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栾
少儿编程,一个此前不为大众所知的细分行业正在崛起。
今年前4个月,少儿编程领域累计有14起融资,超过去年全年。5月3日,杭州企业小码王完成了1.3亿元的B轮融资,这是迄今为止该领域的最大单笔融资。
行业的崛起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边是政策引爆—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到要推广中小学编程教育,并为一些机器人竞赛加入了应试加分机制。
另一边是市场正在发生变化,从2017年开始,少儿编程逐渐迈向刚需。有业内人士称:“未来,不会编程的孩子,就像现在不会英语的孩子一样让人焦虑。”
家长们的焦虑开始推动行业加速发展。
在少儿编程这条新赛道上,小码王是如何快速冲到最前排的?
小码王创始人王江有曾有过两次失败的创业经历,再也没有钱折腾的他,进入当时规模还很小的IT教育企业达内科技,负责杭州分部的工作。凭借出色的业绩,他先后做到了华南区总经理、南方大区总经理的职位。2014年,达内科技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时的王江有已经成为集团副总裁。
“对我来讲,业务已经没有什么挑战了。”在行业积累多年资源的王江有重燃创业激情,于2016年与几位团队成员一起创立小码王。
王江有认为杭州是一块天然适合小码王的土壤。浙江是最早把信息技术纳入高考的省份,每年的IOI(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浙江几乎都要贡献中国队一半的队员;杭州的创业氛围、融资环境和政策导向都对初创企业比较友好。
介于整個团队对线下的熟悉,小码王选择从线下切入市场。2016年初,小码王团队开始筹备第一家校区,装修风格与一般K12教育机构无异,以多彩的色调为主。
装修进行到一半,有团队成员提出质疑:这样的风格是否能凸显小码王的特色?
彼时的少儿编程非常前卫,用户的前期认知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的付费意愿。讨论之后,团队决定放弃已经进行到一半的装修计划,高价请设计师重新设计。
杭州银泰城D座的小码王校区里,每个房间都被装修成太空舱风格,科技感十足,几位不到10岁的小学员正在聚精会神地操作电脑。
小码王的自我认知与定位在其前期的运营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出现后,一定是中高收入家庭先接受。”王江有这样解释小码王的用户定位,而除了装修风格,小码王的课程设计、运营方向也都紧密围绕着这些目标用户。
课程体系让团队费了很多心思。少儿编程与成人的编程区别很大:少儿编程着重于培养青少年的编程思维,成人的编程教育则以应用为主导,很多主流的编程语言并不适合青少年学习。
Scratch是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开发的一款面向青少年的可视化编程工具,在美国市场的渗透率为44.8%,小码王将其选为入门课程。
此外,还有Python、AppInventor和C++三种方向的课程可供选择。王江有向我们解释:Python语言是人工智能领域应用最广泛的语言,未来前景可期,且上手难度低;AppInventor是和Scratch类似积木式编程工具,可以完成手机App和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C++则是信息奥赛的指定语言。
据王江有介绍,小码王用户的完课率超过98%。
标准化的“课程体系+线下模式”,成为了小码王的壁垒。
在大部分行业中,线下的商业模式一定比线上的商业模式更重。截至目前,小码王已经在12个城市开了20个校区,这些校区绝大部分都分布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成本的压力可想而知。
租金成本如何覆盖?
实际上,小码王的收费并不低,单课时价格在100元以上,与一些英语培训机构相当,完成一门课程需要80~160课时不等,一般需要1~2年的时间。
王江有告诉我们,租金成本只占到总成本的10%~15%,人力成本才是大头,占到总成本的65%左右。
小码王给讲师开出的薪酬普遍高于互联网公司的软件工程师,但招聘标准也相当严苛:从面试开始,到培训入职,只有6%的应聘者能够过关。入职之后还要根据能力划分级别,专业技能之外,小码王更看重讲师开发学生思维、与学生沟通的能力。
小码王还成立了小码研究院,带领50多位教研人员专门研究全世界少儿编程的模式,研究少儿教育跟少儿编程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指导课程的研发和教学过程的实施。不难看出,在小码王的逻辑中,少儿编程的核心是“少儿”和“教育”而非“编程”。
以高标准的师资团队和课程抢占高端用户,从而实现较高的客单价,这是小码王快速发展的原因。王江有透露,这轮融资的敲定,投资人作为用户的身份体验了各家产品,最终小孩选择了小码王。
有趣的是,在少儿编程这一领域,三家融资规模较大的企业有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累计融资2.61亿元的编程猫,以“可视化编程工具+基于游戏的在线课程+在线社区”为商业模式的支点,并与大量学校进行合作;累计融资4 000多万元的编玩边学,在多种形式的摸索之后选择了1对6的在线小班直播授课;小码王则选择在线下高举高打。
这个细分行业还没有成熟,每一个玩家都在摸索正确的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