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冬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山东聊城 252300
盆底肌功能障碍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是因多种病因造成的盆底支持薄弱及盆腔脏器移位,从而引发盆腔脏器功能异常。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及压力性尿失禁等,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据调查发现,大部分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最易造成盆底功能受损,从而导致产后盆底障碍性疾病发生,该病对产妇的产后身体恢复影响较大[1]。因此,加强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治疗,是确保产妇产后身体恢复的重要环节。临床针对产妇盆底肌康复治疗主要采取电刺激、生物反馈及盆底肌锻炼法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统一[2]。为此,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针对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应用了电刺激配合生物反馈进行治疗,并将其与临床盆底肌锻炼法进行了效果对比。结果发现,电刺激配合生物反馈的应用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16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选取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观察组产妇年龄 23~38岁,平均年龄为(30.5±3.2)岁;对照组产妇年龄 24~38岁,平均年龄为(31.0±3.3)岁,组间产妇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已取得了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在家属及产妇的同意下自愿签署该次研究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了患有神经肌肉病史的产妇,以及存在泌尿生殖系统性疾病的产妇,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疾病和盆腔器官脱垂疾病的产妇。
对照组进行盆底肌锻炼法治疗,指导产妇进行缩紧肛门锻练,收紧3 s/次,放松后连续重复进行20 min,锻炼3次/d,盆底肌肉训练主要控制在强度、速率、持续时间及重复性等5个方面进行。观察组实施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应用(法国PhenixUSB4)低频神经肌肉治疗仪,刺激频率以产妇无痛感为准,指导产妇治疗前排空大小便,随后取侧卧位,并指导产妇全身放松,将阴道肌电探头涂好润滑导电膏,以缓慢的动作将阴道肌电探头放入患者阴道内,深度为7.5 cm,根据患者耐受度,随时调整电刺激强度,尽量达到耐受最大强度,并通过肌电图将产妇肌肉活动情况转化成听视觉信号后传导给产妇,指导产妇正确进行盆底肌肉训练,每次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治疗30 min,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5次。
两组产妇盆底肌功能检测采用生物刺激反馈仪,对产妇治疗后的盆底肌最大肌电压、盆底肌持续收缩60 s和平均肌电压进行检测。治疗效果判定标准以治疗后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正常,身体症状消失则为“显效”;治疗后产妇盆底肌功能明显提高,身体症状基本消失则为“有效”;治疗后产妇盆底肌功能及身体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则为“无效”,治疗总有效=(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
以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 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产妇盆底肌功能对比情况(±s)
表1 两组治疗后产妇盆底肌功能对比情况(±s)
组别 盆底肌最大肌电压(μV)盆底肌持续收缩60 s平均肌电压(μV)观察组(n=84)对照组(n=84)25.12±2.60 19.86±1.89 23.64±2.23 16.96±1.41 16.95±1.53 14.58±1.32
治疗后观察组康复治疗总有效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康复治疗效果对比情况
盆底肌功能障碍是产妇分娩后常发生的疾病,盆底肌是承托和支持女性众多盆腔脏器的重要组织器官,而且对多项生理功能影响较大。在女性妊娠及分娩过程中,多种生理反应会导致盆底肌肉松弛及拉伤,最终引发产妇阴道松弛、性生活质量下降、尿频、便秘以及小腹坠胀感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造成病情严重则会引起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及性功能障碍等,而这些症状会使产妇的产后康复造成极大的影响及痛苦,使产妇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急剧下降[3]。据研究发现,采用电刺激与生物反馈配合应用于治疗产后盆底肌中的康复治疗,其康复治疗效果较好,该方法是针对阴道的肌肉与神经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进行不同强度刺激性治疗,使肌肉产生收缩,并促进盆底肌肉弹性和韧性,从而达到恢复神经细胞及盆底肌功能的目的[4]。在该次研究中,该院针对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应用了电刺激配合生物反馈进行治疗,并将其与临床盆底肌锻炼法进行了效果对比。结果发现,电刺激配合生物反馈的应用效果显著,之所以该治疗方法能取得较高的效果,主要因电刺激配合生物反馈不仅能有效刺激盆底肌肉产生收缩,并通过肌电图将产妇肌肉活动情况转化成听觉和视觉信号后传导给产妇,指导产妇正确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从而使治疗效果得到更好的提高[5]。该次研究结果中也显示,采用电刺激配合生物反馈治疗的观察组治疗后产妇的盆底肌功能及康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采用盆底肌锻炼法治疗的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以上结果表明,针对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采用电刺激与生物反馈配合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康复治疗效果,改善产妇盆底肌功能,该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高艳青.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临床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33(3):46-47.
[2]李杰,贠艳丽.生物反馈及电刺激配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疗效[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8):1057-1058.
[3]刘娟.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于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研究[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6,28(1):24-26.
[4]胡静,熊莉.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联合补中益气汤对产后盆底康复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8):1766-1768.
[5]刘明,朱彩玲,王曼曼.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17(3):51-53.