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婷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国在全球经济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不仅需要中国人民强大的勇气,更需要的是中国人民的创新思维能力。因为,今天的社会,已经不是以传统手工业为主导的工业社会,而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发展动力的创新型社会。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要求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地发展与进步,获得世界上更多人民的认可。基于此,主要以创新创业素质为背景,以目前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的现状进行描述,同时针对当前高校在创新意识培养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4001803
引言
最近几年来,国家政府与中央领导人对中国人的素质比较关注,为了提高中国人民的整体素质,不仅推行了九年义务教育,降低中国的文盲率,而且拓宽了高校招生的路径,让中国更多的高中生能够有机会走进大学的校园。高校积极地响应国家的号召,近几年来不断扩招,使得很多学生接触到了高等教育的课程,增加了中国学生的知识储备。中国一直推行科教兴国的战略,在知识领域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尤其是对中国高校的建设,更是加大了资金与技术的投入,使得我国的高校在教学硬件与软件上都处于全国的高水平,并且领先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高校为国家储备了大量的技术型与专业型的人才,给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后备力量。在高校,年轻人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断地努力拼搏,在教室、在图书馆、在食堂,在高校的各个角落都能够看见大学生捧着书本认真阅读的情景。中国的未来掌握在这一代青年人的手中,青年人将来所走的道路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概念
1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定义
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未来中国是否能够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全靠新一代的大学生的努力。正是因为大学生的重要性,党和国家对于大学生思想意识领域的培养才格外用心。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大学生依靠后天培养才能够形成的一种能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分别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人格。要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必须在大学生的意识领域进行改造,并且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将高校学生的理论基础打好,同时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在理论与实践中碰撞出火花,形成自己的创新意识,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1]。
2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定义
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并且长期在语言指导与文化熏陶的情况下形成的,但是,要想中国的大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仅仅有创新意识是不够的,必须具备创新的能力,创新能力是需要大学生在思想领域不断进行自我革新的前提下才能够完成的。但是,创新能力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将大学生的这种创新能力在社会中找到合适的平台,才可以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施展,才能够让中国的大学生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能够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来展现,就需要大学生具有创业意识,并且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指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的支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产生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新方案和新成果的本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条更加通畅、平坦的就业之路,为自己今后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3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概念
根据目前中国的社会环境,中国人已经从“饥饿”中解脱出来,经过中国人民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并且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环境一片大好,经济不断地进步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质量也有所改进,每个人生活在物质精神较为丰富的状态。伴随着中国人民物质水平的提升,人民的精神層面也出现了很大的提升,已经从物质消费渐渐地转向精神消费,对待事物的看法也更加的理性[2]。高校的大学生在现今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很多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就失业了,甚至很多学生已经毕业了很多年仍然是无业游民,一直在家待业,这不仅仅是社会就业竞争激烈的原因,其实与中国大学生自身能力不强也有一定的关系。其实,就业不一定是最佳的选择,今天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学生可以在学习期间不断地积累经验,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自主创业更是一条出路。为此,这就要求中国的高校,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将这种“创业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之中,使得学生时刻保持警惕,培养自己的创业技能和创新精神。
二、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
一方面,人类社会是在不断进步发展的。达尔文作为一名生物学家,经过他个人不断的走访与调查,根据当时社会上所存在的一些物种中总结出了一条规律,那便是“适者生存”的法则。由此,达尔文倾注一生心血的著作《物种起源》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之中。达尔文根据生物的进化总结出,生物的发展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奠定了进化论的理论基础。经过几代人的传承,通过在《物种起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进行深思,社会学家斯宾塞发现了一条人类文化进化的规律,由此文明世界的以文化为基础的古典进化论学派便诞生了。其认为人类社会也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从上述哲学家的观点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社会是在不断发展与进步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原有的分工便会越来越多样化,使得很多人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被淘汰,为了能够摆脱被淘汰的命运,大学生必须加强自己创新意识的培养。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地进行调整,很多社会上的产品也在更新换代。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国要培养大量的人才来满足目前社会的需要。在这种社会环境与社会背景中,中国的大学生必须增强自己的危机意识,不断培养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样也应该在自己所在的行业将知识能够有效地吸收与消化,并且与实际的生活相结合,解决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所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解决当前激烈的就业问题的一剂良药。
三、高校大學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现状
高校是为中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场所,也是中国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高校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储备。尤其在今天中国处于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一直在引导着中国的经济,每个人都生活在激烈的竞争之中,高校大学生为了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但是,目前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创业教育在领导与工作者中存在着“冷暖差异”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高校的领导已经渐渐地意识到目前国内高度的竞争压力,很多高校领导也已经意识到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对大学生的身心造成了影响。因此,高校的领导会定期地去外面学习,经常做一些调研,到国内其他高校去取经学习,相互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从领导层面上看,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相当重视。但是,领导的举动并没有对学生心理产生什么影响,尤其是近几年来,很多高校的学生在就业无门的前提下纷纷自主创业,可是由于大学生毕竟年纪较小,接触社会的程度不够,使得在创业条路上走得比较艰辛,很多学生在没有捞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时候便输在了创业的起跑线上。这种局面导致很多在校生已经没有创业的激情与热情了,相反,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与国企的人越老越多。最终导致此项目成为一项“面子工程”,深入开展创业工作,不断创新创业理念成为一种空喊的口号。
2教育形式过于单一
由于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使得中国的学生已经渐渐地习惯这种教育体制,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讲授,教师只是对一些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在课前进行准备,以PPT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对提前准备的知识进行陈述,而没有进一步的知识拓展。而且,很多高校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不高,他们已经把全部的心思放在了科研上。所以,他们一直追求科研上的创新,希望自己能够在科研上取得一定的成就,对于学生的忽视是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也没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整天浑浑噩噩,没有斗志,更何况创新[4]。课堂上的生态失衡渐渐地使学生和教师都失去了原本的精神状态,这一切都归因于中国高校教学形式的单一化。
3导师队伍不完善
教师是高校教育中重要的力量,教师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正确地讲授知识也是衡量教师的一条准则,同样,教师能够给学生一些精神上的指导也是评价一个教师是否具备教学能力的一条规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拥有雄厚的知识储备,更主要的是,教师能够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当学生在茫然不知所措时给学生提出宝贵的意见,让学生更好地发展。目前高校的教师队伍中,重视科研的人越来越多,因为这是教师评职称的通行证,对于学生在就业上的一些路径教师并不关心,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很多教师根本就缺乏这种观念与意识。教师不能给学生在就业方面做出相应的指导,那么学生自然更是没有想法,渐渐地随波逐流,生活平平淡淡,整日为生计而发愁。实际这些都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久而久之导致了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无法得到持续性发展。
4教育内容不全面
高校目前在课程设置上仍然是以专业课与公共课为主。公共课多数情况下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种传授,目的是让中国的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与道德意识。在专业课上的培训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一些专业知识,让学生在专业中有所发展,并且对于理论上的教授多于实践,很多学生大学四年没有接触过实践的课堂,对于一些在实践上应该积累的经验没有达到标准与要求。高校没有专门设置创新课程,学生也没有接触过创新的相关知识,更没有形成关于创新的一些理念,在课堂上没有详细说明可模仿、可仿造的成功的创业案例,更没有对整个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提示,这些都是教育内容中有待完善的部分。
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
1加强导师团队建设,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
针对高校目前在创新创业上不足,首先应该从教师队伍入手。高校应该培养一支拥有创新创业知识的教师队伍,引进一些具有相关创新思维的教师,给予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为高校创新教育的发展补充新鲜的血液。这些专门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讲解创业的具体要求,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上更应该加大教育的投资力度,让学生能够拥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教师同样应该给学生做一些心理方面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战胜自我内心中的胆怯,勇敢地走出校门,勇敢地走上创业这条充满崎岖但是满是希望的道路。同时,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在社会上取得一定成绩的创新型人才,来学校给学生们做一些创新知识方面的讲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2政府给予扶持,整合现有资源
创新意识在学校可以培养,创新的思维同样也可以经过教师的指导使得学生能够有一些提高,但是要想使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仅仅依靠高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高校不可能将问题解决,高校同样也不具备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政府必须与高校配合,加强高校与政府之间的联合,共同为高校的学生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高校应该积极同地方政府、地方创业园区进行沟通,由院校与当地人社局共同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与“大学生创业园区”,为学生创业咨询、企业用人咨询等提供便利,更为那些创业者提供资金扶持、政策帮助的平台,学生如果有好的项目可以在申请后获得小额贷款的担保或者获得学校、政府提供的免费场所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不仅能够缓解当前中国大学生所面临的激烈的竞争压力,同时也能给高校的大学生在自我身份认同与自我社会价值实现上创造便利的条件,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高校应结合目前的社会环境以及就业状态,积极地引导大学生自觉主动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參考文献:
[1]朱新秤.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高教探索,2009(4):124—129.
[2]卢敏,朱晓妹.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进展[J].现代经济,2008(7):102—105.
[3]陈淑萍.关于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5).
[4]张炳申.中外创业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意义[J].高教探索,2008(11).
Exploration into the Quality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Promotion Path
ZHANG Junting
(Shunde Polytechnic, Shunde 528333, 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a takes the lead in the global economic tide. Not only does it need Chinese peoples great courage, but also the Chinese peoples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for the reason that the society is not dominated by the traditional handicraft industry any longer, but mainly driven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 new type society. The soci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requires us to keep alert all the time.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continuously develop and advance in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gain more recognition of the world.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in our coun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quality, with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cultiv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a feasible plan.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quality training; promotion path
(责任编辑:朱岚)2018年4月第37卷第4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Apr.2018Vol.37 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