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振廷|文
随着新的学生就业季的到来,各家企业开始忙着招聘新员工入职。大企业到高校召开见面会直接推介,小企业也利用组团招聘,从学校和市场招募人才。不仅企业动静大,不同规模实力水平的城市也各展其能,开启了城市“抢人”的大战。天津、西安、武汉、南京、成都等城市在住房、入职等为应届毕业生准备了“毕业大礼包”,吸引了众多大学生的眼球,充分体现了广纳贤才、服务人才的最大诚意。
当然,对企业也好,对城市也好,笔者不惮以自己的心态来揣测他们招聘的动机,但笔者相信在目前人口趋于老龄化的大环境下,对年轻化智力资源的迫切需求已经成为企业或城市的重中之重。据悉,北京吸引人才既包括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员这样的高层次人才,也包括科技成果转化紧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等;上海则提出了13个有基础、有优势、能突破的重点领域;三四线城市的温州则依据传统的制造业、轻工业、服务业以及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等产业领域,进行人才招聘。
不过,笔者一直怀疑这些高技术的人才能否留下来。就如一男一女俩个人结婚一样,蜜月过后,吃喝拉撒等现实问题一旦和婚姻的美梦相冲突,面对“围城”外的诱惑,那么婚姻中的双方会妥协让步吗?对于人才来讲,一旦外面的诱惑出现,笔者相信无论企业或政府都将无法拉回这些人迈出的脚步。笔者曾经与一家知名企业的人员交流,据讲,该公司一年招聘来本科以上大学生近百人,半年走的剩下一半,一年下来剩下来不到10个,究其原因,有的是招聘时给予的承诺无法实现,还有的是企业里这些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差,上升渠道不明朗。
当然,笔者的观点还是支持企业或政府去招聘。笔者真正的意思是要对招聘过来的人才负责,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明确的上升渠道。否则的话,引才时诚意满满,招来后撂那不管,肯定是招来多少跑多少。因此引进和留住人才,不能光靠一时新鲜的政策,一时动人的热情,而是要综合考核这座城市的生存环境、生态环境、工作环境、人文环境等,只要人才们认定在该企业或城市宜居舒服,工作愉快,事业前途无量,他们还有“飞”的可能吗?
另外,企业和政府招聘人才,眼光也不能只盯着这些人才手中的高文凭和技术专利,也要注重招聘或培养更多的技艺高超的工人技师,弘扬精工细作的工匠精神。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广聚高端人才,广纳青年人才,另一方面要广留各类人才,包括技术娴熟的工人。反之,再精尖的仪器设备,再美好的产品蓝图,少了他们的操作和参与,将无法使产品这一“婴儿”健康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