一句话,“内心善良的人,都曾经被这个世界的善温暖过”。是啊,人人相互慰藉,也就点亮了社会,社会便不会出现上述令人心痛之情况。

海德格尔曾说:“前行不息,无需迟疑和退避,健行于你寂寥的小路。”因为有深夜书店的灯光在前方,你无需迟疑;因为有他人的慰藉,你无需退避。

让24小时书店的光芒永存,让它曾给予过的慰藉永恒!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议论文,在众多立论角度中,选择深夜书店的人文精神及其价值意义来发表议论,诚可谓切中肯綮。作者善于淬炼行文脉络,在诠释深夜书店给予人的精神慰藉之后,联想到日本的早乙女哲哉料理小店的优质服务,形成了横向强化论证的力度;进而回归深夜书店,对于工业社会中迷茫困顿灵魂的救赎意义作深层阐释,形成了纵向递进式论证;再宕开笔墨,一鼓双敲,对当今社会不良现象予以抨击与谴责,形成了与上文的对比式论证构造。作者创造性使用起承转合的行文之法,使思路清晰自然,结构安排紧凑严谨。

二、会“延伸”

“延伸”,即刘氏所说的“扩”,指的是将作文立意在宽度、大小、范围上向外延长、伸展。这种延伸主要是思维上的拓展。思想依靠思维的拓展才得以升华,文章有赖思维的拓展才能写出新意。在词语类作文的立意上,这种办法最是实用。如2017年北京卷考“说纽带”,“纽带”的引申义或比喻意义就是立意在“宽度、大小、范围”上的延伸。细细说来,可有如下几方面的“延伸”:

1.亲情透析。如父子之间的纽带是“爱”,而非“孝道”;一个老人经常是家庭的纽带,有她,家就有灵魂(没她,家就缺少味道)……

2.校园观察。如尊重与信任是师生间的纽带;宽容(诚信等)是朋友之间友谊的纽带;情感是调节师生关系的纽带……

3.社会思考。如血脉与文化是大陆与台湾间的纽带(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亮丽纽带);共赢——国与国合作的纽带;交通安全——生命的纽带;公关是联结品牌与消费者的纽带;起到纽带作用的“移二代”(移民二代)……

4.人生感悟。如反思,是过去与现在的纽带;理想,是现实与未来的纽带……

5.心灵独语。如对话,中西方文化的纽带;汉字:维系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民俗类非遗对维系海外乡亲爱国爱乡起纽带作用);博物馆(图书馆等)——联结昨天、今天与明天的纽带;别让金钱割断了人性的纽带,人生一程,同行是福(义、利、情三纽带评析)……

不妨再读一读下面的佳作:

说纽带

文/一考生

说起纽带,它可以是小小的针脚,缝补慈母手中的寒衣;也可以是一封家书,将血脉亲情紧紧维护;它更可以是一次有意义的集体活动,使我们的力量、智慧得以凝聚。你看,纽带存在于万事万物中,有的有形,有的无形,无法想象一旦离了它,世界會变成什么样。

我认为,纽带的功效应该分为三种境界:

一是功用境界。这一般是指有形的实物。有纽带作用的东西太多太多,大到交通运输系统、钢筋水泥,小到一根丝线、一颗纽扣。桥梁连接两岸,斗拱连缀柱子和房檐,公路连接城市,手机联系家人朋友,医生用线缝合伤口……这些“纽带”是我们日常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利用的是它们的实用价值。

二是心灵境界。这一般是参与了人的心灵与情感的。比如一封家书,那云中寄去的锦书,你起笔之前,它只是一张纸,但你落笔之后,它便是注入了你的思念与牵挂的载体,它是你与家人心灵相通的纽带;比如你阅读的古卷名经,你翻开后并得其要旨精义,它便是你与古人思想碰撞的纽带;比如听到一次名人演讲,与师长的一次密切交谈,其中能改变你的心态、习惯的力量,更是你与人生道理之间的纽带。这些“纽带”是帮助你自己的心灵与外界沟通的。

三是人类境界。这类纽带联系着一个群体、一个社会、许多国家等大的概念。校园中的不和谐,是交流这个纽带没有到位;社会上的不和谐,是法制教育理念这个纽带没有到位。反而观之,“一带一路”的顺利开展与其秉持的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理念深入人心,揭示着政府对开放交流这个纽带的重视;共享经济,让我们能在一个平台上享受便利,经济实现全球化,各个国家联合为一个大的市场,世界好像一下子变小了。这些都是纽带在起作用。全人类是一个整体,大洲大陆无法分割开来,这是纽带最大的威力。

纽带的这三重境界,我们只有认真体会并好好运用于生活中,才能发挥出它最大的功效。

此文开篇点出“纽带”的实质,说明什么是“纽带”,然后纵向展开,围绕“功用境界”“心灵境界”“人类境界”三个分论点分别展开论述,其层次分明。在分析说理中,援引相关材料逐层深入地进行论证,论据新颖典型,论证恰切有力。文章最后重申观点,呼应前文,结构严谨。对同学们来说,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布局谋篇的方式以及论证阐释的手法,都是很值得学习的。

三、会“辩证”

“辩证”,即刘氏所言“制动以静,治繁以简”。在审题立意的时候,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辩证”。所谓辩证,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指把握作文立意的眼光要全面;辩证思维是将作文立意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作文立意。如2017年的浙江卷作文题:“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评说”意味着可以认同、赞赏,也可商榷、辩证。下列优秀之作,就充满了辩证色彩:

请先读懂自己的心

文/一考生

萨特曾说:“我是在书堆里开始我的生活的。”“书”总是伴随我们的一生。据一位作家所言,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是“有字之书”,那是知识的海洋;一是“无字之书”,那是社会的历练;一是“心灵之书”,那是心灵的觉醒。三本大书缺一不可,否则人生这段历程似乎缺了一个角。但我要说,“心灵之书”才是每个人最该读懂、最该读透的书。

“有字之书”象征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如今我们倡导“终身教育”,似乎我们的整个人生旅途都得带着这本书。卢梭说:“教育即生长。”毫无疑问,知识的获取对每个人的成长都至关重要。但是,这样一本“有字之书”就足以让人沾沾自喜、胡作非为了吗?前不久,“勒索病毒”席卷全球,激起一片恐慌。这不正是一帮捧着“有字之书”、没有良知、被利益裹胁的人肆意妄为的结果吗?现实中又有多少律师玩弄法律条文、颠倒是非黑白?这不正是一群“倚高才而玩世”的人?

除了这些视“有字之书”为玩世资本的人之外,社会上同样存在一帮以“无字之书”为手段玩弄是非的人。这些人熟知社会规则、深谙人情世故,率性违反规则,甚至触犯法律。不少企业家依靠人际网络贿赂官员、牟取私利。这样的行为屡见不鲜,不正是因为其执迷于“无字之书”,抛下了“心灵之书”吗?

如今的社会乱象丛生:违法与犯罪齐飞,低俗与颓废共色。究其原因,恰是其将“心灵之书”烧毁、丢弃了。黑塞在《悉达多》中写到,每个人实际上只反映于一个瞬间,即大彻大悟自己是谁,其余一切都是随波逐流,毫无意义。的确,发现自我、读懂自己弥足珍贵。如果连基本的自我认知也没有,又如何同自我和解、与群体交流、对社会融入呢?木心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学富五车,想必读懂了“有字之书”;见证了风雨如晦的文革,想必看彻了“无字之书”;但最为重要的是,他将“心灵之书”烂熟于心。他能在备受凌辱的监狱里奋笔疾书,留下几十万字的文革手稿,不在证明他读懂了自己的内心,明白自己的价值吗?

有人担忧,自己会被时代的浪潮冲刷、席卷,但当他读懂“心灵之书”时,又有何可愁呢?“人即是物,物即是人”,古色古香的乌镇成为贴有“现代科技”标签的互联网大会的永久选址,却能丝毫不流失其韵味、品格,不正是它明白自己的灵魂所在,读懂了自己的内心吗?唯有读“心灵之书”,方能屹立于时代潮头。

人生如梦,就如壮阔之山河,唯有“心灵之书”这一明珠照破千山万水,才能时有月洒清辉、水漾徐徐的美景。

浙江卷作文在符合文体(论述类文章)的前提下,能否对作家的三本书理念有思考和评说,是能否得高分的关键。评阅过程中,我们看到大部分作文都是在阐释三本书的概念,有理解准确的,也有理解不太准确甚至错误的。缺乏思辨力,更缺乏质疑精神,几乎成了很多高中生的通病。本篇作文则正好相反。该同学没有对作家的理念一味说好话,他有自己的思考。他理解三本书的含义,但与作家不同的是,他更看到了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更推崇心灵之书的宝贵。这样的辩证认识,表现出该同学不人云亦云、有独立思考和质疑精神的一面,在高考作文卷中尤为可贵。

四、会“反弹”

“反弹”,即“反弹琵琶”,也就是运用逆向思维来立论。逆向思维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作文中,如果善于运用逆向思维立意,就容易取得与众不同的表达效果,使作文立意能够达到深刻、新颖的理想境界。请看2017年江苏卷一篇令人称赞的佳作(所写题目为“车来车往”):

车到山前没有路

文/一考生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民谚教材释义:“车到山前必有路”比喻虽然有困难,但是到一定的时候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车到山前必有路”这句古训从古代流传到现代,自是非常有名。为什么这么有名?是不是说得很精辟?对。的确说得很精辟,因为它是懒惰者最堂而皇之的借口。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懒人,或者说任何一个勤奋的人也有懒惰的一面,如果谁没有惰性的话那就不叫人而叫机器人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车到山前必有路”一语产生得不但合情合理,而且很是必然。但这样的“路”走到最后就不叫“必有路”了,应该叫“穷途末路”,或者叫“黄泉路”。

相反,如果把“车到山前必有路”改为“车到山前没有路”,它就不再是个借口而是一个理由了,是我们即使想消极怠工,却还一定要坚持下去的理由。为什么?因为不做的话,前面一定没有路,但却不能保证说做了前面就一定有路。这就像一个人因地震而被掩埋的时候,要想出去就必须找有光的地方,或许找到有光的地方还是不能出去,但是有光就有希望——希望不代表一定,但肯定比绝望更能给人力量。

其实,“车到山前必有路”是一种赤裸裸的“赌徒思想”。拿现在的无所事事来赌未来要走的路,希望奇迹降临,真的会突然出现一条康庄大道。无奈渴望奇迹的人太多。奇迹却往往发生在不经意、无法预料当中,不然怎么称得上“奇”?既然祈求不到“奇迹”,为什么不靠自己的“足迹”呢?毕竟“足迹”比“奇迹”可靠得多。所以有时候即使车到山前了,结果发现在山的那一边,依然是山。面对无数的山,不要说没有道路,可能连思路都没有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肯定地说车到山前就一定没有路,或许有路,但是,那条路多半是由你的父母为你铺好的——他们早就为你规划好了,于是你的一生就按照他们为你定下的轨迹一路走下去,没有荆棘,没有坎坷,没有跌宕,没有起伏,平淡无奇,味如嚼蜡。譬如,你踏踏实实地上小学初中,踏踏实实地考高中——考不上也没关系,反正父母有钱让你读高中,之后踏踏实实地读完高中上大学,在大学踏踏实实地学习之后出来找工作,你踏踏实实地工作之后结了一个踏踏实实的婚,然后有了一个和你一样踏踏实实的孩子,然后你踏踏实实地老去,最后有一天当你老了躺在病床上,踏踏实实地思考你这一生时,除了觉得自己的人生如同一杯白开水,其他的什么也想不起来。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人生如果不能自己去开拓的话,你就尝不到奋斗的艰辛,亦尝不到成功的喜悦,你就永远只能是别人的盗版。

说句不好听的话,其实所有为你铺路的人都很辛苦,他们都很辛苦地在“害”你。并且,沒有人会一辈子为你铺路,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车到山前没有路”。然而到那时,一切都晚了。

所以,“车到山前没有路”,一切属于我们的生活都需要自己独立来开创,包括我们脚下的路。

该同学由“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选点切入,大胆地针对习见另发心声,其胆识过人、勇气可嘉。文章论析事理一针见血,比如指出“其实,‘车到山前必有路是一种赤裸裸的‘赌徒思想”,又如“说句不好听的话,其实所有为你铺路的人都很辛苦,他们都很辛苦地在‘害你”,都可以说是一语中的、入木三分。展开辨析时作者的思虑相当周全,如专门论述了“我们也不能肯定地说车到山前就一定没有路,或许有路,但是,那条路多半是由你的父母为你铺好的”,从而将思路导向了深刻(必须注意,“或许”“多半”两词不可或缺)。语言表达更是精彩纷呈,例如“是不是说得很精辟?对。的确说得很精辟,因为它是懒惰者最堂而皇之的借口”,这是反语;“中国什么都缺……如果谁没有惰性的话那就不叫人而叫机器人了”,足见幽默;“但这样的‘路走到最后就不叫‘必有路了,应该叫‘穷途末路,或者叫‘黄泉路”“既然祈求不到‘奇迹,为什么不靠自己的‘足迹呢”“面对无数的山,不要说没有道路,可能连思路都没有了”,这是拈连;至于“你踏踏实实地上小学初中……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一片段,更是气盛言宜、雄辩有力。像这样观点别致,又能进行理性思辨的佳作,不能不让人赞而叹之。

当然,不是所有的作文题都适合用逆向思维来立意。下笔前要遵循“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原则,不要是非不分、黑白颠倒,以免误入歧途、弄巧成拙。

猜你喜欢
纽带书店心灵
巧用字母当“纽带”
朱文洲:笔墨丹青连接东西方艺术交流纽带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说纽带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最美书店
在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