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问题诊断与优化策略

2018-06-16 02:55杨永明何晓颖雷雪艳胡斌武
职业技术教育 2017年33期
关键词:社区教育成效示范区

杨永明 何晓颖 雷雪艳 胡斌武

摘 要 自2008年以来,我国建有122个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在内涵建设、学习型组织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社区教育认识有待提高,社区教育政策法规有待完善,社区教育发展有待平衡,社区教育内容形式有待优化。据此,要树立“大教育”观,提高对社区教育的认识;建立教育实体,加强保障机制;加强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贴近现实需求,设计教育内容。

关键词 社区教育;示范区;成效;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33-0035-05

社区是一定区域内居民生活的共同体,为提高全体社区居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将教育与社区相结合,形成了贴近居民生活、满足现实需求的社区教育。为推进社区教育发展,截至2016年底,教育部与各地共建立了122个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检视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历程,诊断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对于加强示范区内涵建设、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强化基础能力、优化社区结构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基本格局

2008年8月,教育部《关于确定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的通知》正式开启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工作,同时确定了第一批34个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2010年,教育部《关于确定第二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的通知》中,确定了北京市东城区在内的34个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2014年1月,教育部《关于确定国家第三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的通知》中,确定了北京市大兴区在内的22个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2016年5月,教育部《关于公布第六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第四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名单的通知》中,确定北京市石景区等32个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由此,形成了示范区网络,构建起了功能齐全、管理规范、制度完善的社区教育体系。各批次示范区见表1。

教育部4次公布的共122个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大陆地区布局情况为:除河北、广西、海南、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云南、贵州和西藏地区10个省份以外,其余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其中东部地区85个,中部地区22个,西部地区15个。从全国各地示范区分布数量来看,浙江省14个,江苏省13个,上海市12个,山东省11个,北京市10个,辽宁省9个,福建省和四川省各6个,广东省和湖北省各5个,湖南省和重庆市各4个,陕西省3个,黑龙江省、山西省、河南省和新疆地区各2个,吉林省和江西省各1个。

二、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成效

(一)社区教育基础建设能力加强

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在社区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方面,首先是建立了多元投入保障机制。为确保社区教育活动正常开展,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投入办法,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多元投入”的保障机制。各示范区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按照常住人口人均1-2元的标准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1]。其次,构建了社区教育运行三级网络。出台了相关文件并制定实施标准,促使各级社區教育学校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以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社区教育学校为“骨干”、社区教育教学点为“根基”的布局,因地制宜、贴近实际地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举行了省、市示范街道评选活动,根据多方部门综合评选出大批适应居民需求、满足社会需要的社区教育示范街镇和居(村)民学校,为社区教育的普及奠定基础;共建了社区教育示范基地。为更加合理的整合教育资源,示范区依托辖区内的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和社区服务站等公共设施场地,建立了思政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儿童早教基地、老年人技能补偿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等。最后,搭建了社区教育学习平台。示范区内重点改革传统教育方式,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为主要手段,建立和完善了社区教育网、远程教育网和全民教育网等。

(二)社区教育内涵建设深化

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的建设亮点在于重视内涵建设、提升服务品质,在建设中着重课程开发、项目示范、理论研究和示范创新,以达到社区教育由活动层面向内涵化发展转变的基本目的。在课程开发方面,示范区的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实用性强、地方特色浓郁,特别是在一些具有优秀文化历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示范区内,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围绕地方特色,在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保护和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居民对社区教育热爱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项目示范方面,社区教育示范项目不仅是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社区教育提升品质、创建品牌的坚实基础。实践证明,以示范项目为抓手,在社区教育中通过项目进行示范活动,有利于增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项目意识。在理论层面,示范区的内涵主要围绕两点进行建设:一是坚持了“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研究者和工作者共联手”的理念;二是开展了群众性的行动研究和实践研究。在示范创新方面,示范区坚持“突出重点、重心向下”,将着力点放在街镇区域内,以街镇为社区教育示范建设主要载体,提高街镇居民整体工作水准与创新作用,提升社区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学习型组织建设开展

2010年8月,教育部《关于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中对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提出明确要求:“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力度大、进展快、创建率较高。学习型党政机关创建率达80%;学习型社区创建率,东部地区达70%,中西部地区达50%”[2]。为响应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号召,首先,创建了学习型城市。建设有示范区的上海、杭州、南京和大连等城市都制定并下发了相关文件以推动创建学习型城市,为推动各级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的开展,文件中对于相关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创建载体和保障举措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其次,推进了科学管理。为保证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示范区制定了相应的评估标准,并在社区内形成了部门“协调运作、分工负责、共同推进”的模式,主要建设有学习型的机关、企业、社区、街道、委员会、楼院和家庭等。

(四)走向了社区教育信息化

为使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手段在社区教育中得到充分利用,政府建立了全民终身学习资源平台,引导市民更好地进行网上学习[3]。2009年4月,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在上海市徐汇区召开了首次“全国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研讨会”,正式开始着手数字化学习建设,同时拟定《推进全国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意见》和《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基本标准》,在全国评选出优秀的数字化学习社区,并总结其成功经验,对其他社区数字化建设进行示范引领,发挥先行先试的功能。同时,为充分发挥电大的信息技术优势,各示范区依托地方广播电视大学,建立了层次多样、类型丰富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吸引了众多社区的居民积极参与进来,为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助力。

三、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问题诊断

(一)对社区教育认识有待提高

作为一种社会化的新型教育,发展社区教育需要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在建设示范区的过程中发现,不论是社区领导或是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认识依然停留在表面,未能树立“大教育”观念[4]。一方面在于,部分职能负责人没有站在建设一流教育的战略高度考虑,在社区工作中不能及时摆正社区教育位置,对其重视程度不够。由于示范区内社区工作管理事务繁重,一些职能负责人在管理过程中顾此失彼,对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了社区教育工作进展。部分示范区的统筹规划多停留在言语传达和文件通报上,未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或仅仅象征性地搞几次社区教育活动和校际交流,没有为整体的发展做长足打算和具体规划。有的领导对社区教育认识存在偏差,认为社会对教育的参与主要以经济资助为主,于是在实际工作中把重点放在吸纳社会力量捐资办学上,偏离了最初建立示范区的办学宗旨。另一方面,示范区内部分群众对社区教育认可度不高,由于一些经济落后的农村居民长期生活在相对稳定、固化的文化氛围内,对知识和技术的需求不太强烈,因此出现自我学习意识较低和学习自觉性较差的现象,社区教育功能无法释放出其应有的效果。

(二)社区教育政策法规有待完善

社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但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作为典型的实践发展活动,已超越学校教育延伸的范畴,需要更加完备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来支撑。目前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仍需继续探索和积累经验,但具体政策、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的欠缺,使一些示范区建设出现了整合统筹不力、关系网络不畅、相关部门协调不利等问题。示范区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关乎教育部门,还涉及到财政、劳动、文化等多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示范区建设的顶层制度设计、“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工作机制建设有待加强。

(三)社区教育发展有待平衡

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中西部地区落后于东部地区,农村滞后于城市。从122个示范区分布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东部大城市、中心城市或城市郊区,中西部地区较少,农村地区基本没有。在实际发展层面看,在东部沿海少数经济发达地区的示范区内,其经费投入、硬件设施、组织管理、制度保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建设都走在全国前列;中部大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示范区仍处于探索建设阶段,各方面建设仍不太成熟,社会力量参与有限,政府统筹力度不大;西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示范区建设进程缓慢,处于初级阶段,群众对社区教育的认知度较低。从工作推进层面看,示范区建设仍处于“先行先试、重点突破、局部开展”的建设阶段,离“普遍开展、全面发展、共同推进”的建设目标仍有一些差距[5]。

(四)社区教育内容形式有待优化

社区教育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育形态,与普通学校教育存在着本质差别,但一些示范区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仍以“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为主,其发展途径和表达方式都类似于学校教育,办学形式比较单一,不足以吸引社区居民的注意,容易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一些示范区虽然进行积极探索,创新出“超市式”“菜单式”等社区教育模式,但与广大社区居民对学习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其一,大多数居民还存在认识模糊,没有将社区教育提升到自身终身教育与社区和谐发展的高度。其二,社区教育管理者缺乏与社区居民及时沟通、交流,没有从社区居民实际出发开展教育,居民感觉开展的活动离自己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距离,参与积极性不高。因此,如何进一步构建适合社区居民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和活动形式是示范区建设中需长期探索的问题。

四、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优化建议

(一)树立“大教育”观,提升认识

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要从社区居民的角度出发,转变管理者和居民对社区教育的狭隘意识,以“大教育”为建设理念,共同促进社区的长远健康发展。在负责层方面,要意识到居民是社区活动的“主体”,他们在现实需求、价值取向、认知水平、从事岗位、文化程度、个性特征和年龄层次等方面各不相同。社区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重视实效,在开放式的社区环境中寻求探索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和合理的学习途径。同时,引导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计划、实施和评价等管理过程中,树立“主人翁”意识,让每一个社区居民都能在社区教育中提质增益。在社区居民层面,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树立“全民教育、全面教育、全程教育、终身教育”的观念,正确认识社区教育,增强需求意识。社区和居民要共同重视,站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与和谐社会的高度,将社区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当中,从而实现建设现代和谐社区的目标。

(二)建立教育实体,加强保障機制

社区教育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实行终身教育”的主要载体,一是要成立具有法人资质的社区教育实体。纵观各国社区教育发展历程,如美国的社区学院、北欧的民众中学和日本的公民馆,其共同点在于依托现成社区教育实体或成立新的教育实体,使之成为社区教育的“龙头”,承担社区教育的主要任务[6]。我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时间不长,要找准发展过程中的政府定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行政效能为重点,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二是加大示范区社区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确保社区居民年人均经费不得少于国家标准,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相应增加。同时,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三是精致化、制度化现有规章条例,进一步形成地方和国家的社区教育法,逐步完善社区教育法规建设[7]。

(三)加强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东中西部的差异、农村与城市的差异,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也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出现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为了发展的平衡,首先,组织培训活动要有针对性,让相对落后的地区居民也能享有同等优质的资源,如此不仅能使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人才,还能提高居民就业能力,增加社会就业率,实现个人与社会发展共赢。其次,建立有效经费保障制度和激励机制,确保城乡社区教育在资源配置、队伍建设和内涵深化等方面获得同步发展,让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居民享受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镇居民同样的教育优惠,改善城乡教育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8]。

(四)贴近现实需求,设计教育内容

社区教育要以满足社区居民的现实需求为主,开展多种多样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目前,社区居民大多数以青少年、外来民工和老年人为主,围绕这三类人群设置社区教育内容是社区教育建设中的重点。在青少年教育方面,要重视青少年素质教育,构建区校家“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网络,通过开展课程建设、项目示范,使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逐步走向规范化,实现社区、学校、家庭的三者互动,资源开放,共建共享。在新农民培训方面,以“菜单式”“订单式”“定向式”模式,重视培育新型农民;开展“新市民大讲堂”,采用政府发放“教育培训券”的形式,为新农民提升个人学历,培训职业技能,提高文明行为意识,提升就业能力,促进就业。在老年人教育方面,为适应老年人对文化生活的渴望、对高品质生活质量的需求,示范区应建立老年社区教育技能补偿基地,加强老年教育活动点的建设,开展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教育培训活动。另外,要加快和谐社会文化建设。马克思曾说“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并且把他作为具有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因而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生产出来”[9]。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因而,社区教育要开展符合地方风土人情的教育活动,促进社会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来继文,许瑞森.《中国社区教育发展报告(1985—2011年)》出版[J].中国远程教育,2012(5):94-96.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Z].教职成厅[2010]7号,2010-08-10.

[3]陈乃林.终身教育理念观照下的社区教育[J].成人教育,2008(10):16-18.

[4]刘尧.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43-148.

[5]王涤,范琪,郑荣.中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实证研究——以浙江省杭州下城区为例[M].杭州:西冷印社出版社,2012:243.298.

[6]李金宝,李景峰,薛俊生.中国社区教育及其发展趋势探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1):70-73.

[7]张海深,余善云.城乡统筹:现代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60-63.

[8]宋亦芳.论社区教育示范区的再实验[J].职教论坛,2015(9):55-61.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92.

On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Community Education Demonstration Zones: Problem Diagnosi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y

Yang Yongming, He Xiaoying, Lei Xueyan, Hu Binwu

Abstract Since 2008, 122 National Community Education Demonstration Zones has been built in China. Based on this, China achieved great results in aspect of base construction,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learning type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mmunity education.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Community Education Demonstration Zones should set up the concept of "great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bout Community Education, change the focus of work to achiev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ommunity education, establish educational entity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olicy and regulations, lean close to the needs of reality and set up the content of Community Education.

Key words community educ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effect; problem; strategy

Author Yang Yongmi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Zhoushan Technician College(Zhoushan 316000); He Xiaoying, senior lecturer of Zhoushan Technician College; Lei Xueyan, Hu Binwu,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作者簡介

杨永明(1966- ),男,舟山技师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院校管理(舟山,316000);何晓颖(1971- ),女,舟山技师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雷雪艳、胡斌武,浙江工业大学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浙江省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研究”(18NDJC031Z),主持人:胡斌武

猜你喜欢
社区教育成效示范区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