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梅
【摘要】目的 研究42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42例,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1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1例,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对医院的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护理时,对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对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有效率和患者对医院的护理满意度均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是一种理想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护理措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8..01
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常容易出现心率失常,导致患者出现胸闷、胸骨后疼痛以及呼吸急促等。为了研究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我们选取了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42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和综合性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42例,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为(72.6±3.4)岁,病程1~16年,平均病程(6.2±2.4)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62~85岁,平均年龄为(71.8±3.6)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6.3±2.5)年,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标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由于患者病情较重,经常会使患者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所以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提升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制定科学的睡眠和运动时间表,让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建立健康的生活状态,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力,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最后,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告知患者按时用药的作用,提升患者对于用药治疗的依从性,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1.3 观察指标
显效:胸闷、疼痛等症状消失,室性心律失常发作频率减少9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室性心律失常发作频率减少程度为50%~9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护理无效。使用我院心内科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總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对医院的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与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对比 [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对照组 21
21 10(47.62)
6(28.57) 9(42.86)
10(47.62) 2(9.52)
5(23.81) 19(90.48)
16(76.19)
表2 两组患者对于医院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n(%)]
组别 n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对照组 21
21 13(61.90)
7(33.33) 7(33.33)
6(28.57) 1(4.77)
8(38.10) 20(95.23)
13(61.90)
3 讨 论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从心理护理、病情监护、睡眠干预、运动干预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认识,提升对患者的药物疗效[4]。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对医院的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这说明在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时,能够显著提升对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是一种理想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桂香.综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护理的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70):
155-156.
[2] 左维娜.探讨老年性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8):
253-254.
[3] 辛 亚,魏小敏,付爱霞.综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护理的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6):7024.
本文编辑: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