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昆
【摘 要】预算是统筹规划的工具与有效资源配置的工具。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战略目标的具体化,是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行动计划。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更加有序、管理活动更加高效,更好地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目标。本文基于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重要意义,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监督考核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算管理作为一个古老的管理工具,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过程中又被赋予了时代的新意。当今的市场竞争是无形的,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如何,竞争力的强弱,都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水平,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息息相关。行政事业单位掌管使用着巨额财政资金,其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执行效率的高低,预算资金的节约与浪费,支出方向的恰当与否,都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能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是否形成优良资产、是否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息息相关,可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
1.对预算编制工作不重视,事前缺少准备、筹划
受旧的预算体制的影响,直到如今,仍有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工作不重视,甚至认为预算可有可无。预算编制敷衍了事。特别是一些项目支出事前缺少充分的可行性论证,缺少统筹规划,导致预算可执行性较差。没有起到预算的统筹和控制作用。
2.预算编制不科学,追加预算程序不规范,未充分尊重预算的法定性质
预算编制过程中使用的定额标准不科学,预算数据不准确,不能反映客观经济活动的资金需要量。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时有随意追加预算的现象,追加预算的程序不规范。导致行政单位之间苦乐不均的现象,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经费比较充裕,而的有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相对紧张。未充分尊重预算的刚性。
3.部门本位主义思想较重,缺乏系统观、整体观、大局观
行政事业单位为了避免经费紧张,普遍在编制预算时漫天要价,未客观反映项目的资金需要量。未充分考虑项目的轻重缓急。未充分考虑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4.预算编制未充分考虑支出的可持续性
有的项目支出,事前没有经过充分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证,有的项目未准确测算项目设计、生产工期、资金需求量。没有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合理安排项目资金在时间上和数量上的平衡。
5.预算执行过程中跟踪监督不到位,预算执行效率低下
由于预算编制不科学,资金调度不合理,给预算管理带来了不少难度。预算执行过程中跟踪监督不到位,导致现实中项目工期延长、违约现象时有发生。预算执行效率低下,项目不能按计划完工,不能及时发挥应有的作用、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
6.预算支出在时间上不均衡,存在前松后紧的现象
现实中,未根据客观的经济活动资金需要量拨付资金,预算支出在时间上不均衡,在年度支出中表现为前松后紧的现象。导致资金存量数额过大,执行效率低下,年末预算指标结转过大的现象。未真正发挥财政资金使用的最佳效果。
7.预算执行后监督考核不严格
预算执行的绩效评估、监督考核是预算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认真开展预算绩效评估、监督考核工作。或者预算评估、监督考核不严格、流于形式。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还未树立预算绩效理念。外部绩效评估、监督考核监督不力,没有真正形成通过预算绩效评估、监督考核促进预算管理水平提高,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
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对策
1.树立全面预算理念,认真执行《预算法》
全面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全年的行动计划,行政事业单位要树立全面预算理念,预算应尽可能周到、全面,所有收入、支出都应列入预算。认真执行《预算法》,预算一经审定,就应充分尊重预算的刚性,应避免随意变动,除非有特别重要的未预见的重大事项经法定程序调整外,预算就应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行动计划,应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经济活动的考核指标。
2.统筹规划,科学编制预算
编制预算不能草草了事,编制预算时要充分考虑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工作任务,并与行政事业单位的行业发展计划相衔接,与行政事业五年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战略目标,体现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政策。结合单位的业务特点,合理划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合理划分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商品和服务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科学区分刚性支出和柔性支出,分清支出的輕重缓急,保障重点,兼顾一般。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编制预算。
3.避免本位主义思想,充分考虑可用财力与现实需要
财政资金总是有限的,行政事业单位编制预算也要具有全局观、系统观,充分考虑可用财力与现实需要。预算编制不能漫天要价,要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本着节约的原则,准确测算各项支出的资金需要量,科学地编制预算。
4.充分考虑项目的可持续性,预算前后年度有机衔接
编制项目预算时要经过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不能拍脑袋决策,项目进入实施前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项目土地征用、地勘、环境评价、设计、工程施工各个环节都要合理规划,测算各个阶段各个年度的资金需要量。受自身技术力量限制的,可以请中介机构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项目一旦落地实施,就要合理调度资金,合理组织生产建设,避免资金不足影响建设进度,或者生产组织不合理影响预算资金的拨付。要尽可能合理组织施工、按合同预定计划拨付建设资金,做到预算前后有机衔接,项目建设有序进行,尽可能缩短项目建设工期,加快预算执行进度,避免项目不能按期完成,或者项目建设半途而废。尽可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效果。
5.加强预算执行的事中监督,有序推进预算执行
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预算执行事中监督,财政审计部门也要加强预算执行的事中监督,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的偏差,及时地发现矛盾,找出产生差距的具体原因,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策略,有序推进预算执行。要做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评价。要将预算管理的重心前移,加强事前和事中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6.加强预算支出管理、尽量做到资金流出均衡
加强预算支出管理,预算支出要严格坚持专款专用原则,严禁项目之间相互挤占、挪用。预算支出要尽量按预定计划或合同规定使用。加强业务或项目管理,加强业务或项目进度验收。不要出现业务项目进度缓慢影响预算资金拨付的情况,也不要出现资金调度不力,没有预算资金支付业务或项目资金,进而影响业务或项目实施进度的情况。加强预算支出管理,尽量做到资金流出均衡、有序。从而促进业务顺利开展、项目按期完工,形成良性循环,形成优良资产。让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巨额资金助推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7.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考核,促进预算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财政资金,虽然不以直接的经济效益为目,但也必须注重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必须加强预算执行的绩效评估、监督考核。预算执行的监督考核离不开预算执行的绩效评估这一工具。预算执行的绩效评估考核包括事前绩效目标的申报,事中绩效目标的跟踪,事后绩效目标的考核評价。绩效目标的评估包括定性目标和定量目标。绩效评估考核指标要尽可能量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事前的绩效评估指标审核要严格,事中的绩效跟踪监督要到位, 事后的绩效评估考核要严格。绩效评估、监督考核工作不能流于形式。要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自我评价和财政审计部门的外部评价、监督考核结合起来,最好建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外部审计年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让行政事业单位普遍树立预算法制理念,树立对财政资金使用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负责的理念。加大预算执行中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用严格执法促进预算法制理念的提升,减少预算执行中的随意性,减少预算执行中的低效和浪费现象。要将绩效评估、监督考核作为一个科学的管理工具,贯穿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不断促进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有助于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预定目标,有助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每一个行政事业单位都应加强预算管理,把预算管理贯穿于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始终,用自觉的行动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李霞.论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中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J].财会学习,2017(2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