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新闻网6月13日文章,原题:实现克隆猴突破的中国科学家才刚开始行动大约6个月前,一个中国科学家团队把两只克隆猴带到这个世界。那次有争议的实验是全球首次使用叫体细胞核移植的技术成功克隆灵长类动物。
此次成功实验在全球引起轰动。这项科研突破有望大大促进医学研究,甚至为日后可能的人类克隆打开大门。如今,在中国科研人员发表相关论文将近5个月后,两只克隆猴发育怎样?该项突破会如何影响科学研究?
研究团队的带头人、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院士说:“它们成长得很好,跟其他年龄相仿的猴子生活在一起。”他说在这两只幼猴身上,“我们没发现不正常迹象”。据介绍,目前两只克隆猴养在“一个丰富的环境里”,“我们很快会开始行为和脑成像测试,监测它们的脑和行为发育。”
灵长类动物极难克隆,这项实验堪称成功。这也是(中国科研人员)多年研究克隆技术的结果。一些批评者称克隆猴实验“骇人听闻”。但在该领域的许多人士看来,能克隆出遗传基因一样的猴子用于医学研究的好处,大大超出实验失败的伦理难题。
蒲博士表示,中国科学家们目前准备克隆更多猴子,用于开发治疗某些脑疾病和人类其他疾病的方法。他对克隆猴事件引发全球浓厚兴趣毫不意外,因为这“会对研究灵长类基础科学和开发人类疾病治疗法产生巨大影响”。▲
(作者尼克·惠格姆,陈俊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